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傳統百貨向現代轉型:滬上百貨再起連鎖風 | ||
---|---|---|
http://whmsebhyy.com 2002年12月25日 11:09 解放日報 | ||
“有做過連鎖百貨的朋友嗎?給我們介紹一下。”不久前,一位百貨界的朋友在跟記者聊天時,吐露了自己公司“求賢若渴”的狀況———一些具有連鎖百貨從業經驗的人士,成為了他們的“搶手貨”。 “目前本地真正熟悉這一流程、富有經驗的人不多,很多項目上馬的公司,甚至要不惜重金到臺灣和東南亞的百貨公司里挖人,人才的競爭非常激烈。”這位朋友對記者說。 “連鎖”成了滬上百貨業的熱門話題:新的連鎖百貨商想擠進上海,本土的傳統百貨業則謀求向現代百貨的突破。華聯集團在百貨連鎖業已邁步在先。據第一百貨今年第3季度公告稱,該公司擬成立“百貨連鎖專題小組”,專門負責醞釀該集團的連鎖百貨方案。新世界集團則把百貨連鎖列為明年工作的重要目標之一。可以想見,“連鎖百貨”的這出大戲,將在明年慢慢展開、上演。 這一切的真正意義正在于,吹響滬上傳統百貨進軍現代百貨業的號角。 編者按2002年,上海商業直面入世,商業經營者面臨著更多的機會與挑戰。在這一年里,競爭將上海商業重組送入了快車道,上海的商業格局醞釀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日益激烈的各業態競爭中,代表傳統商業力量的百貨業,成為我們首選的關注焦點,因為它本身不但受到外來同業搶灘者的挑戰,也受到其他新興業態競爭者的沖擊。 在這一年里,連鎖百貨、購物中心以及定位各異的各類專業百貨店,逐漸成為傳統百貨經營者在競爭中謀求轉型的三個方向。我們將從自己的視角來詮釋轉型中的上海百貨業———為動輒圈占數十萬平方米的“銷品茂”把脈;也為分散的中小百貨店探討出路;為本土百貨業面臨的嚴峻挑戰擔憂,更為它們努力奮爭的未來喝彩。 “華聯模式”先聲奪人 華聯集團走商業連鎖之路由來已久,除了成功拓展的華聯超市外,上市公司華聯商廈早在2000年的配股說明書中,就明確提出了“華聯百貨連鎖公司項目”。兩年來,華聯商廈在普陀區、楊浦區的兩個連鎖店已經子落花開。 在這些成功經驗中,“連鎖”幾乎成為華聯集團走出南京路的重要法寶。今年4月,原任華聯集團董事長的張新生,正式調任一百集團董事長職務。 幾個月過去了,張新生在2002年第11期《上海商業》雜志發表的文章,引起了一些業內人士的關注。在這篇題為《傳統百貨業的創新戰略》文中,張寫道:“中國傳統百貨業市場戰略的創新不能忽視連鎖、集約。近年來,連鎖企業由于店多、面廣,搶占了很大的市場份額。盡管百貨店處于城市商業中心,成本很高,但是百貨的經營利潤是超市的2—3倍。因此,一旦百貨店的連鎖形成,就不僅有地理優勢,而且可以穩定向城市的時尚消費提供服務。目前,不少國家的百貨業巨頭控制了大量的市場份額,其特點就是幾乎全部都是連鎖公司。” 有市場人士稱,上海一些老牌的傳統百貨集團正面臨著來自新業態的挑戰和沖擊,尋求轉型刻不容緩。 爭搶新業態進入高峰 對于上海的大多數消費者來說,連鎖超市、便利店和大賣場是再熟悉不過的消費場所,而連鎖百貨也并不陌生。早在1993年前后,第一八佰伴、太平洋百貨和百盛等海外連鎖百貨公司就已進入上海,并在短短的幾年間生根發芽,太平洋百貨、百盛還分別成功地在滬開出數家連鎖店,一時間,占盡滬上百貨連鎖業的風光。 幾年過去了,上海零售業的競爭環境發生巨大的變化,超市、便利店和大賣場的數量劇增,與之相比,百貨業的發展顯得相對滯后,并受到嚴重的挑戰和沖擊。 從上海太平洋百貨拍案而走的王德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談起自己將在上海開設連鎖百貨店的想法。而另一位從太平洋百貨破門而出的朱海翔,幾天前宣布將把新成立的連鎖百貨公司———銀太百貨的營運中心設于上海。有業內人士稱,隨著“搶灘者”的增加和上海本土商業集團的入局,不久滬上連鎖百貨業的競爭將掀起高潮。 一百集團會再用“連鎖”這一法寶實現轉型,從而走出南京路嗎?答案是肯定的。據上海財經大學晁鋼令教授介紹說,一百集團并不是首次踏入連鎖經營,早在1990年代中期,一百就在上海嘗試過連鎖經營,甚至將分店開到了合肥等地。 “號碼店”的出路 一百對現代百貨和連鎖經營的青睞,成為上海傳統百貨店的轉型的代表和縮影。一個更深廣的背景是上海“號碼店”的處境:建國后,上海以號碼命名的百貨店總共有12家,即從第一百貨到第十二百貨。然而,12家百貨店中,現在還能被上海消費者提起的已經寥寥無幾。 原來,目前大多數“號碼店”經營狀況都不理想,有的已經轉型為專業百貨店,如九百轉型為家居類百貨店;有的被并購、關閉,如八百、十二百;還有一些正處于轉型過程中。 上海財經大學晁鋼令教授認為,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外來競爭者,上海百貨業已經開始出現了內部分化的現象———“以單店形式存在的傳統精品百貨店,將越來越少,而且因其規模的限制,將不再經營大而全的百貨商品,而是從少數大類商品中發掘更豐富的品種,向特色百貨和專業百貨的方向轉變。” 對于滬上各商業集團爭搶的百貨連鎖業,晁鋼令認為:“連鎖的關鍵是管理模式的輸出,本土百貨業幾年前的連鎖經營嘗試,問題就出在母體本身沒有形成外在形象與內在品質相融合的獨特文化氛圍,結果只是硬件的輸出,連而不鎖。” 對“號碼店”的處境,晁教授認為,“號碼店”大多是分散各區的區屬百貨店,長期以來,由于條塊分割,資源得不到有效地配置,“如果能早幾年實現聯合,或由一個大集團收歸旗下實行連鎖,現在的情況就會不一樣”。 作者:晨報記者付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