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監會堅守車險成本底線 市場觀望手續費難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2年12月31日 10:12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保監會堅守成本底線,市場觀望手續費難題 記者 霍中彥 于冬發自上海 北京 在不少產險界人士看來,即將于一天后正式實施的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打破的不僅僅是統一的費率,還有一個“不知風險”的財產保險時代。 12月30日,平安保險精算部分管產險精算的副總祝光建在接受采訪時稱,眼下如火如荼的車險改革迫使產險公司引入精算,學會界定成本和價格,以往統一費率保護下只重規模、不知風險幾何的發展模式有望改變。 中國保監會也因此面臨前所未有的監管壓力,致力于轉型償付能力監管的保監會在車險成本的底線控制上邁出了第一步。 產險轉型啟動 近日平安公布針對廣東地區的車險費率表時,其車險負責人孫建平豪邁地聲稱:該費率表標志著平安擺脫了車險粗放式的經營模式。 渴望擺脫粗放經營的產險公司遠非平安一家。太平洋財產保險一位分公司總經理更是將車險改革視作產險市場轉型的開端,他認為,以效益為中心的理念至今沒有在產險業得到普及,核保、核賠、集中管理,質量、成本控制等可持續發展的手段仍未在產險界得到應用。 “原來的統一費率之下,只要保費收進來就有錢賺,這樣各公司就全力收進保費。”祝光建分析說,“但市場對這種高利潤反應過度,導致為爭奪保費付給中介過高的手續費,到目前為止,保險公司在車險上的利潤已經大大減少。” 上海的數據可見一斑。太平保險上海分公司車險負責人稱,根據經驗,如果車險保費在保費總收入中占比60%,則公司可以實現整體“略有盈余”。這一數據也適用于大連產險界。 專家指出,各公司陸續公布的新條款表明,車險費率市場化遠非“明折明扣”這么簡單,“按風險定價”這個保險常識的復歸可能是對產險業影響至為深遠之處,因為車險改革的背后,還有不少統頒費率的其他險種。“車險改革是(產險)條款費率市場化的第一步。”一位曾參加11月底召開的車險監管“北海會議”的人士斷言。 成本底線 變革總是在小公司率先發生。據了解,太平保險上海分公司眼下車險保費占比約為50%強,而非盈利的臨界點為60%。該公司車險負責人介紹,這是因為公司根據市場實情加以調整所致。 保監會似乎也對該公司寄予厚望。知情者稱,保監會主席吳定富來上海時,曾專門到太平保險上海分公司視察,要求該公司“利用1-2年時間打好基礎”。 為了確保償付能力城池不失,保監會規定,各公司上報的車險方案不能低于0.5%的利潤底線。事實上,保監會已測算出明年產險公司的利潤率為0.5%到5%。 保監會財產保險監管部主任丁小燕曾向媒體透露,此前保監會已對德、美、英等國的車險市場進行深入調查,向各保險公司提供了數據指標;而在各公司上報新方案時,亦要求它們提供財務數據作為支撐。 不過,償付能力監管此時只是借車險改革小試牛刀,真正實現尚需假以時日。“最重要的是建立新的、國際化的會計系統。”祝光建說。保監會有關官員亦透露,眼下正在匯集整理各方面對償付能力監管的意見,但何時實施尚無具體的時間表。 與此同時,為了保證平穩過渡,保監會并未放松對市場行為的監管,不過這項工作更多由各地保險行業協會出面組織,其重點針對的是車險中介的手續費問題。“對于車險改革來說,目前困擾監管層的最主要的問題是‘中介導向’的問題,因為大部分的車險業務都掌握在中介手里。”北京保監辦的有關官員稱。 這項工作并非一帆風順。“沒有實質性的結論,”上海保險同業公會秘書長沈建中這樣評價12月26日召開的車險自律會議,“因為眼下還無法確定給中介多少比例的手續費。” 《國際金融報》 (2002年12月31日第五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