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天氣預報 新聞 郵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21世紀 > 正文
整合浪之一:日立系--中國總部尋找定位

http://whmsebhyy.com 2002年12月29日 21:21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李艷霞 王萬軍

  上海 廣州報道

  晚了,還是早了?

  最早一批來到中國的跨國公司正在紛紛整合旗下業務。

  相比之下,曾經在國內家電市場取得不俗業績的日立,給外界的感覺似乎是下手晚了些。

  直到今年4月份,日立在華業務整合才緩緩拉開面幕一角。4月1日,日立在上海的兩家合資公司:主營空調器的上海日立家用電器有限公司,與主營洗衣機上海日立電化機器有限公司宣布合并,組建新的上海日立家用電器有限公司。

  此次業務整合以“吸收合并”的方式進行。上海日立家用電器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其投資方有2家。上海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持有40%股份,日本株式會社日立制作所及其投資公司占有60%股份。上海日立電化機器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其投資方和出資比例與上海日立家電公司完全相同,甚至兩家公司的董事會成員都是同一套人馬。唯一不同的是業績,前者成立幾年,效益良好,而后者因“管理不善,連年虧損”?故而成了被合并吸收的那一方。

  合并后的新公司總投資額7580萬美元,注冊資本4867萬美元,中日方股東原來的持股比例不變,仍分別持有40%和60%的股份。

  媒體和業界普遍認為,日立上海2家公司的合并,標志著日立繼其他跨國公司之后,也開始重組其在華業務。

  而事實上,孫中敏認為,“日立在華業務整合早在1994年日立(中國)公司成立的時候就開始了。”孫是上海日立家用電器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

  日立(中國)公司的尷尬

  1994年10月,伴隨著跨國公司在中國成立全資控股子公司的浪潮,日立(中國)有限公司成立。當時,日立制作所的社長對其非常重視,專門派了一個級別頗高的“專務”來做。并給它賦予了投資、企劃、開發、協調管理等職能。

  從1972-1973年開始為中國提供成套設備算起,日立當時在中國已經發展了超過20年。1981年日立在中國投資成立的合資企業——福建日立電視機有限公司曾經輝煌一時,為其獲得了相當豐厚的回報,也為日立在中國市場留下了良好的品牌知名度。

  到1994年日立中國公司成立時,日立在中國已有50多家投資或有貿易和技術合作的企業,因為數量眾多,而且跨行業跨地域,日立中國公司為了有足夠的力量來發揮其職能,就在全國成立了很多事務所來分管。如廣州事務所、上海事務所、福建事務所等。據孫中敏說,當時合資公司中的所有日立的股份,都是由日立中國公司管理的。“旗下所有合資公司要向日立(中國)公司提交財務報表,它也幫著我們出錢打廣告、做促銷、選擇終端銷售的店中店等,那時候的工作力度蠻大。”這種支持和管理到1996年前后達到最高潮。日立(中國)公司當時似乎成了日立在中國的地區總部和“大老板”。

  但是,日立(中國)公司很快發現,除了公關和投錢,它似乎在管理這些企業中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日立(中國)公司的定位陷入了類似于松下(中國)公司今天的尷尬境地。

  松下(中國)公司試圖在近期的中國業務整合中扮演更為重要的主導者角色,它曾一度想拿下松下在華家電產品的銷售代理權,從而將松下在華的銷售渠道整合為一套統一的網絡。其主管中國業務的董事杉浦敏男為此事曾多次與旗下合資公司商議,但效果并不理想。各合資公司有自己的利益,不愿意把更為豐厚的銷售利潤拱手讓人。像松下空調,幾經周折,松下(中國)公司拿到了松下空調在華北和東北地區的銷售代理權——重點市場華南、華東松下空調器公司不肯操之于人。但幾年過去,銷售業績并不理想,銷量僅占其總銷量的1/7,而且連年虧損。據說這使松下空調器公司的合資中方萬寶集團十分不滿,更使松下(中國)公司的銷售渠道統一整合計劃無形擱淺。

  從這個意義上說,日立(中國)公司先人一步的整合實踐為其他XX(中國)公司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珍貴樣本。

  3個電梯公司低調合并

  就在這時候,日立在華企業出現了一次較大規模的合并重組。它發生在日立在廣州投資的3個電梯合資公司中。3家電梯公司分別是:日立電梯(廣州)有限公司,日立自動電梯(廣州)有限公司,廣州廣日電梯工業有限公司。它們的投資方都為廣州電梯工業公司與日本日立公司。

  日立電梯?廣州?有限公司和日立自動電梯(廣州)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1月,注冊資本均為2000萬美金,它們分別生產“電梯以及電梯部件”,和“自動扶梯以及自動扶梯部件”。在這兩家公司中,中外合資雙方持股比例都分別持有45%和55%的股份。

  如果說電梯和自動扶梯屬于兩個不同的升降機品種,按產品分立兩家公司尚屬有情可原。那么,廣州廣日電梯工業有限公司的設置則讓人有點“看不明白”。

  廣州廣日電梯工業有限公司與上述兩家公司的成立時間幾乎是同時,注冊資本也是2000萬美元。而且,它的產品也是“電梯及電梯部件”,與日立電梯(廣州)公司的產品定位完全相同。投資方也是日立和廣州電梯工業公司。唯一不同的是持股比例,在這家公司中,中方處于控股地位,占55%,日立只占45%。

  但有關業內人士分析,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國家有政策限制,“超過3000萬美元的合資項目需要上報中央審批”,這3家公司的投資額都在2000萬美金,無論是設立一間還是兩間公司,都需要審批;二是中方合作伙伴可能想擁有一家自己控股的公司,從而可以學習、消化技術,自創品牌。

  1998年7月1日,三家合資公司合并,同時更名為“廣州日立電梯有限公司”。注冊資金為6488萬美元,日立與廣州電梯工業公司各占50%股份。.經營范圍也拓展為“電梯、自動扶梯、自動人行道、雜物梯、立體停車場、其他升降及其零部件的設計、制造、加工、銷售、安裝、維修保養和改造”。

  這次合并進行得極為低調,甚至可以說是秘密。因為在日立內部,不但當時很多人根本不知此事.,就是在4年后的現在,除了電梯行業的相關人士,很多日立高層沒聽說過。

  家電領域的布局整合

  之后,日立在華的家電業務也進行整合。根據孫中敏介紹,日立在家電生產、銷售、開發設計等方面都有了相應的整合計劃和打算。

  在生產方面,日立打算成立“以上海、蕪湖為中心的白電生產基地,以深圳、福州為中心的高端彩電、顯示器生產基地”。

  為此,日立一方面擴大空調的產能,提高上海日立電器公司的產能,還于今年11月投產日立家用電器(蕪湖)有限公司,并計劃與海信合資,在青島生產商用空調;另一方面,撤出在福日彩電的全部股份,從低端彩電市場撤退,轉而投資日立?福建?數字媒體公司,生產背投彩電。同時,成立深圳日立賽格顯示器有限公司,生產更具有未來意義的投影管。這也是與日立加強IT與數字領域的發展相契合的。

  舉例來說,日立家電原來在亞洲的泰國、馬來西亞有空調生產廠。如今,“泰國的工廠已經關閉,馬來西亞的工廠正在考慮關閉”。因為日立在那里有個一壓縮機廠,一個空調廠。空調廠主要面向東南亞和中東市場。壓縮機廠虧損嚴重,日立制作所的海外推進部近期提出解決方案,提議關掉該壓縮機廠,將空調廠的生產定單“轉移到中國的兩個生產基地”。”不過,孫中敏認為,目前最重要的是日立在華的“產能和生產控制問題”,否則,“一切都是空話”。

  在銷售方面,日立正試圖整合在國內家電領域的銷售渠道,提高其綜合利用效率。具體來說,上海日立家用電器公司合并后,目前上海日立的銷售網絡有3個分公司、20多個辦事處,主要銷售其自身的產品空調和洗衣機。“蕪湖的生產廠投產后,它所有內銷的產品都由上海日立負責銷售。”

  “我們還討論過搞獨立核算的合資銷售公司,”孫中敏說。他說的合資銷售公司類似TCL的電器銷售公司,“我們已經討論了3次了,目前正在做可行姓報告。據孫的說法,搞合資的銷售公司,“現在在政策上面沒有限制。原先曾經有過,大約2年前就可以做了”。不過孫也笑稱,“政策方面雖沒限制,有關方面偶爾會說上一句,自產自銷;但也就是說說罷了。”

  在開發設計上,日立有“技術的日立”的美譽。“以前日本的家電廠商包括日立總是把過時的生產線、淘汰的產品拿到中國來;現在,這種狀況完全改變了。沒必要日本做完了賣幾年再拿到中國。日立家電集團要求,最遲不晚于2003年,日本所有款式的空調都會在中國推出。”

  未來先驅

  更值得關注的是,日立計劃在中國成立國際采購中心和研究開發中心。兩個中心都在上海選址,計劃明年就可以成立。在上海浦東的研究開發中心,據說已經看好了房子了。

  日立還打算在中國設立服務中心。這在以前是不允許合資企業設立的,目前也已經放開。日立物流也正式進入中國,與上航、正大船務合資成立大航國際貨運公司,日立物流占30%的股份。而剛成立不久的日立資本(包括日立租賃)據悉也將登陸中國。

  日立在華正在通過它一項項投資、一步步舉措,一點一滴地改變著人們“重電日立”、“家電日立”的傳統形象,代之以“未來先驅的日立”。

  而日立(中國)公司的管理協調職能無形中也被弱化。

  它目前的職能,用其新的總經理久田真佐男的話說主要有三,“第一,是協助日立直接出資的、在中國已開始運作的企業開展工作;第二,在此基礎上,我們要建新公司,對新公司的事業進行支持。第三,我們要研究中國市場,研究這個市場的需求是什么,把市場需求的信息及時反饋到總部去。”換句話說,就是主要有3項:協調、投資、資訊。

  2002年12月30日 21世紀經濟報道 第33版

  新浪編者注:“激情燃燒的財經歲月-《21世紀經濟報道》歲末專輯”專題系《21世紀經濟報道》與新浪財經聯袂制作。本文為《21世紀經濟報道》2002年終特刊(1-60版)系列文章之一,該年終特刊(完全版)為《21世紀經濟報道》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21世紀經濟報道》書面授權并注明出處。欲轉載本專題相關內容、或對本專題有任何建議,請來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5361聯系。值此新年即將到來之際,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在本年度對新浪財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發表評論】【財經論壇】【 小字】【打印】【關閉窗口

  免費試用新浪15M任你郵 獲數碼相機、手機大獎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新浪精彩短信


有大獎!繽紛新年
瘋狂鈴聲 鳥叫鈴聲
圖片鈴聲包月5元!
[F4] 流星花園II
[Twins] 百試不厭
[林志炫] 只為你唱
[和弦] 哥,電話
更多精彩鈴聲>>









圖片專題:流氓兔!
諾基亞   西門子
摩托羅拉 三星
阿爾卡特 松下
愛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圖片>>



新浪商城推薦
云網數字卡
  • 鐵通Webphone大贈送
  • 聯通冬季卡上網不限時
  •   冬夜情正濃
  • 香奈兒女士香水
  • 性感密碼小夜衣
  •   炒股票好幫手
  • 電腦遠程炒股方案
  • 手機實時大盤訊息
     (以上推薦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賣>>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電信公司營業局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