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戴爾在全球的成功,普通人認為秘訣是“直銷”,聯想等競爭對手認為是“全流程的精細化管理”,而戴爾中國總經理符標榜日前則向記者透露了戴爾縱橫全球的另一個秘訣--標準化,這其實也從側面回答了一個令不少人困惑的問題:盡管中國去年出口貿易額在全球排名第六,但--中國為何缺少跨國公司?
標準化全球化的基本門檻
符標榜隨手翻過一臺戴爾的筆記本電腦,指著背面一大串表明通過各種國際標準認證的標志對記者說:“標準化使戴爾在全球獲得發展商機,它讓我們能以很快的速度進入國際市場。而今年初IDC的調查發現,70%以上的IT經理提出會采用標準化的產品,因為這樣會大幅度降低用戶的總體成本。”
出于戴爾一貫的謹慎,符標榜不愿意舉行業內部的例子,但他向記者提到了另外一個比較形象的例子,“去年肯德基在中國要停止銷售土豆泥,因為在全球范圍內肯德基的土豆供應跟不上。當時這個消息讓很多人不能理解,因為中國是傳統的土豆生產國,土豆還經常供大于求。但遺憾的是,中國土豆沒有去適應西方標準。即便是一些美國品種的土豆,也沒有想過去通過國際標準認證。結果,中國的農民在去年失去了很好的商業機會,而這個商業機會的價值是3億元人民幣。實際上,在任何行業,標準化都是實現全球化的基本門檻。”
中國企業缺乏真正的跨國戰略
“中國去年出口貿易額在全球排名第六,但中國的全球化公司卻很少,因為很多中國企業缺乏真正的跨國戰略,往往只是通過某個市場機會介入國際市場,操作模式相對簡單。中國的出口量雖然很大,但實際上只是在多國銷售,企業構筑的并非真正的全球化平臺,而是一個‘多市場平臺’,缺乏核心競爭力。而實施全球化的普遍障礙正是標準化,這不僅包括標準化的產品,還包括了標準化的種種操作方式、組織方式。”
符標榜認為,中國企業非常有條件實現全球化競爭,而目前的當務之急就是在質量監管、生產過程及服務方面加強標準化,以集中拓展全球市場。“標準化能帶來更低的成本,手機行業的發展就是很好的例子。中國的一些企業熱衷炒作某些技術,然而又沒有或不能將其固化為標準,結果只能形成暫時的市場,更難以走出國門。標準化是基礎,個性化、多元化以及品牌、市場策略等是之后的步驟,但不少企業把這個步驟顛倒了。”
晨報記者張旭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