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航意險明年“變臉” 保險公司各懷心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2年12月31日 13:45 中國經營報 | ||
本報記者汪靜 有人認為,2003年1月1日將是改變航意險保險公司命運的日子。因為財險公司的介入將使航意險市場競爭主體增多。然而記者從人壽、太平洋、平安三家保險公司獲悉,打破共保體制正是出于保險公司的意愿。航意險要“變臉”———在賺足了“眼球”之后,傳統的航意險完成了歷史使命。對三大保險公司來講,航意險只是個障眼法,明年他們將轉向其他 保險公司“虛驚” “太可怕了、太可怕了!被貞洰敃r的險境,親歷者似乎仍找不到更恰當的詞來表達自己的心情。12月17日20時57分,中國東方航空一架由昆明飛往上海的客機,在8100米高空上演了一場“驚魂記”,56位機上乘客無不為劫后余生慶幸。同樣體驗到與死亡“擦肩而過”的,是對本次航班共同承保的三家保險公司。事發第二天(18日上午),三家保險公司負責人同時出現在江西省人民醫院,關懷慰問的同時,最讓他們揪心的是自己的“損失”。當日,在地方行業協會的組織下,一張共保分配比例協議打造出籠,在這份協議上“簽字劃押”的分別是: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以及中國平安保險公司。 “剛一得到消息,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這筆巨額的保費支出,足以讓公司多年的航意險保費收入付諸東流!碧崞甬敃r的感覺,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團險部處長劉理心情依然難以平靜,“后來經過調查,我們‘幸運’地發現,本次航班的投保比例相當低,56個乘客中只有10人買了保險,而上了航意險的只有3人,投保比例不足17%。”當然,這正是劉理如今得以坐下來,平心靜氣地與記者交談的最大理由,“算下來,本次太保大概總共需要承擔七八十萬吧!遍L吁一口氣,他不由自主地感嘆:“真是太險了! “這是一個出險幾率小,而一旦出險傷害集中度極高的險種。”中國人壽保險團險部負責人許寧狄對航意險的特點做了如下“結語”,“20元承保20萬人民幣,這是早在1998年就定下來的行業標準。當時針對的市場預期風險是比較低的,”作為事實標準制定者,中國人壽怎么也沒想到,今年航空業的禍事接連不斷!耙砸患艹孙w機150人計,一次事故的賠付就高達3000萬元,這還沒算每人最多可以買10份險!痹S寧狄倒吸一口涼氣。 可以說,是國內乘客的“僥幸”心理和對待保險“不負責任”的意識,屢屢拯救了險象環生的保險公司。“4.15”空難后,一位北京市保險行業協會負責人曾遺憾地說,北京航意險事故理賠小組經過反復、認真核查,甚至動用了最原始的辦法,一張一張票根數,怎么也不敢相信“4.15”空難國航CA129航班在京購票的21名乘客,竟無一人隨機票或在機場登機前購買航意險。而在“5.7”空難103名遇難的旅客中,也只有44人購買了航意險。顯然人們沒有及時從事故中吸取教訓。根據上海保險同業公會的一份統計顯示,上海虹橋、浦東兩大機場去年1月至3月份的航意險承保率分別僅有17.87%、26.11%;25%、27%和24%、26%,即使在“五一”黃金周旅游旺季期間,乘客中購買航意險的比例也僅占三成左右。 航意險“四兩撥千斤” 曾有學者表示,由于我國航空安全系數較高,目前國內保險公司航意險的利潤率相當可觀。以我國每年民航乘客8000萬人計,每張航意險保單20元,保險公司即可坐收保費16億元,除去成本等其他費用兩億元,航意險利潤率能達到700%左右。對此種觀點保險公司們顯然有些哭笑不得,但他們又不急于反駁。 根據保監會有關人士提供的一筆“賬單”:航意險的成本算上保單費、公司管理費、代理人手續費和機場攤位費能占到收入的30%,再加上20%的法定再保險費、6.5%的營業稅、1%的保障基金、5%的巨災再保險及溢額再保險和30%的各種準備金,最終利潤應該在10%左右。言外之意,航意險利潤雖然比其他意外險高,但也絕不屬于“暴利”業務。 也許是因為這項險種的關注度過高,也許是因為市場的監管過嚴,也許……對待兩種不同的說法,保險公司的態度似乎僅限于表情,有關利潤的話題,他們顯然在回避。 “20元保20萬,當時制定的標準是根據‘大數法則’原則,”保險公司對制定標準的合理性一語帶過,但如果沒有精算師的“貼身”指導,我們可能很難理解其中的真諦。“也許用微不足道來形容航意險在保險公司中起到的作用并不為過,從總收入來看,它的份額簡直太小了。”舉例說,以去年某保險公司意外險總收入為60億元計,其中航意險為1.5億元,僅占到2.5%,而從當年的利潤率來看還占不到1%!盁o論從當前還是從長遠來看,航意險都不可能成為保險公司的主要利潤支柱。”他大膽推測指出,“保險公司之所以在航意險上煞費苦心,惟一的理由只能是,吸引眼球的同時帶動其他業務! 1989年5月1日,在國務院、中國民航總局、財政部、人大法制辦的聯合指導下,第一張航意險的保單由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率先開出。然而奇怪的現象隨之而來,一種在國際保險市場上根本無法“對號入座”的險種,竟然在中國市場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分析當時的原因,平安保險壽險協理吳鵬認為:“在國外由于各險種體系發展完善,人從出生起即為自己建立了諸如醫療、養老、健康等各項商業險,其中意外險(包括航意險)也包含在內。中國人則更習慣對已預見的事情作保險,由此航意險應運而生!边@種特殊險種一出臺便吸引眼球應該不足為奇,更為關鍵的是監管部門也對此重視有加。時至今日,它仍是意外險中惟一一塊由保監會親自“操刀”的險種,保持著條款、費率和保單“三統一”的老傳統。 監管嚴格的另一層含義是,市場主體(保險公司)不具有話語權,即保險公司不能隨行就市定費率,又很難切實從此項業務中獲取利潤,那么他們又為何長久樂此不疲? “這叫‘四兩撥千斤’,”一位保險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坦承他們的市場策略,“通過此項業務賺取知名度,而長遠的目標則是帶動其它保險業務的開展!薄昂揭怆U并沒有作為我們未來發展的重點,與此相對,目前我們更看好整個交通工具的保險,”另一家保險公司負責人還給我們作了如下事例說明,“比如,除航意險外,還包括火車意外險、輪船意外險、汽車意外險等一體化的險種,未來可能更有市場空間! “共!斌w制裂痕加劇緣于內力? 有人認為,2003年1月1日將是改變航意險保險公司命運的日子。因為根據修改后的《保險法》規定:“同一保險人不得同時兼營財產保險業務和人身保險業務;但是,經營財產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經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核定,可以經營短期健康保險業務的意外傷害保險業務。”財險公司的介入,使航意險市場競爭主體增多,將打破現有的共保體制,而政策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這是媒體在炒作!睂Υ朔N說法保險公司顯然并不認同,他們認為其中忽略了保險公司的主動性,“實際改革的愿望緣自保險公司,而非政策使然。” 今年6月,平安保險率先推出了“100元買斷全年航意險”新產品,并開始在網上銷售;7月,中國人壽、太平洋保險瞄準暑期出行高峰推出了“綜全交通意外險”,以價格優勢力撼20元單程的傳統航意險;中國人壽“國壽交通吉祥卡”,太平“世紀行”交通意外保險卡……種種“各行其是”花樣翻新的事實說明,在政策出臺之前共保體制早已“松動”。“政策只是對我們現行做法一次證明,推動航意險改革的,打破現有的共保體制,真正動力來源于保險公司。”一位保險公司負責人如是說。 “賣機票的不如賣保險的賺錢!边@是1995年至1997年間,航空機票代理點最流行的一句話。當時賣一張機票的利潤率僅有3%,而賣一份保險的利潤率則可高達80%,一提起當年航意險代理市場混亂場面,許寧迪仍然記憶猶新,“為了爭搶市場份額,各保險公司不惜血本,競相壓低代理費。”為了規范市場,1997年由中國人壽保險牽頭,聯合太保、平安保險三家共保的航意險體制應運而生,按其當時的市場份額占有量,出險后賠付比例為,中國人壽占50%,其余50%由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再分配,各地區比例略有不同。 “這種辦法在當時起到很好的規范作用,但只是一種權宜之計!币晃皇袌鲇^察人士向記者介紹,“問題在于現在保險公司在處理航意賠保上,基本依據的只是慣性。”由于長期由三家“壟斷”共保,他們開始漸漸疏于在形式和服務上的創新,航意險目前仍保留著手工出保單的原始操作方式,其低效率和欠安全性成為人們長期詬病的話題,“實際完全改用一套電子出保單系統,從技術來講根本不具難度,而關鍵問題在于三家誰有意愿去挑這個頭! “這樣做既不能滿足市場服務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對公司形象造成損害。”發言的這位保險公司負責人顯然已經開始“覺悟”了,對新電子保單形式他們早就躍躍欲試,但在各方利益協調的過程中,他們屢次欲言又止,“共保體制不利于創新,而最好的方法是打破它,”言語間頗有一番破釜沉舟的決心。 為什么如今對于打破共保體制,保險公司的改革意愿如此迫切呢?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航意險壟斷體制出現裂痕,關鍵原因在于原有共保主體利益出現不均。而事件的導火索就是,去年新華保險和泰康保險的“插足”。 在“三家共!毕颉拔寮夜脖!斌w制的轉變中,受“迫害”最深的當屬航意險市場“老大”———中國人壽。從當初獨自占有90%以上航意險市場份額,到三家共保后的50%,許寧迪表示,之所以不惜以自己的市場份額為代價,一方面是出于市場規范的需要,另一方面政策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如今三家變五家,甚至今后的更多家,意味著中國人壽需要拿出更多的市場份額去協調利益,自然就更不“受用”了,“市場主體在增多,這種體制自然好景不長。”許寧迪還是含蓄地向記者表達了觀點。 與“老大”的“保守”相對,另兩家公司的表態顯然火藥味十足!艾F在共保體制已經很難維持了,”劉理似乎并不顧及自己的語態,作為一家商業化運作比較充分的保險公司,它完全有理由認定是體制拖了他們的后腿:“到上海機場你可以發現,那里已經有二十幾家保險公司在賣航意險,對此太保也必須放開手腳發展自己! “平安保險已經在做‘決裂’后的準備,”吳鵬告訴記者,目前一張張與各省市代理機構簽訂的戰略協議正伺機而動,直等“槍聲”一響便傾巢而出,“這種戰略聯盟絕不僅限于航意險范疇……”之后的話他認為有關商業機密不愿多講。 當然,無論是外力下的政策使然,還是三大保險公司“自行了斷”,明年展現在消費者面前的結果似乎只有一個,那就是航意險市場服務將更加完善、競爭更加激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