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關注:金融業改革會有大動作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1月08日 10:14 中國經濟時報 | ||
易憲容 從其標題來看,并非是故弄玄虛,而是最近所發生的事情早已透露出其相關信息。一是3月份將組建新政府,二是銀行、證監會、保監會三駕馬車的主管人事大變動。盡管在現代社會中個人對社會經濟影響早已弱化,各部門主管人事的變動也很難影響其部門政策的連續性,但新人、新面貌又面對新契機,今年國內的金融業改革一定會有新動作。 從國內外所研究的不少報告來看,中國經濟的問題,可能沒有比整頓金融業的問題更為重要了,而整頓金融業,國有銀行改革又是重中之重。最近英國《金融時報》、高盛公司、穆迪公司、法國里昂證券同時發表了對中國銀行業的研究報告,而這些報告都明確地指出了目前中國銀行業所存在的巨大風險,它是國內經濟未來發展的最大障礙。如果國內銀行業的風險處理不好,不僅可能導致巨大的金融危機,而且可能會把中國改革開放幾十來的成果吞沒掉。因此,加快國內銀行業的改革,化解其金融風險應該是十分迫切了。那么,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有銀行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么?一般說來,國內銀行業普遍存在著以下的問題: 一是缺乏較好的盈利模式。中國銀行業基本上是黨政一體的官辦銀行,其存在以隱含的國家信用為擔保,銀行的利率完全由政府管制。根據1999年-2001年度四大國有銀行的損益平衡表,國有銀行的收益高度依賴于存貸款的利率差(占69%)。2000年,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資產利潤率分別為0.13%、0.01%、0.14%、0.14%,而同年花旗銀行和匯豐銀行分別為1.50%和1.77%。很簡單,如果一個企業沒有贏利,那么這個企業說得再好也無濟于事。而在這樣的狀況下,四大國有銀行要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和對員工提供有效激勵約束機制更是不可能了。 二是中國銀行體系的資本金理論上已經枯竭。四大國有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普遍不佳,它們基本喪失了依賴自身積累補充資本金的可能性。商業銀行作為高財務杠桿率金融企業,充足的資本和合理的資本結構是維護公眾對銀行信心的基本需要,也是銀行自身承受種種損失和風險的緩沖器,因此2001年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最低要求平均在10%以上。但中國銀行體系資本充足率相去很遠。2001年中國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為8.30%,工行為5.76%,建行為6.78%,農行1.44%。這樣既增加了國有銀行運作的風險,也減弱了民眾對國有銀行的信心。現在,國內民眾之所以對國有銀行有信心就在于有國家為后盾,如果國有銀行的改革力度加大并完全市場化,如果資本充足率過低,其它問題也會由引發而致了。 三是深受不良資本困擾。銀行資產質量好壞直接反映銀行經營的安全程度,并影響到銀行盈利的多少、資本損失的大小、各種資產的流動性強弱以及銀行信譽的高低。就國際銀行業的水平而言,北美銀行的不良貸款比率最低為0.96%,日本銀行為5.99%,歐洲銀行居中。但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資產則較為嚴重。 中國銀行、中國工行、中國建行、中國農行的不良資產率%按四級分類法分別為24.12、25.70、14.92、35.06;按五級分類法為27.51、29.80、19.35、42.12;差異水平依次為3.39、4.10、4.43、7.06。 這里還應該注意到,中國銀行業2003年在采取國際上通行的貸款五級分類后,不良資產比率可能還會上升,而且上述四大國有銀行的數據沒有考慮轉移到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不良資產。如果把這個因素考慮在內,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資產率也會上升。因此,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即使中國政府全力以赴解決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資產問題,但要想在2006年之前把四大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率下降到15%的水平并非易事。而銀行不良資產不化解,其他改革也會是寸步難行。為了化解國內銀行業的風險與困難,今年國內銀行業改革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會有大的動作。 首先,為了建立完善的銀行公司治理結構,國有銀行產權制度方面的改革會先行。因為,黨的十六大對國有企業的產權制度改革有了一些突破性的設想,即將建立新的國有資產經營與管理體制。根據設想,將要設立新的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機構不但行使出資人職責,而且還行使所有者職責,統一管理人、財、事。這就表明,以往國有銀行的職能由若干政府職能部門來分割行使(如業務上由中國人民銀行負責,在出資人上由財政部負責,在人事、政治思想和黨務工作上由中央金融工委負責,在涉及高級管理人員的經營違法犯罪上由金融紀委與監察部負責,作為國有企業又得接受國家審計署審計等)現狀將會打破,國有銀行所有權缺位的情況也將改變。 還有,隨著國有銀行的收縮與“瘦身”改革,撤并縣級網點,其退出的地盤將會由新的金融機構及金融組織來替代。如一些地方商業性金融機構、合作性金融機構和混合性金融機構將會得到發展,甚至于,在一定的管理規范下,會允許若干非正規金融組織的存在。因此,以往爭論之激烈的推出民營銀行可能會塵埃落定。當然,對于采取什么方式推進民營銀行的發展,可能是2003年人們十分關注的一個重要話題。而地方性金融機構推出,地方性金融市場,地方性金融服務產品也會應運而生。這樣,不僅有利于解決目前最為困難的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而且會打破以往國內金融市場大一統的格局,發展出各具特色多元化的地方性金融市場體系。如果這樣的局面出現,中國整個金融體制的格局就會發生根本性的變革。 國有銀行改革還會表現在解決國有經營目標的多元化等目標上。因為,隨著國有銀行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以往國有銀行那種“銀行企業的利潤化、銀行組織的行政化、銀行管理者的干部化”三不象的陋習會有大的改變。而改變這種局面,就得弱化國有商業銀行的行政色彩,取消商業銀行的行政級別,取消商業銀行高級管理人員的行政級別和行政待遇,從而改變這些高級管理人員的行政性任免、調動和職位變動機制。而且隨著外國銀行的進入中國,銀行業之間的競爭會進一步激烈。而在這種競爭中,新的銀行業務、新的金融產品也會推陳出新。國有銀行為了其生存必定會加快自己的改革的步伐。 對于中央銀行方面,可能改革最大的動作是按照功能監管的現代原則來重新設計各監管當局的地位,如銀行監管職能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離出來,成立“中國銀行監管委員會”。對于設立“銀監會”早在2002年就成為媒體十分的熱門話,但是一直是“只聽樓梯聲,不見人下來”。但今年該事已經浮出水面,實際進展可能會比人們所預料的要快。而中央銀行會進一步會就利率市場化、貨幣傳導機制有效運作、走出通貨緊縮、實現人民幣資本項下的可兌換等有所動作。當然,這些方面的改革可能會比其他部門要慢一些。 對2003年的中國股市,新上任的主席會如何作為,目前是無跡可尋。當然,有文章指出,新年后的股市表現,是市場給新上任者的一個“下馬威”,其實,我看并不盡然。如果把股市變化看作是對誰使眼色,那么這個股市不是完全被人為的操縱了嗎?現在國內股市的普遍心態是如何把國內股市的投資者從“水深火熱”困境中拯救出來。正如有人所說的“市場在流淚、股民在流淚、財富在流失;2000億元,誰來為市場的慘重損失埋單?”那樣,正是把這種心態暴露無遺。但從世界股市的情況來看,連續幾年下跌則是這幾年來世界的普遍現象,特別是美國股市連續三年下跌,其市值總額縮水近3萬億,但他們的心態沒有國內股市那樣悲觀。這可能與國人承受素質有關。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新上任者無法面對這種壓力,希望通過政府作為的方式來拯救股市,那么剛走上市場化的國內股市可能又回到“政策市”老路上去。周小川那一屆證監會的努力也會白費。我想新上任者不會為壓力所左右,可能會蕭規曹隨,保證前任者政策的連續性。 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有人認為新上任者最為棘手的問題是國有股減持與股權全流通。事實上,國有股與法人股減持問題不解決,上市公司的股權不能全流通,不僅涉及到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不能形成,而且也是整個股市許多問題的癥結所在。這個問題不解決,國內股市永遠沒有安寧之日。但是,國有股與法人股的減持問題真的是那樣復雜以至于無法解決了嗎?實際上,情況并不是如此,問題的癥結所在:國有股法人股減持實質上是一次利益大調整,在于其利益如何來分配。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無論是哪一家都希望自己能夠分得最大利益那一塊。特別是那些掌握著更大話語權的一部分人更是希望能夠其中最大的利益。因此,各種各樣的國有股法人股減持方案也紛紛出籠。如果說各方還是對其利益爭得不可開交,而互不相讓,那么光靠新上任首長的智慧,即使他有三頭六臂也無濟于事。因此,對國有股法人股減持問題能否在新的一年中得到解決,如果只是抱著如何來分這個“金礦”,而不是讓這個金礦的利益大家均沾一點,那么人們對國有股減持問題及股權全流通問題的解決不要抱有過多的奢望。當然,新上任會把該問題作為其工作中最為重要的方面。有好的時機與方案仍然會作為。 其實,目前國內股市下跌,可能最大的問題還是投資者對股市的信心的問題。如果投資者對股市沒有信心,他們有誰會愿意進入股市?因此,恢復投資者對國內股市的信心是最為重要的方面。投資者對股市沒有信心,就在于證券市場上做假造假盛行、違法亂紀泛濫、掠奪中小投資者的財富等比比皆,一個欺詐泛濫的市場,投資者是不敢進入的。因此,如何確立有效的市場規則,如何減少借助某種合法性外衣掠奪中小投資者利益是新任者重中之重。特別是如何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如何加強對市場的監管及如何放松某些對市場管制都是政府今年作為的方面。 近年來,在類似美國擁有發達資本市場的經濟體中,企業的短期債務都有從市場上籌集的趨勢。目前,美國企業短期債務資金的60%以上是通過發行短期債券籌集的。因此,隨著一系列金融管制的放開,中國債券市場,包括國債和金融機構債券,同樣會成為今年資本市場熱點。比如,最近南京發生的城市企業債券賣得那樣火爆情況,其情景一定會很快漫延全國各地或可能會更多的城市發生。大力發展國內資本市場,加大對外開放也今年的重頭戲。在QFII推出之后,QDII與CDR的出臺也不會遙遠。還有,國內企業涌向國外的資本市場,仍然會是2003年熱點話題。特別國內民企進入香港的資本市場估計會比2002年成績更好。但是,如果國內企業以“A股化”的心態進入外國市場,那么最后傷害的可能是自己。2002年香港及新加坡對國內民營企業頗有微詞原因就在此。 對于中國的保險業來說,經過一年來入世后的洗禮,保險業的基本格局將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一是一些已批準了外國保險公司將于今年開業,這就使國內保險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二是中國將在上海、廣州等原有5個保險業開放城市的基礎上再開放北京、成都等10個城市,外國的保險投資機構將會在今年掀起一輪增設分、支公司的熱潮。三是在新法律法規管理環境下,保險公司產品改革2003年將漸漸展開。特別是保險業的市場競爭開始從價格轉向實力。國內保險業正在向“產品單一、價格雷同”的舊體制告別。投資困局依然是國內保險業面臨的困難。 總之,在新的一年里,形勢比人強,國內金融業改革會有所作為,而其發展可能會比人們料想的要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