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人民網記者田俊榮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
現代市場體系:市場建設的方向
“改革開放特別是最近13年以來,通過不斷深化市場取向的改革,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市場這只‘無形的手’比過去強有力多了。”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一邊說著,一邊向記者報出了兩組數字。
從第一組數字可以看出,我國的商品市場建設已是碩果滿枝。1978年,市場調節價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中的比重僅為5%,在農副產品收購總額和生產資料銷售總額中的比重幾乎為零。到1989年,市場調節價在這三大總量中的比重達到50%左右。而到了2000年,這三個比重已分別高達95.8%、92.5%和87.4%!
第二組數字則表明,我國的資金、技術、土地、勞動力等要素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也獲得了較快發展。1997年全國銀行間市場交易量僅為4463億元,到2001年已飆升至49055億元。
吳曉靈坦言,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這是我國市場建設的基本目標和方向,也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只有更好地發揮市場的作用,才能建立起有利于先進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充分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保證社會主義制度充滿生機和活力。
在健全現代市場體系這一話題中,吳曉靈說得最多的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她說,建立和維護良好的社會信用,首先要健全有關信用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約束和規范人們的信用行為,依法加大對不講信用、破壞信用行為的懲治力度,依法保護銀行、投資人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同時要加快社會征信系統建設,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維護社會信用。
吳曉靈透露,目前中國人民銀行已建立了較為完備的企業信貸登記系統,并在上海等地進行了個人征信體系的試點,全國范圍的個人征信體系正在積極的論證之中。
經濟增長:首要的宏觀調控目標
黨的十六大把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和保持國際收支平衡確立為宏觀調控四大目標。吳曉靈認為,這表明我們對宏觀調控這只“有形的手”的認識在不斷加深。她說:“有效的宏觀調控應當能夠妥善處理這四大目標之間的關系,尋求一個最佳平衡點。四大目標當中,經濟增長目標是首要的。”
吳曉靈以金融宏觀調控為例,談起了自己的看法:今后一段時期,為了讓我國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貨幣供應量將繼續保持適度增長。預計今后幾年廣義貨幣M2仍將以14%至15%左右的速度增長,每年的金融機構貸款也將保持在1.4萬億元至1.6萬億元左右。
優化金融資源配置:促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今天的中國已經脫離了資金匱乏的時代,進入了資金相對寬裕的時期,我們有能力多方籌集充足的人民幣、外幣資金,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資金保證。”說到這里,吳曉靈信心十足。
中國居民的高儲蓄率使資本市場和保險市場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到今年9月底,我國居民儲蓄為8.4萬億元,國民儲蓄率高達39.6%,是世界上儲蓄率比較高的國家之一。而在我國金融業總資產中,證券業和保險業的資產比重還很小,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中國政治、經濟穩定,發展前景良好,從長遠看,人民幣有走強的潛力,加上我們擁有13億人口的大市場,這些因素都有利于吸引外資。今年的外商投資預計將超過500億美元。
此外,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初見成效,進出口貿易形勢喜人,外匯儲備節節上升,到9月末已達2586億美元,同比增加465億美元。
“中國現在不缺資金,關鍵是要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而金融資源配置不合理是目前資金使用效益低下的根本原因。”吳曉靈一針見血,指出了其中的癥結所在。
金融資源配置不合理,表現形式是各式各樣的。比如,間接融資比重過高,銀行承擔了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體制轉軌的絕大部分成本,風險比較集中;直接融資比重過低,資本初始投入缺乏有效渠道,同時也影響了企業的間接融資能力;保險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政府承擔了過多的社會保障責任,財政支出不堪重負;信貸資金呈現出向大城市、好行業、大企業、大集團集中的趨勢,中小企業發展缺少有力的扶植,不利于就業目標的實現。
“合理配置金融資源,關鍵是要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利率是資金的價格,金融資源如何在貸款、證券、保單中分布,貸款結構如何優化,這些都只有在利率市場化的情況下才能夠真實地反應和有效地分布;也只有在利率市場化的前提下,才能使金融業的經營者、社會公眾真正關心風險管理和資產收益的關系。”吳曉靈這么分析。
吳曉靈認為,中國目前的利率有些已經市場化了,比如外幣利率和銀行間市場利率,有些開始在一定范圍內浮動,比如貸款利率,但離利率市場化還有一定距離。她介紹了利率市場化的步驟:先是擴大貸款利率浮動幅度,然后逐步實現存款利率控制上限、貸款利率控制下限,最后實現銀行利率隨市場供求和中央銀行的基準利率而波動。這時,證券收益率、保費費率將以銀行利率為參照相應地隨之波動。
“完成利率市場化的目標難度不小,這要靠金融機構自我約束能力的加強;要靠監管當局調控水平和監管能力的提高;還有賴于企業經營機制的完善,能夠對利率杠桿作出靈敏的反應。但我認為,利率市場化已是曙光在前!”吳曉靈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