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價格放開考驗電力改革 電網鬧起“糧荒”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1月20日 19:15 中國經營報 | ||
本報記者 高山平 今冬,缺電消息頻頻傳來,而造成缺電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發電用煤緊缺,電廠不能正常工作。其中:湖北電網嚴重缺煤,河南省個別電廠甚至出現停機待煤現象,益陽、襄樊等電廠都相繼發出“存煤告急”的警報。 也就在此時,在2003年長沙全國煤炭訂貨會上,煤炭與電力兩部門的談判再度陷入僵局,會議期間竟沒能簽訂一份訂貨合同。在征得國家經貿委和國家計委同意后,雙方代表在會后繼續協商。截至記者發稿時獲得的最新消息:雙方簽訂了原計劃60%的供煤合同,但留下的40%依然是懸念。 煤炭部門拒絕為“電力改革”買單 原先有業內人士認為,本次電煤訂貨很可能流產,結果雖然沒那么糟,但也讓煤炭部門比較失望。據與會代表透露:在敲定的那“60%”的供煤合同中,價格有升有降,提升空間不過是幾元錢。目前電煤的市場價格已經與1997年最高時基本持平,煤炭方面都希望上調電煤合同價格。如本次定貨會上一位山西代表所說:“我們就靠這20來天決定新的一年日子好不好過。” 而電力行業作為煤炭行業最大的用戶,今年的情況也極為特殊。電力體制改革進入實施階段,新成立的五大發電公司不具有原國家電力公司那樣的整體協調、以豐補欠的能力,因此對煤炭價格上漲的承受能力也有所下降。據說,電力部門在訂貨會上拋出了強硬的“三不”原則:即不談價、不變交貨方式、不修改合同條款。一位電力公司代表就這樣說:“降價還可以談,漲價免談,合同能簽就簽,不能簽就別簽。” 其實,煤炭部門與電力部門在電煤價格上的爭議由來已久。2002年廈門全國煤炭訂貨會上,由于分歧巨大,會期一拖再拖。有未經證實的消息稱,山西煤炭管理部門某領導在與電力部門的談判中甚至掀翻了談判桌。 有鑒于此,國家計委副主任張國寶在本次煤炭訂貨會的開幕式上表態說:“考慮到2002年電煤合同價格已經提高了平均8元/噸的幅度,建議以今年電煤重點合同價格為基準,2003年價格上調要控制在電力企業可承受的幅度內,如果讓我說一個數的話,希望漲幅在5元/噸左右。” 當記者就此與一位電力業內人士探討時,他竟反問記者:“你知道電煤每噸提高5元錢對電力行業意味著什么嗎?每年電煤的消耗量在6億噸以上,保守估計,電力行業要為此多支出30億元!”言外之意,似乎電力根本買不起這張單。在電力行業一些人眼中,每年年底、年初是用電最集中的時候,對火電的需求最強烈。但一到夏季,水電啟動,電煤市場價格應聲下降,而電廠仍按訂貨價購買電煤。煤炭行業的利潤相當程度上是靠電力來支撐的。 對此,煤炭方面不以為然:去年煤價上漲,市場價比訂貨價高出30元~40元。“煤炭為電力付出多少,誰又能說得清楚呢?” 煤價過高,小煤窯會死灰復燃,外資煤會乘虛而入 管理層人士顯然不主張把電煤合同價格提得過高,張國寶認為理由主要有三個:一是電力企業是煤礦的優質客戶,煤炭需求數量大,供貨成本低,回款快,合同兌現率高,供需關系十分穩定,按照市場交易的普遍規則,供貨價格當然應該低些;二是如果電煤價格漲得過快過高,必然會刺激小礦死灰復燃,拼命增加產量,有可能使漲上去的價格穩不住,最終還是要影響煤炭企業的整體利益;三是如果市場煤炭價格超出進口煤到岸成本價格,一些沿海電力企業可以選擇進口煤炭。以今年為例,原煤進口預計將達到1000多萬噸,比上年增加3倍以上,這是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國外煤炭企業早已窺視我國市場,加入世貿組織以后,我國進出口政策更加寬松,國內煤炭企業已經面臨進口煤炭的競爭,難道要把好端端的國內市場拱手讓給外國企業? 國家計委公開表示,不會出面協調煤價問題,但電力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國家經貿委和國家計委應繼續對電煤訂貨價格進行必要的協調和指導,以確保電力體制改革初期電煤訂貨價格的相對平穩,避免增加改革成本。 實事求是地說,目前單純利用市場手段調節電煤價格確實還受到制約。2000年,國家放開了對煤炭價格的控制,近年來壓井減產等措施使煤價上漲,煤礦獲利。與其相對應的是,電廠成本增加,終端電價卻被國家嚴格管制,電價不可能隨煤價起落而漲跌,電廠利潤空間下滑。隨著電力改革的推進,電價管理機制將進行改革,但何時出臺,仍是未知數。以前國家電力公司系統的電力燃料管理、價格工作由中能公司負責協調、監督、指導,并有相應的燃料公司系統。隨著“網廠分開”,獨立發電集團的出現,電力系統可能會出現多個電煤采購主體。但煤炭供應已呈“寡頭壟斷”態勢,電力企業單獨采購,對方可能會拉抬煤價。 電煤緊缺,電網告急,電力供應不足加劇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全國主要水庫蓄水普遍低于正常水位,去冬今春水電發電量可能減少,缺口只能由火電補充。預計2003年,我國全年發電用煤將增加5000萬噸以上。而電煤緊缺必然帶來電力供應不足的連鎖反應。 有的電廠由于電煤緊缺或價格太高,干脆拉閘限電,受影響的則是一大片,尤其是眾多企業停產。對此,國家電力公司副總經理謝松林在煤炭訂貨會上說過一番意味深長的話:“2003年電煤訂貨與往年有所不同:一是電力體制改革正在積極有序地進行,能否保證改革期間電煤訂貨工作的平穩過渡是參加訂貨電力企業面臨的重大考驗;二是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社會用電量大幅增加,對煤炭需求保持了旺盛的增長勢頭,能否圓滿完成此次訂貨任務直接關系到2003年電力的有效供應。因此,做好2003年電煤訂貨工作對于確保滿足國民經濟發展對電力的需求、確保電力體制改革順利實施、確保電力企業安全生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不言而喻,改革、發展都是大事,政府不會不管。 如果政府管理層出面干預,結果會是怎么樣呢?在煤炭業人士看來,受傷的只能是煤礦。 按說,電煤緊缺正是電煤漲價的良機,國家既然放開了煤炭價格,就應該允許電煤提價。但情況遠不是這么簡單。 一位能源分析師稱,煤炭行業總體來說,還是在慘淡經營,效益不佳,與電力行業相比較,更是差強人意。有統計數字表明,國有重點煤礦職工人均收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在49個行業中列倒數第二,僅拖欠職工的工資就達56億元。“可以說,煤炭行業一直心存不平。”這是煤炭提出電煤提價的一個深層次原因。 一位煤炭業內人士說得更為動情:“電力行業的利益就那么神圣不可侵犯?作為基礎行業,煤炭一直在為國家做奉獻,但是奉獻了半天,自己的日子有多么難,又有誰管?這公平嗎?電煤市場化有兩年時間了,電力為什么不能好好練練內功,去適應市場化?動不動就威脅政府算什么本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