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如果有人從國外給你帶回的禮物上印有“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這樣標簽的時候,你千萬不要驚奇,因為如今“中國制造”已經走向了世界各地,也就是說中國制造的產品在世界多數國家都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目前制造業不僅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也日益成為了經濟增長的亮點。但是如何解決目前我國制造業遇到的問題,提升中國制造業的競爭力,這就是今天我們關注的話題,來到演播室參與話題討論的是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邱曉華先生。
在12月15日剛剛閉幕的2002中國經濟增長論壇上,本欄目記者發現,不論是我國政府官員、還是國內外的經濟學家、跨國公司的CEO對中國的制造業發展前景頗為看好,為中國制造業今后的發展出謀劃策。
在以“制造業與中國經濟增長”為主題的首屆中國經濟增長論壇上,來自海內外的政府官員、經濟專家、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等三百多人圍繞中國經濟的增長機制、制造業的全球轉移與中國的機遇、中國制造業的成長環境等議題進行探討,國家統計局局長朱之鑫說,今年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將達到8%左右,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來自制造業。
國家統計局局長朱之鑫:我想制造業在整個中國的經濟增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特別是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它是裝備工業的一個很重要方面;第二出口占了很大的比重,同時在容納勞動力方面也有著非常好的優勢。所以,我覺得中國經濟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應該把制造業作為非常重要的方面。
與會專家認為:中國制造業能夠飛速發展,一方面得意于我國有非常豐富的勞動力;另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國的居民儲蓄在不斷增加,這給中國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持。
高盛(亞洲)有限責任公司董事總經理胡祖六:中國有很高的國民儲蓄力,這個儲蓄力占GDP的39%,在世界上是最高的之一,這就提供很多資本投資制造業。
著名經濟學家樊剛在本次論壇上多次強調,中國制造業不僅成為當前中國經濟增長的發動機,而且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它在中國經濟的增長中扮演重要角色。
經濟學家樊剛:在這個階段,中國的制造業正是在國際上有競爭力的階段,這是最基本的。而且中國大概工業化進程正在經歷這個階段,相信今后10年、20年都仍然在這個階段,中國的制造業可能會比其他國家更長,為什么呢?即使我們會制造宇宙飛船,那我們的鞋子、襪子還是有競爭力。
記者在首屆中國經濟增長論壇上看到,中國制造業不僅讓國人充滿信心,連國外同行也表示由衷的欽佩。同時他們在本次論壇上還為中國制造業今后的發展出謀劃策。
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經濟研究總監羅伯特·H·麥高肯:中國制造業真是了不起,他的發展速度是非常驚人的,中國已經由小做到了制造大國,將來一定能夠做強的。但是今后制造業在發展過程中必須提高它的高附加值,這樣中國才能成為制造強國。
據國內經濟權威機構的最新一項調查顯示:家電、醫藥、電子等10個制造行業的80種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如今中國制造的產品已經暢銷海內外許多國家和地區。
主持人:在新聞片里我們看到,我國有80種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位,而且在過去的二十多年中,我國經濟的增長主要依賴于制造業。
副播:我這里有一組數據可以說明這一點,我國的制造業增加值在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中一直占有40%以上的比重,我國的財政收入一半來自制造業,制造業是我國商品出口的主題,90年代以來,制造業的出口一直維持在80%以上,創造了接近四分之三的外匯收入。
主持人:看來我國的制造業的確成長很快,而且制造業的成長在我國經濟增長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從這些數據中我們是不是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就是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非常重要的制造業大國之一呢?
邱曉華:確實從數據上來看,制造業在整個中國經濟的增長中間,在解決就業、在創造外匯收入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就目前情況來看,確實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制造業中非常重要的國家之一,根據目前整個世界經濟來排隊的話,中國制造的能力僅此于美國、日本、德國之后的第四大制造大國,可以說確實是一個世界的制造大國之一。
主持人:目前全球的產業發展是以信息化為主導的,信息化的發展步伐是越來越快,最近有觀點就認為,未來經濟增長中,中國經濟發展的比較優勢還是在制造業,對這個觀點您怎么看?
邱曉華:黨的十六大提出,在今后二十年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經濟建設和改革中有一個要求,就是我們要走新型的工業化道路,那么新型的工業化道路就是有兩個主要的標志:一個是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一個是工業化與信息化相互結合的發展道路。從中國經濟發展情況來看,我們的工業化才剛剛進入中期階段,在未來二十年,小康的目標其中一條就是基本實現工業化,意味著未來十幾、二十年中,工業化依然是我們重要的任務,所以在整個實現工業化進程中,制造業有它舉足輕重的作用,它需要加快、需要進一步做大做強的問題。同樣制造業的發展與信息化的建設也不矛盾,因為信息化有很大一塊的高端信息技術制造,本身就是制造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門,也是整個工業化競爭中的有機部分。因此把二者結合在一起,在工業化中推進信息化,在信息化中完成工業化,我想這兩者并不矛盾,我們可以把它做得更好。這也是我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完成經濟再翻兩番的一個宏偉目標,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途徑,所以黨的十六大要求我們要走這樣新型的道路就是意味著我們要走出一個不同于一般的,已經實現工業化國家的傳統的道路,要走出一個跨越式的發展道路,我們通過工業化與信息化的結合,走出一個不同于人家的道路,是一種跨越式,這也是我們跨越式的唯一的途徑所在。
主持人:一個國家制造業的競爭力如何,不僅成為評價一個國家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更成為一個地區是否有增長潛力的重要的依據。而據了解,日前深圳、上海、蘇州等六個城市被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列為“全球最具活力的城市”,蘇州不僅是中國經濟增長最快的城市之一,同時也是中國最重要的制造業基地之一。
蘇州作為中國GDP全國第6位的成長型城市,近幾年的經濟增長一直為各界所矚目,制造業的比重在蘇州經濟增長中占50%以上,記者在采訪時感受到,蘇州處處散發著濃濃的“中國制造”氣息,這里正以它古老的魅力和年輕的活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外巨頭來這里投資。在IT行業,人們把羅技鼠標形象地比喻為全球最大的老鼠,據了解,近10年來,羅技公司的鼠標產量一直占世界第一位,今年他們的產量已經達到了60%的全球市場份額。
蘇州羅技電子有限公司制造部經理古國良:營業額從1994年來的幾百萬只鼠標,到2000年的突破7000萬只起,這個成長是數十倍的成長,代表整個中國地區、整個制造業及本身羅技都成長關鍵的10年。
目前,像羅技這樣投資蘇州的外資企業已達8000多家,世界500強跨國公司中有81家,在蘇州投資188個項目,有30多家在蘇州設立了研發機構。這些國外投資商進入蘇州帶來的不僅僅是國際資本,還帶來了人才、技術和市場。而武漢楚天激光集團正是看重了這一點將首家分廠落戶到了蘇州。蘇州楚天激光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許謙:我們之所以選擇蘇州,是因為這里有巨大的市場容量。同時,我們還可以與這些跨國公司為鄰,從他們那里學到我們所沒有的,通過他們來擴大我們的市場。
目前,絲綢、紡織、刺繡等蘇州的傳統產業雖然也在推陳出新,但其主導地位已被迅速崛起的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機電一體化等新興產業所取代。
對蘇州的經濟發展美國《紐約時報》是這樣評價的:蘇州,這座歷史上以刺繡、絲綢等著名的“絲綢之府”,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的高科技前哨,它所創造的國內生產總值占全國的1.7%,財政收入占全國的12%,完成進出口總額占全國的4.2%,實際利用外資占全國的4.9%。
主持人:我們確感受到了蘇州制造業的無限潛力。和蘇州類似的城市還有溫州、義烏等,這些城市可以說都是我國制造業增長比較快的城市,但是和一些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副播:據了解,我國的制造業與發達國家的制造業發展水平相差15年左右,信息化是制約我國制造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據有關部門透露,在未來幾年時間里,我國將投入100億元人民幣左右,用于提高我國現代制造業的信息化水平,提升我國制造業的競爭力。
主持人:那么邱局長,除了我們制造業現在的信息化水平不高這個因素之外,制造業在發展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時候還遇到什么樣的問題呢?
邱曉華:我們遇到的主要問題,首先是有沒有核心的技術,擁有核心技術是國家制造業發展的重要問題;第二就是有沒有世界知名的國際品牌,這也是我們發展制造業中比較解決的第二個問題。我想這兩個問題解決以后,中國還是擁有很大的潛力來發展自己的制造業,因為第一我們有勞動力競爭的這樣一種相對比較優勢;第二我們有國內本土市場的優勢;第三我們有產業體系比較完善的發展優勢。這三大優勢可以使得中國在發展自己制造業的進程中,把它建立在一個國際平臺的基礎上面,以次面向世界來發展自己的制造業,從來提升自己整個制造業的競爭能力。
計渝:在我們制造業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過渡的發展過程當中,我們最應當關注什么樣的問題呢?
邱曉華:除了前面所說的核心技術和知名品牌這兩個關鍵問題之外,就中國目前情況來說,第一,還是要進一步的深化體制改革,真正按照市場的取向目標深化體制改革,按照市場需求來引導企業真正成為市場經濟中的主體,成為制造業的主體,我想這是一個方面,需要進一步結合企業的活力和創造力;第二,我們需要加快有關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加大科研技術投入的力度,以此來提升整個制造業的研究水平和個人創造力水平;第三,需要進一步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因為在整個制造業市場中也有很多良莠不分、虛假偽劣的東西,影響核心品牌的形成,影響強勢企業的做大,這個我們需要解決,使得劣勢企業能夠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退出市場,這是我們第三個需要做的;第四,開始進一步提高勞動者的素質,要把我們的勞動大軍真正建立在一個高素質的基礎上面,使他們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這肯定是需要我們做的。
計渝:今天我們關注的是中國制造業,制造業被稱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也是中國經濟的比較優勢所在。如果說,“中國制造”向世界打開了一扇展示中國經濟增長窗口的話,那么,我們也同時打開了一扇引進國外資金、技術和人才的大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