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照謎語之一:中外運的幸福生活能持續多久? | ||
---|---|---|
http://whmsebhyy.com 2002年12月29日 21:39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覃愛玲 北京報道 關于中外運與UPS、DHL和TNT這三大國際快遞巨頭之間的合作情況,是外運發展副總經理唐志蘭目前最不想對記者表述的內容之一。 日前,外經貿部承諾履行WTO協議,允許此前只能設立非控股合資公司的外資快遞企業最高可控股75%。按照WTO承諾,到2005年,外資快遞公司將可以設立獨資企業。同時作為DHL、UPS和TNT三大快遞巨頭目前在國內主要合作伙伴的中外運。 唐志蘭認為,在這種形勢下談與幾家的合作關系,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此外,與TNT的合資公司中外運-天地15年的合資期將在明年5月到期,由于合資期間的不愉快,TNT己選定一家并不知名的小公司作為新的合作伙伴,這都讓唐志蘭感到頭痛。 四巨頭爭寵中外運 中外運的成長與上個世紀我國對外貿易和外貿運輸實行壟斷經營密切相關。唐志蘭說,由于外經貿部規定,除了仍與外運合作的DHL、UPS、TNT和OCS外,聯邦快遞初進國內時也是選擇中外運做代理的。 從代理向合資演變是自然而然的。到1986年后,中外運與DHL成立了合資公司中外運敦豪,并與其它公司相續成立了中外運-天地、中外運-OCS和中外運北空-UPS等合資公司。按唐志蘭的說法,每家合資公司的合資形式大體一樣,都是50%-50%的出資,雙方共同派人參加管理。但是各合資公司在規模上不一樣,DHL的分公司有30多家,TNT有11家,OCS只有8家,而UPS只是在北京與中外運成立了合資公司,其它地方都是代理關系。 由此,中外運與各快遞巨頭的合作也就分為合資與代理兩種不同模式。合資的代表是DHL,據公司年報,中外運空運股份80%以上的利潤來自中外運敦豪;代理的典型則是UPS,為配合UPS,中外運空運在各地專門設立了UPS作業部。 “合作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隨著各家公司在國內市場的進一步發展,以前較少存在的直接競爭開始多起來!敝型膺\一位高層對此很無奈。 一位經常要寄快件去世界各地的外貿公司人士對記者表示,他們公司寄到同一地點的快件,既有使用DHL的,也有使用TNT和UPS的。 外方合作伙伴都希望擴大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因而彼此競先爭寵于中外運。 UPS方的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陳學淳曾表示,到2003年底,將新增城市代表處18個。而自從1988年UPS與中國外運集團簽訂代理業務合作協議,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以來,UPS在中國這么多年僅有北京、上海、廣州三個一級辦事處。 DHL近來更是動作頻頻,在華分公司的總數已達到50個,成為在中國網絡覆蓋面最大的國際速遞企業。據悉,從今年年初到現在,DHL在亞太區的投資占其全球投資的近三分之一,而其中對中國的投資超過任何一個亞太區國家或地區。 TNT也不甘落后,10月與中國南航達成協議,展開全面合作。按照有關協定,TNT的貨運飛機將一周兩次從TNT位于比利時的歐洲網絡中心飛來中國的深圳和上海。從2003年起,這個計劃將增至每周四班。 拋開外界傳言即將終止合作關系的TNT不談,如何解決目前對中外運與兩家快遞合作伙伴DHL和UPS間的競爭矛盾,是關系到中外運快遞業務發展的重要問題。 外運發展曾在費用里專列出“本期當地外運協作費”,作為DHL在當地成立新的分公司后,對當地外運公司的補償,因為在新的分公司成立之前,當地外運負責承接和派送DHL業務,產生的收入歸當地外運公司所有,而新的分公司成立以后,DHL公司將直接承接快件的收取和派送業務,搶占了當地外運公司的市場份額,影響了當地外運公司的利益。 如果這些當地外運公司不再承接DHL業務,那么UPS等別的業務將是它們的重頭,這樣,互相之間的競爭關系就非常直接。 激情過后是分離 “我們目前仍在正常運營,尚未接到有關公司走向的正式通知!敝型膺\-天地快件有限公司的一位員工對記者表示。 中外運-天地公司成立于1988年5月27日,由中外運集團與TNT運輸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注冊資本為200萬美元,中外雙方各占50%。合資期限為15年,也即還有半年的時間,就將到期。 雖然中外運和TNT雙方都對該合資公司的走向三緘其口,但是知情人士講,雙方肯定將終結在此合資公司中的進一步合作,并透露TNT已經選擇好了另一家實力并不強大的小企業作為新的合作伙伴,以保證自己在新公司中的絕對控制地位,同時,等到可以獨資時順利進行獨資經營。 事實上,中外運與TNT之間的不睦早在1999年就已昭然若揭。當時,TNT不顧中外運的反對,與中國郵政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EMS的郵件通過TNT的網絡走向世界各地,中外運即表示要與其終止合作,并將原屬于即將上市的外運發展的中外運-天地的股份置換到中外運集團公司里,以保證上市公司的業績穩定。 TNT是荷蘭郵政的下屬企業,與EMS同有郵政背景,發展合作關系不足為奇。而TNT此次并未選擇中國郵政作為國內業務的合作伙伴,據業內人士分析,一是雙方都是知名品牌,合作后到底采用哪家品牌是難題,再者中國郵政仍是政企不分的模式,TNT與其合作的難度較大。 該人士同時表示,TNT的離去雖在意料之中,在此市場開放的背景下,也代表著一種方向,在可以獨資、可以控股的情況下,這些實力雄厚的國際快遞巨頭未必就一定選擇控股與獨資,但是它們畢竟多了一種選擇,一種對國內快遞企業極具威脅力的選擇。 “我們的合資公司打的品牌是中外運敦豪,不知道為什么客戶總記不住中外運,而只記住DHL、TMT和UPS?”唐志蘭對深感隱憂。 事實上,不論是合資公司還是代理形式,中外運員工作業時使用的都是UPS、DHL等的單子和國際網絡,客戶填寫的寄件單既是國外快遞公司的,查尋的時候找的也是國外快遞公司的網絡,中外運在其中只是起一個中間業務的作用,即使是在國內市場,也遠遠沒有形成一個可以與幾大國際快遞巨頭并列的品牌效應。 本土優勢能持續多久 按唐志蘭的說法,中外運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網點;二是有專業的人員,對當地的作業很熟悉;三是政府關系。這些都是外資快遞公司進入國內市場所迫切需要的。 事實上,對于“單打獨斗”這種作業方式許多人并不贊同。有關人士講道,從中外運敦豪合資中受益頗多的敦豪公司就在合資期滿后,與中外運續簽了50年的合資協定。DHL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于德恒在不久前忠告跨國公司:要在新進入的市場更好地發展,最好的辦法是在當地找一個好的合作伙伴。 UPS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陳學淳也表示,中國的市場區域實在太大,要獨資經營并不簡單,所以即使政策放開,并不見得有外資快遞公司到時會獨資成立公司。 但他們“找一個好的合作伙伴”的前提是尚未能把握國內市場,那么五年以后呢?10年以后?這對這些“洋快遞”來說,是一道深思不解的難題。 在外運發展的年報上,快件代理是其最主要的主業,占營收的80%以上!巴膺\也會考慮這些問題,并會有相關的策略,但這些是非常敏感的,不便談。”唐志蘭認為中外運如果要打自己的品牌,在國外不可能委托幾大快遞公司,因為它們不可能代理你的品牌。但如果找當地的小品牌呢,網絡分散非常難以控制和管理,這對于要求速度的快遞業務來講是致命的。唐志蘭認為,雖然國外也有一些中小的快遞公司聯盟,但是快遞對速度要求非常高,這種松散的形式,就目前來看,也并不是一種很好的運作模式。 “我們現在更多的是考慮合作,雙方優勢互補的雙贏!碧浦咎m一再強調這一點。 2002年12月30日 21世紀經濟報道第41版 新浪編者注:“激情燃燒的財經歲月-《21世紀經濟報道》歲末專輯”專題系《21世紀經濟報道》與新浪財經聯袂制作。本文為《21世紀經濟報道》2002年終特刊(1-60版)系列文章之一,該年終特刊(完全版)為《21世紀經濟報道》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21世紀經濟報道》書面授權并注明出處。欲轉載本專題相關內容、或對本專題有任何建議,請來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5361聯系。值此新年即將到來之際,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在本年度對新浪財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