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二月八日電(記者孫自法)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注冊司司長曹文莊今天在此間指出,中國醫藥產業近年來發展速度很快,但同時還存在整個產業結構不合理、產品結構不合理、新產品開發能力弱、復合型人才少等四個問題。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今天舉行學習貫徹中共十六大精神青年科學家座談會。兼任中國藥學會秘書長的曹文莊應邀與會,他在發言時作出上述表示。
曹文莊對中國醫藥產業發展的四大“癥狀”進行具體分析說,中國醫藥產業整個產業結構不合理,表現為制藥企業存在著小、散、亂的局面,“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我們一樣有這么多的藥廠”,中國國內制藥企業現有六千多家,但通過世界通用的最佳藥品生產質量規范GMP認證的僅一千四百余家。
這位官員表示,中國醫藥產業發展需要建立“制藥的航空母艦”,國家藥監局為此已出臺一項規定,即到二00四年六月三十日,國內所有制藥企業必須通過GMP認證,否則將被關閉、淘汰。
產品結構不合理是中國醫藥產業的第二大癥狀。中國化學原料年生產能力達三十八萬噸,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但化學原料出口,是把高能耗和高污染留在國內,而進口國則可以通過深加工賺錢。同時,中國制劑技術比較差,出口的大部分也都是附加值比較低的產品。
中國醫藥產業發展的癥狀之三是整個新藥的開發能力比較弱。國家藥監局藥品注冊司是負責中國新藥上市許可的政府機構,該機構每年收到真正全新的新藥申報很少,年均僅幾十個,其中很多化學藥品還在審批過程中,國外就已經上市了,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假新藥”。曹文莊認為,新藥研究經費不足、知識產權保護不夠,是造成中國新藥開發能力比較弱的主要原因。
人才問題,即中國醫藥產業擁有的復合型人才很少,此乃中國醫藥產業發展存在的第四大癥狀。中國需要大量的既懂制藥,又通曉法律、經濟、管理的復合型人才。
曹文莊指出,盡管中國醫藥產業發展還存在上述四大“癥狀”,但總體來看,中國醫藥產業發展機遇大于挑戰:該產業目前年經濟效益近三百億元人民幣,為其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中國近些年來,加強了藥品的再評價、不良反應監測及打擊假藥的力度,為中國醫藥產業今后的持續健康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