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姜業慶
“四大行長同時亮相,自中國銀行業正式加入世貿后并不多見”,說話的是坐在記者旁邊的美聯社一位同行。
他針對的是中國工商銀行行長姜建清、中國農業銀行行長尚福林、中國建設銀行行長
張恩照、中國銀行副行長華慶山四位。12月4日下午,北京中國大飯店,由中國工商銀行、匯豐銀行主辦的“中國:資本之年”上,這四位行長對中國國有商業銀行的綜合改革進行了全方位的解讀。
綜合改革條件成熟
國有商業銀行要不要改革的討論已達成共識,但是到底如何改革?
農行行長尚福林的看法是,國有商業銀行首先是“經營貨幣的企業”,作為企業,國有商業銀行必須面向市場,提高效率。
國有商業銀行不僅要面對眾多中小商業銀行的競爭,而且還要面對眾多的資金雄厚、管理先進,服務高效的外資銀行的競爭。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發展,通過持續經營,實現國有商業銀行的保值增值,國有商業銀行就必須“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來經營企業”。但是,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脫胎于計劃經濟,其產權制度、內部運行機制,管理體制、激勵機制都帶有傳統體制的烙印。既沒有健全的法人治理結構,也缺乏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要真正把國有商業銀行辦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制度企業,“必須對商業銀行進行多層次、全方位的改革”:一是體制層面的改革,包括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的建立和股份制改造,二是管理機制層面的改造,包括銀行內部組織體系的調整,勞動用工和分配收入制度的改革。三是技術層面的改革,即具體通過對經營和管理活動的操作規程的改革,改善銀行內部管理體制,改善對部門和員工的考核評價。
“目前國有銀行全方位綜合改革的條件已經成熟”,建行行長張恩照講得更為直接,他說,自年初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目標以來,各大銀行無論是在經營機制,還是在管理機制等方面,都采取了許多措施來確保目標的實現,特別是在抓降不良貸款問題上取得了良好效果,這無一不說明目前的商業銀行改革的內外部環境都得到了很大改善。
與其觀點相佐證的是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楊的說法,“對照中國工商銀行和花旗銀行,諸多重要數據也已相當接近”。
張恩照認為,當前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應側重治理結構的推進,近期目標是推進股份制改革,實行股份多元化,采取多種途徑補充資本金,增強資本實力;化解歷史財務包袱,進一步降低不良資產比例;強化風險管理;推進人事與激勵約束機制的改革;強化金融產品的創新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從而提高國有商業銀行的綜合競爭能力。
改革要有緊迫的時間表
姜建清指出,中國銀行業已成為世界經濟的焦點,銀行業改革成功與否不但會成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或阻力,也將關乎亞洲乃至世界經濟的穩定。中國銀行業的改革必須有一個時間表,不存在推遲的可能性,否則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會日益顯露。
他指出,中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具有轉軌時期國家普遍存在的問題。中國社會資源的配置長期以銀行為主導,資本市場發育相對滯后,在經濟的趕超時期只能過度地依賴銀行,經濟上的諸多問題過多地向銀行沉積,最終表現為銀行大量的不良資產和財務包袱,同時,國有商業銀行內部也存在著轉軌時期體制陳舊、觀念落后、機制僵化和管理薄弱的危機。這些問題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達到改制上市的條件可能會推遲實現,影響銀行市場化進程和市場競爭力。另外利率市場化的進程、及中外銀行的競爭加劇都會給中國國有商業銀行綜合改革帶來新的困境。因而,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有緊迫的時間表。抓降不良貸款不成問題“可以肯定的是,化解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不成問題”,談及抓降銀行不良貸款,工行行長姜建清顯得相當自信,盡管他承認當前銀行改革的難題是解決不良資產和財務包袱問題。
姜建清說,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使中國有能力在發展中解決潛在的金融危機,在這點上,即使是人行行長戴相龍也表現樂觀,他說,盡管我國金融業不良資產所占比例較高,但是,從總體上看,我國金融業處于穩健安全運行狀態: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1992年至2001年我國年均經濟增長9.5%,預計今年我國經濟增長率可以達到7.8%,今后10年仍然能夠保持7%左右的經濟增長速度;人民幣幣值穩定——1997年至2001年,消費物價指數年均增長0.3%;金融機構不良貸款比例逐步下降——2001年末比年初下降3.92個百分點,今年9月末比年初又下降3.29個百分點。姜建清以工行為例,截至今年9月,5級分類后三項的不良貸款比1999年已下降22個百分點,預計今年將實現撥備前利潤440億元,目前的總資產和存款分別達到4.6萬億元和4萬億元,在過去的20多年中,中國的經濟翻了兩番,而中國工商銀行的總資產、存款貸款都增長了10多倍,預計到2006年終,中國工商銀行將實現撥備前利潤2800億元。可見,中國經濟的持續強勁增長為中國商業銀行的發展和化解歷史包袱以及化解風險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對此,李楊作了詳細分析,對付銀行巨額不良貸款的最有效武器就是時間。其實,只要操作穩健,國有銀行中的不良貸款并不那么可怕。舉個例子,假定在未來10年內國內產出總值的真實增長率保持8%,那么在5年后,GDP將增加為目前的136%,10年后增長為當前的200%。如果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不再增加,或者說不良貸款現有賬面數額不變,假定通貨膨脹率為8%,那么,物價水平上升使得不良貸款所代表的購買力逐年下降。經過5年以后,不良貸款總額就將降低為72%;十年以后降低為47%。盡管不良貸款的賬面數額并沒有變化,但是它占GDP的比率將逐步下降。
公司治理仍是關鍵
在四大行長的討論中,記者注意到都非常突出地講到目前的關鍵是要完善國有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結構,而且幾位行長都從不同角度講到公司治理結構是一個龐大的復雜體系,并不僅是產權問題。
在此問題上,有著90多年歷史的中行經驗尤為顯得引人注意。據中國銀行副行長華慶山所述,自今年以來,中國銀行通過推出以良好公司治理機制建設為核心內容的實質性改革措施,獲益匪淺。他說,通過嚴格的目標責任制、激勵約束機制改革,革新決策系統、實施審慎會計原則等9大方面的改革,使得中行今年效益大增。今年上半年,中行不良資產比率較年初就下降了2.28個百分點,不良余額凈壓縮100億元。截至11月初,全行共收回現金261.45億元,完成清收任務第一目標(200億元)的131%,第二目標(250億元)的105%,提前兩個月超額完成年初確立的清收任務第二目標。
中國工商銀行行長姜建清認為,盡管中國國有銀行存在諸多問題,但是目前最核心的還是加快公司治理的進程。當前,應加快國有銀行改制上市,以上市收益支付改革成本。姜建清強調,改制上市并不是國有銀行綜合改革目標,建立完善的金融制度和先進的金融企業文化,才是改革的目的。
具體實施過程,李楊的看法是,在國有商業銀行治理結構改革的實現方式選擇上,其基本步驟如下:第一步,通過公司化改革來確立和改進內部治理機制,把國際會計、審計和風險管理標準引進銀行業,確立新的業績評價標準并據此考核職工績效;第二步,把四大國有銀行轉換成股份制銀行,引進戰略投資人;第三步,分步驟、分批使銀行在國內或者海外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