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波動對投資的啟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2月17日 15:39 《今日東方》 | ||
在內需帶動、儲備缺乏的情況下,此板塊的投資價值大大增強,石油能源板塊的短線及中線投資的可觀性自然不言而喻。 文/何啟忠 最近國際上一連串事件的發生,對油價帶來的沖擊可謂沒完沒了。從12月開始,世界 對投資者來說,只要是手握有石油、天然氣等能源板塊的股東,則可以說有如置身國際風波之外而坐享其成。伊拉克之戰可謂已成定局,大家關心的再不是會或否,而是何時和維持多久。聯合國武器核查代表將于1月27日再次遞交報告,到時美國的反應已經沒有讓人回旋的余地。 前面有委內瑞拉的不明朗因素,后面有如箭在弦的美、伊之戰,看來油價于2003年第一季內維持在30美元以上一桶已差不多是定數。 但假如投資者只是跟著大勢走,順從“羊群心理”的話,那就可能吃虧在眼前。從歷史中可見,在開戰以前油價的急升可以解釋為“戰爭溢價”。目前,國際的估計此溢價為5美金一桶左右,最難掌握的就是此溢價的走向。經驗證明,只要一開戰,戰爭溢價就可以急促消失。我們認為可能不超過兩星期。由此投資策略的運用就變得復雜起來,先要考慮開戰的可能性,然后歷時多久,什么時候溢價會消失,還有就是消失后在手中的石油能源板塊怎么辦? 這些問題極為復雜,充滿不確定性,國際上一般的意見認為,原油價格的可能走向,考慮到美國帶動的經濟復蘇,加上OPEC的合作來“平抑”油價,上升的空間不應太大。所以,只要美伊之戰不造成廣泛而深入的破壞,僅停留于區域內損害的話,那下半年的油價理應有需求支持。所以對石油能源板塊走勢的看法仍可謹慎樂觀,但中間的波幅則不可逆料。 分析完國際因素,還有國內因素。眾所周知,經過多年的快速經濟增長,中國已由原油出口國變成凈輸入國,市場上更有不同的預測說按目前的需求增長速度,不出5年10年,中國的原油進口定能“超英趕美”成為第一進口大國。當前之急就一定要盡快解決中國的石油戰略儲備,按估計中國目前的石油儲備可能僅得幾天(市場估計由幾天到10多天都有),但最起碼的標準可能是按產油國的建議達到25天,這仍跟美國的60多天(市場估計由60多天到100多天都有)無法相提并論,姑且不論估計準確性如何,其方向性就變得相當重要——建立儲備,刻不容緩,但亦可能帶來無限商機。 在有社會主義特色的市場經濟里面,原油的開采及供應仍只是局部開放。要建立儲備,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趕緊開發油田,一旦證實就存封起來,以備不時之用;另一種方法當然為大量從國際間進口,大量建儲油基地。前者需要國內三大原油巨頭馬不停蹄勘探開發,而地理上新戰備儲備油田亦已初定,減低勘探風險之余,亦大量增加各公司自己因開采成功而帶來的資產增值,分一杯羹;進口的話,亦需要三大巨頭作表率作用,有規模、有系統的購買。從商業的角度來看,只要有商機,三大原油巨頭就有機會從中壯大,增加其獲利能力,增加其投資價值;再換一個角度,無論是政府的指導,或是內需所帶動,增加開發、進口原油似乎已成唯一方向。 所以在一個動蕩的國際環境下,原油能源板塊的受歡迎程度可想而知。在內需帶動、儲備缺乏的情況下,此板塊的投資價值大大增強,石油能源板塊的短線及中線投資的可觀性自然不言而喻。但原油會帶來的波動及信心的浮沉可能會使投資的回報變得不穩定,作此投資時又似乎要切記,作為一個新興市場,政策的不穩定性又似乎之家常便飯,投資決策時更不能不考慮。 (作者為摩根大通中國研究區主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