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秘建“中央工廠” 欲洗牌決勝乳業大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1月05日 15:35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 ||
本報記者文哲/文 近日,在全國有影響的財經類報紙上,中央電視臺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用整版的廣告宣告:“液態奶市場的戰國時代已經到來!”證據是在中央電視臺2003年黃金段位招標中,“中標的60多家企業,生產奶制品,特別是液態奶的企業就有近10家之多,看來2003年液態奶將成中國消費市場的一大熱點。”最引人注目的是,上海光明乳業以9287萬元的招標額 值得注意的是,中標央視的十幾家乳業企業都是本土品牌。 素有“鐵娘子”之稱的光明乳業董事長王佳芬近日在上海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光明乳業將在2003年取得突破性的發展,除了一系列的并購之外,光明在北方天然畜牧區已經悄悄建成了一個中央工廠,這個遠離上海總部的中央工廠向光明提供近1/3的奶源。 業內人士分析,遠離總部的“中央工廠模式”,“用全國資源作全國市場”的戰略是光明乳業狙擊對手最為大膽而精明的一招。 “乳業標王”的資源戰略 2001年,光明銷售額突破35億,2002年將突破50億。而8月中旬光明乳業發行15000萬A股,募集資金9.5億元。“到2006年,光明乳業將發展成為一個以乳制品加工銷售為核心、跨牧業、現代物流、連鎖商業的集團公司,爭取成為世界乳業25強之一。”王佳芬在發行網上路演時說。 據稱,目前光明在北京投資1.4億建立生產基地,在總部上海、黑龍江富裕縣等地投資數億建立奶源基地,擁有牧場和小區230個,控制牛頭總數20余萬頭、成乳牛數10萬頭,建立機械化和其他奶站數百個,并將觸角伸向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業內人士驚呼:“光明有囊括天下之勢!”截止到目前,光明已經在上海之外建立了17個生產基地,其中以OEM方式聯姻的有5家。 業內人士認為,今年乳業市場競爭正如一鍋燒開的奶,奶花翻涌、奶香四濺。光明、伊利、三元、蒙牛,這些國內知名的乳制品企業誰也坐不住了。新希望與德隆這兩個資本大鱷也不失時機地從斜刺里殺入乳業市場。 據專家的觀察,雖然排名前20位的跨國乳業集團已有13家進入中國市場,但在近期的“奶源爭奪戰”中,雀巢、達能等巨頭似乎按兵不動。專家提醒說,由于國內乳業市場格局尚未最后定局,乳業企業的兼并整合還剛剛開始,這些跨國乳業巨頭有可能正在靜待時機,等到中國乳業巨頭浮出水面,乳品市場的擴展真正進入快車道,再通過資本運作等低成本手段控制市場也不遲。 遠離總部秘建中央工廠 幾年前,光明以3315萬元收購黑龍江富裕縣的一個乳品廠,把它改名為光明松鶴有限公司。收購行動異常低調,看起來就像是隨手布下的一顆棋子,而且一放就是6年。直到今年8月份,光明松鶴才突然出現在人們視野中,這個一年吃進20萬噸生奶的公司,讓光明的北方同行們大吃一驚。 在光明的官方文件里,光明松鶴也開始被稱為“中央工廠”。幾年間光明共斥資1.3億元,“秘密”把光明松鶴建成了一個具國際水平的現代化工廠——生產線全部從丹麥、德國引進,管理系統由美國進口。 據說,該生產線全世界只有8條,中國只有2條,全部在光明松鶴,可日處理鮮奶200噸。據稱光明準備再上3條生產線。而光明此舉意在“北奶南調”,因為北方的奶便宜,而且產奶高峰與南方錯開,形成互補。 在液態奶市場,光明是兩條腿走路,一是新鮮奶,一是保鮮奶。對于新鮮奶,光明主要在大型城市的周邊建立奶源優勢,冷鏈銷售;而對于保鮮奶,中央工廠模式是“四海一家的解決之道”,它們出現在成本較低、自然資源豐富的地方,保鮮奶可以運輸到任何地方。伊利、蒙牛等企業主攻方向就是保鮮奶。 業內人士認為,光明的中央工廠模式成為扼制伊利、蒙牛等對手的“利器”。光明還將復制黑龍江模式,近期在全國建立類似的中央工廠。 推“無抗”意在洗牌 今年4月,光明首倡“無抗生素牛奶”(簡稱無抗奶),將這一國際標準引入國內,被傳媒稱為“拋出了一顆原子彈”。光明隨即宣布,率先在上海實現無抗奶。但這一倡議被許多中小企業群起攻之。無抗奶終于沒能成為一條具有硬約束力的行業標準。 最近五年,中國乳業市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動起來,目前國內乳業企業已超過1500家,行業集中度只有62%,地方品牌多如牛毛,全國品牌屈指可數。因為乳品行業國家實行多頭管理,導致各系統之間標準不一,加上地方保護,魚龍混雜。業內人士認為,很多中小企業用很便宜的設備,隨便尋找奶源,甚至不惜用奶粉還原制奶。 但這場惹起業內廣泛爭議的“無抗奶”之爭,最終未能改變目前的市場格局,光明乳業意圖借無抗奶打擊中小品牌并一統乳業市場的努力遭到挫折。 但王佳芬仍獨擎無抗大旗。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宋昆岡多次呼吁:“提倡無抗奶,是一種健康概念,不只是企業提高產品質量。今后應該在奶制品上明確標準是否‘無抗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