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浪之四:三星中國新詞匯--事業基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2年12月29日 21:29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熊川 北京報道 “最近一兩個月,三星公司內部開始流行關于中國的一個新名詞——‘事業基地’,這一稱謂相對于原來稱呼中國的‘制造基地’顯然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上任不到10個月 正如大家所理解的那樣,一詞之差,已經是天壤之別:制造基地只是公司投資中的一環,事業基地則是“生產、研發、市場等公司經營的整個鏈條”,“事業基地模式更復雜,那還不僅是各個環節大大增強。”李亨道說。在中國加入WTO一年后,零售渠道的開放和手機內銷許可的獲得等,已使三星集團在中國有機會形成投資渠道一體化的“全能帝國”。增資潮后的“控股權”運動 在李的思維模式里,事業就是成為“三星真正擁有”的東西——三星中國由制造中心轉變為事業基地更本質的變化已經在近年悄然形成,三星已在其合資企業中逐漸取得控制權。 最具代表性的當屬三星在中國早期的合資企業“天津三星電子有限公司”,初始資本為5000萬美元,中韓雙方各持股50%。1990年代后期,由于錄像機市場萎縮,公司開始出現虧損,為避免損失,中方從1997年開始撤資,到2002年初,股權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由最初的均衡狀態滑向一邊倒的態勢。目前三星出資額占到90.5%,中方僅占9.5%,三星擁有絕對控股權。 當三星取得控制權后,很快調整了合資公司的銷售戰略,變內銷為外銷,產品100%出口國外市場,成為天津開發區排名前10位的利稅大戶。 “三星應對中國加入WTO不是一兩天的變化,”一位三星中國的員工意味深長地說,“經過各種大大小小的增資擴股,三星在大多數合資企業中取得了控制權,與之相對應,中方由于資金跟不上,漸漸退到次要的地位。” 另一個現在進行時的案例則被媒體稱為“外資并購龍頭案”。2002年8月,賽格三星宣布與三星集團旗下三星康寧投資有限公司達成意向,賽格集團向三星康寧出讓部分其所持有的賽格三星股權。一旦股權轉讓成功,三星康寧將成為賽格三星第一大股東,其所持股份將占公司法人股的50%。三星康寧集團表示:收購是建立在其全球戰略之上的,目標已經很明確,就是要以賽格三星為基地,將其在其他一些國家的生產基地轉移到深圳來,做大賽格三星,并且還設想在3~5年內將其總部遷到中國。 在中國加入WTO后的一年中,三星在中國的投資仍然保持著每年2億-3億美元的額度。今年,這些錢主要投在了三星在蘇州的壓縮機工廠以及在深圳的CDMA手機工廠中。 10月份,三星還在蘇州成立了TFT-LCD工廠,登記注冊了蘇州的筆記本工廠,雖然還沒有對外宣布,但設備已經在緊張的安裝調試中。三星筆記本部門的目標是借此工廠在2005年進入該領域全球五強。 在研發方面,除了一年前成立的通訊研究中心外,三星正在把更多主流產品的研發搬到中國。到2003年,三星將在中國成立更多的研發機構:半導體的設計中心、數字多媒體的研發中心等。 投資公司:合并報表尚難實現 在三星中國的投資浪潮中,有一個“秘密武器”一直引而不發,那就是三星中國投資公司——其總裁由三星重臣、三星電子的金澤西兼任,事實上,三星在中國的投資主要來自三星電子集團。 “從1996年成立以來,投資公司的作用基本沒有發揮。”該中國投資公司戰略企劃部經理樸青石告訴記者,投資公司剛開始成立時本想做一些貿易、金融方面的投資,但政策一直沒有開放。 對三星和后來全國陸續成立的200多家外商投資公司來說,投資作為第一步固然很重要,更重要的卻是如何通過投資公司進一步管理協調已經投資的多個企業,產生更大的綜合效益。但這與中國政府批準成立投資公司的愿望并不完全契合,政府希望投資公司吸引外商投資,加大投資力度。 成立投資公司對集團的財務也有重要意義。比如合并報表的問題。如果某投資公司旗下有10家企業,1家虧損,9家贏利,合并報表后交納的企業所得稅可能大幅下降。 但合并報表目前對投資公司們來說還可望而不可及。外經貿部外資司王軍表示,投資公司雖然持有旗下企業10%以上的股權,但原來制定投資公司有關規定時是希望它成為一個“控股公司”,加之投資公司旗下企業大多分布在各地,與地方稅收有很密切的關系,而各種不同類型的企業享受的優惠措施又不盡相同,所以目前投資公司希望使用的合并報表還不太可能。 西門子中國投資公司曾采取了成立內部財務公司的辦法變通解決部分問題,比如通過它為旗下企業提供內部融資擔保等內部信貸業務。但相關法規仍未明確。 王軍表示,我國現有的外商投資公司管理辦法出臺于1996年,后來經過4次修訂,目前正在制定新的投資公司管理辦法,處在征求意見稿的階段。目前可以肯定的是,新的管理辦法將于明年出臺。 “政策在逐步開放,投資公司有望從幕后謀士變成一個更具管理性質的公司,通過它來整合中國業務。”樸青石說。 營銷渠道整編成“三軍團” 1996年,三星中國投資公司還試圖對三星在中國的銷售進行整合,嘗試過一段時間,因為政策一直沒有突破,不得不暫時放棄。 目前,這個隸屬三星電子集團的中國投資公司在推動三星整合銷售渠道方面,已經隨著政策壁壘的消除而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加入WTO之后,中國的零售業正逐漸開放,外資公司成立獨資銷售公司的障礙也將不復存在。 “蓄謀已久”的渠道整合運動,在從制造中心轉變為事業基地的戰略突破中水到渠成。 “目前,我們正在招兵買馬,明年3月成立3家銷售公司,這3家公司分別負責華北、華東、華南,現在的銷售做得太粗了。”三星電子一位負責市場的經理告訴記者。 過去,由于三星在中國的24家企業分別由三星韓國總部投資,工廠自己負責銷售,比如天津的顯示器工廠、蘇州的白色家電工廠等都是自己在各大中心城市派駐銷售代表,“各自為政”的銷售亂局顯然與即將自成一體的“三星中國大盤”背道而馳。 三星顯示器在中國渠道暢通,代理商積極配合,各取所需。但白色家電的運氣就沒有那么好了,國內白色家電廠商群雄紛爭,早已令進入中國的三星白色家電舉步維艱,雖然這些家電生產基地都搬到了中國,但比重只有IT、通訊、數碼類產品的1/2。 “明年我們成立銷售公司后,將大大改善有些渠道不夠通暢的問題,比如我們可能整體進入國美或蘇寧這樣的終端。”三星家電北京代表處李明希望銷售公司可以讓他們與其他三星的產品整體進入中國各級賣場,從而讓他們騰出手來把渠道做到更多的二級城市。 在三星渠道整合計劃中,北京、上海、廣州將作為華北、華東、華南的銷售公司所在地,然后以此三地為依托,全面進入以前往往被忽略的二級城市。 許可證:等待更多的“芝麻開門” 三星電子只占整個三星集團業務的1/3,據2002年美國《財富》雜志世界500強排名,三星集團旗下的三星電子名列第105位,三星物產名列118位,三星生命為286位。三大業務體系有一個共同的愿望:期待許可證方面在新年能呼喚出更多“芝麻開門”的良機。 在內銷許可方面,三星目前最大的收獲是手機。今年2月底,三星與科健合資生產CDMA手機,三星占49%的股份,生產的CDMA手機60%被準許內銷。今年10月,三星與科健合資1.2億元人民幣在深圳建立CDMA生產基地,“明年3月,CDMA基地建成后,年產量將達到500萬臺。”深圳科健杜平山總經理對這個CDMA手機生產基地寄予厚望。 更讓三星興奮的是在今年下半年拿到了GSM手機的內銷許可證。雖然三星對此明顯低調,但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三星在天津的GSM手機工廠已經做好大舉進軍國內GSM市場的準備。 與在手機生產上大有斬獲的三星電子相比,三星物產顯得落后了。 事實上,以貿易為主的三星物產是最早進入中國的韓資企業。三星物產上海代表處早在1990年4月就正式成立,到目前為止,三星物產在中國有3個法人。“最后成立的是今年7月在天津注冊的貿易法人。”三星貿易上海浦東新區公司的總經理金亨起告訴記者。 三星物產在中國有10多個代表處和3個法人,三星物產一位員工估計2002年營業額約達10億美元,但三星物產對這一業績并不滿意。金亨起認為,政策壁壘依然存在,比如美元跟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不能經營國內貿易,如果能獲得國民待遇,業績應該可以提升得更快。他期待更公平的市場環境:WTO協議規定2004年底前,中國完全開放國內貿易。 但WTO對三星物產來說更直接的影響是反傾銷:三星物產經營的主要產品化工和鋼鐵都是今年被反傾銷調查的重點對象。 “11月初就應該公布對韓國鋼板的反傾銷調整結果了,但現在也沒有消息。”三星物產鋼鐵部一位房先生表示,反傾銷已經使他們受到一些損失。 “三星物產是一家‘不思進取’的公司。”熟悉三星的業內人士認為,在某種意義上,三星物產在韓國是有“特權”的公司,這種“特權”是由韓國經濟結構決定,韓國前五大公司占國家GDP的近50%,而在美國,前500大企業只占GDP的5%,三星物產頗有些國營大企業的味道。 許可證對三星金融更顯得至關重要,雖然客戶只限于上海的外資企業,首先拿到許可證的三星海上火災保險目前業務增長快,“如果保監會同意,明年我們可以經營部分壽險,比如短期健康險。”火災保險的一位員工說。 沒有拿到許可證的是三星人壽和三星證券,經營人壽保險的三星生命正在接近目標,“目前政策只允許外資以合資方式進入中國,我們還在尋找合資方”,而三星證券也在11月8日在上海開設了辦事處,但目前,還只是“做一些市場調查”而已。 2002年12月30日 21世紀經濟報道 第36版 新浪編者注:“激情燃燒的財經歲月-《21世紀經濟報道》歲末專輯”專題系《21世紀經濟報道》與新浪財經聯袂制作。本文為《21世紀經濟報道》2002年終特刊(1-60版)系列文章之一,該年終特刊(完全版)為《21世紀經濟報道》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21世紀經濟報道》書面授權并注明出處。欲轉載本專題相關內容、或對本專題有任何建議,請來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5361聯系。值此新年即將到來之際,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在本年度對新浪財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