招商銀行秘密推出特殊理財計劃 挑戰金融監管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2月22日 12:17 財經時報 | |
“招商受托理財計劃”每份10萬元,客戶將自己的儲蓄存款轉入招商證券在招商銀行開立的專戶,由招商證券負責理財,招行暗中“保底”;非常像美國的貨幣市場基金,可能對中國金融監管提出新課題 本報記者張小彩 招商銀行和招商證券最近秘密推出一種介乎銀行存款和開放式基金之間的代客理財產品——招商受托理財計劃。據銀行業內推測,這個計劃以極低的推廣成本,在10天內歸攏了10億-15億元資金。此舉被認為有利于解決目前國內銀行的儲蓄率過高而證券公司資金又十分困難的問題。另外,從這個產品出臺的背景和市場的反應看,非常像當年美國的貨幣市場基金,并可能會對中國的金融監管提出新的課題。美國曾發生過類似的案例。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李焰告訴《財經時報》,美國的貨幣市場基金通過巧妙的產品設計,繞過了銀行存款利率的限制及跨越分業經營的障礙,最終導致美國限制商業銀行存款利率的“Q條例”和格拉斯·斯蒂格爾法(1933年出臺的有關金融分業經營的法律)的廢除。 市場熱烈追捧這是招商銀行和招商證券精心策劃的產品。據透露,其間還有一個“高參”是國際知名的波士頓咨詢公司。對這項業務,招商銀行極其低調,并且速戰速決——原計劃2003年1月1日開始辦理,15日結束;事實上,由于憑證郵寄問題,在北京及另外幾個城市招行柜臺辦理的這項業務,準確的歷程只有8天;而且除了電話通知“金葵花”客戶——這是招商銀行的優質客戶,一般要求存款余額連續3個月在50萬元人民幣以上——沒有做任何媒體宣傳。但是,低調推出卻贏得了市場的高調歡迎。在不到10天的時間內,全國幾大城市均有熱烈反響。多家商業銀行也因此感受到了壓力。尤其在深圳,一些客戶從其他銀行轉出存款,辦理招行此項業務。北京地區原定3000萬元人民幣的任務,8天時間竟然完成了7000萬元。據銀行業內人士推測,不到10天,有10億-15億元人民幣資金參與了此項計劃。不過,目前在招商銀行的柜臺上已經找不到任何痕跡了。《財經時報》本周詢問柜臺人員得到的回答是:“好像沒有這種業務吧?有也已經不辦了。具體情況您還是咨詢個人客戶經理吧!”在招行某支行辦公室,一位個人客戶經理告訴以客戶身份前來咨詢的《財經時報》記者,有關這項業務的書面資料是與合同裝訂在一起的,已經簽訂的合同被作為重要空白憑證嚴密保管,無法提供。來自另一個渠道的消息稱,未簽訂的空白合同也已在發行結束后兩三天內統一銷毀了。 產品特色這項業務本身并不復雜,產品全稱是“招商受托理財計劃”,屬于針對招商銀行的貴賓客戶“金葵花”客戶提供的一項個人資產增值服務。這個產品類似于基金,每份10萬元人民幣,客戶只能購買10萬元或10萬元整數倍的份額。客戶與招商銀行、招商證券簽訂三方合同后,客戶把自己的儲蓄存款轉入招商證券在招商銀行開立的專戶,由招商證券負責理財;公開的收益預測是1.98%—5%。一個微妙之處在于,“招商受托理財計劃”沒有明確其中的“招商”,是指招商銀行還是招商證券,或者二者都有。在其宣傳品中對二者的關系做了這樣的描述:“招商受托理財的受托人是招商證券,招商銀行僅作為代理人,協助客戶委托人完成委托合同的簽訂、投資情況的查詢,以及本利情況返還等事宜”。從字面看,招商銀行只是一個代理人或中間人角色,“招商受托理財計劃”更像一只招商銀行代理招商證券發行的私募基金。但實際上,招商銀行的角色并不那么簡單。招商銀行的客戶經理在介紹此產品時告訴“客戶”:“招商受托理財計劃”的最低收益相當于一年定期存款的利率1.98%,招商銀行將對這個收益保證支付,但這一條不被寫入合同。當被問及為什么未將“保底收益”寫入合同時,客戶經理的回答是:這是“打了一個政策的擦邊球”;當被問及合同里為什么不寫明如果發生投資虧損,客戶利益如何保證時,客戶經理的回答是:這就要看你對招商銀行是否信任了。客戶經理的“口頭保證”,使這個產品擁有了類似一年期銀行定期存款和類似開放式基金的雙重特性。招商銀行的客戶經理還做了這樣的介紹:與開放式基金相比,這個計劃的投資成本低,沒有委托費用,沒有提前終止委托費用,不收轉賬匯款手續費。 分流儲蓄業內認為,這項產品的預期收益并不高,但適應了對銀行儲蓄有偏好的投資人群,達到了“三贏”:除了客戶,招商銀行可以鞏固已有并吸引更多的“金葵花”客戶,同時賺取了結算手續費;招商證券以較低的成本獲得了較大規模的資金和優質客戶。據上海證券業內人士介紹,目前證券公司獲得大筆理財資金的成本一般在8%左右。“撐死銀行,餓死券商”——這是人們對2002年中國金融資產分布狀況的一個形象的描述。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2002年國內城鄉居民儲蓄余額8.7萬億元,全年累計增加1.3萬億元,同比增長17.8%,創歷史新高;儲蓄存款增幅大大超過了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10%的幅度和GDP增長的幅度7.8%。另一方面,證券公司卻不死不活地經受著嚴冬的考驗。去年,整個居民擁有的金融資產中,儲蓄存款占了67.4%,股票投資只有7%,國債投資是8.8%,基金的投資占5.4%,人壽保險1.9%;2003年情況更嚴峻:春節前后的40天里,僅工商銀行新增人民幣存款就突破了1000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52億元。很多經濟學家都對此表示過擔憂。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歧最近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儲蓄占比過大,表明居民直接消費不足,參與投資也不足。如果存款額繼續攀升或居高不下,會對中國經濟產生不良影響。據消息人士透露,招商銀行這次銷售的準基金產品,是招商證券為度過“寒冬”提出的動議,但客觀卻為把銀行儲蓄存款轉化為投資提供了新的思路。 挑戰分業經營但是,這項業務也有不太明朗之處。例如“受托資金混戶”。中國證監會關于規范證券公司受托投資管理業務的規定中有一條:“受托人必須以委托人的名義設置股票賬戶和資金賬戶,并通過委托人的賬戶進行受托投資管理。經中國證監會批準,受托人可設置專門賬戶對委托人的資產進行管理。”《財經時報》電話打到了招商證券投資部,但他們并不愿意對此給予更多的解釋。另外,銀行的角色及1.98%的口頭承諾可能也正如招行的一位客戶經理所說:是個“微妙的擦邊球”。這個產品對多數銀行也并不具備模仿性,因為它實際上利用了招商局集團經營的優勢:招商銀行可以把自己的優質客戶介紹給招商證券,并在一定程度上充當“擔保人”角色,因為兩家有非常密切的淵源。招商證券早期是招商銀行的證券營業部,1994年獨立出來成為招商銀行的全資專業公司——招銀證券公司;1998年,按照國家關于銀行、證券分業經營的規定,經中國證監會核準,通過改制增資,由招商銀行的全資公司變為由13家股東組成的有限責任公司,并更名為國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2002年招商銀行為了上市,將所持有股份出售給了招商證券的其他大股東,2002年7月正式更名為招商證券。目前,招商銀行和招商證券同為招商局集團的控股子公司,招商證券現任董事會宮少林就是原招商銀行副行長。銀行業內分析,正是由于這種關系,招商銀行才可能把自己的優質客戶資源與招商證券分享,也才會敢于發揮擔保人作用——這實際上是對銀行分業經營提出挑戰——銀行繞過了存款利率限制,通過證券市場,給自己的優質客戶提供高于定期存款利率限制的投資收益。招商證券一位咨詢人員也說,這項業務在啟動之前已經和招商銀行有過協定,雙方的合同細節不便對外透露,總之,“這項業務我們只會和招商銀行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