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篇:點兵EMS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1月14日 10:21 《中國市場》雜志 | ||
文/本刊記者張馨月 歷史概況 從1980年7月15日中國郵政與新加坡郵政互相辦理的第一筆特快專遞郵件業務開始,中國郵政開辦特快專遞郵件業務已有20年的歷史。 20多年來,郵政速遞業務(EMS)依靠中國郵政普遍服務而形成的全國網絡,到1999年底,國內速遞業務開辦城市已達1981個,國際業務方面經過與安邦、荷蘭TNT、德國GDSK等幾家國際速遞公司合作,已通達200多個國家與地區。“185”是EMS的特別專號電話服務。 在普遍服務收支難以平衡的情況下,快遞的業務量、業務收入保持了持續的盈利能力,快遞業務收入約占郵政業務收入的10%,成為中國郵政業務主要收入增長點之一。 中國郵政EMS的網絡主要由飛機、火車、汽車、摩托車等機動車組成的自辦運輸和委辦運輸相結合而組成。2002年年中,國家郵政局與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簽約,重組并合資經營中國郵政航空有限公司,這對加強EMS運力來說是一個大大的進步。 全國大部分省會城市之間、省內城市之間互寄的特快專遞郵件基本實現了次日遞,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香港等部分國內城市與新加坡等國際大城市間也實現了次日遞。郵政特快業務種類也呈現多樣化,除了國內國際特快專遞郵件業務,還陸續開發了禮儀專遞、代收貨款、特快送款、貨運倉儲等新業務,形成一個完整的業務體系。現實困境 一般來說,速遞業務可以分為三大類:國際快遞、同城快遞和國內快遞。就目前情況而言,國際快遞市場已經被全球四大快遞公司壟斷,業務量占到了總數的80%以上,而同城快遞市場則被規模不大,但數量驚人的民營快遞企業分割,有數據顯示,僅北京一地,快遞民企就有2700多家。剩下國內快遞是中國郵政EMS地強項,但是現在看來,前景也不那么樂觀。從1995年起,中國郵政EMS壟斷的地位開始受到了挑戰。EMS在國內營業額的年增長率要比FedEX、UPS等國際速遞巨頭低18個百分點,EMS的市場份額在以每年4%的速度衰退,由最高峰的97%跌至目前的40%左右。不僅如此,EMS還遭受民間速遞公司的蠶食。 不久前,在上海地區,有資料顯示,2002年下半年,上海郵政局推出文件限時投遞業務,第一天的業務是700票,而同期民營快遞公司的投遞量達到2萬余票。 中國郵政EMS的另一困境在于,如何面臨上市的考驗。 11月4日,郵政儲匯局辦公室一位官員透露:關于郵政儲蓄銀行的一切操作均已停止,郵政儲蓄估計也將與郵政脫。2002年已經逼近年底,2003年,國家將取消對郵政的財政補貼。這意味著,中國郵政2003年開始將被斷了國家財政的“奶水”。這樣的局面下,上市是唯一自救的辦法。 有消息稱,中國郵政計劃在紐約上市,其中“三年盈利”是一個硬件指標,緊接著是業務大幅重組。雖然郵政局的官員強調現在已經開始盈利,而且三年連續盈利并不是不可能的任務,但重組卻意味著剝離物流、快遞等有盈利增長能力的業務,作為優質資產打包上市。普遍服務暫時不在考慮的范圍。 問題是,中國郵政的EMS業務究竟有多強的持續盈利能力。有分析人士認為,EMS之所以盈利無非就是兩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幾十年郵政網絡發展的優勢,這是任何民企和外企都不能代替的,其次是委托權現在在國家郵政局手上,對競爭對手有生殺大權。一旦形勢不對,郵政就可拿起《郵政法實施細則》所賦予的對郵政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解釋權,開始強化業務壟斷范圍。但以強化壟斷作為求解的方式,一旦快遞業務被剝離出去,快遞業務在上市后的盈利前景則很難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