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腮旺本報記者姜業慶
11月28日,中國銀行總行召開全轄資產保全工作會議,主題仍然是部署清收不良資產。中行方面稱,這是繼今年上半年以來不良資產清收發動的冬季攻勢。
資產清收不容遲緩
銀行的不良資產比例過高實際上已經成為制約中國銀行業發展的通病,這在業內已成共識。為提高國有商業銀行競爭力,有關部門先后于1999年和2000年兩次對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進行了剝離,一度使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所占比例呈現大幅度下降趨勢。然而由于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剝離的僅僅是1999年9月份以前形成的呆滯呆賬貸款,以后遺留下來的不良貸款仍然滯留在國有商業銀行內部,而且在正常貸款中,也還隱藏著不良資產潛在的風險,不良資產反彈的“隱患”還遠遠沒有消除,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的不良資產又在源源不斷地產生,而且隨著“抓降”攻堅戰的不斷深入和持久進行,不良貸款“抓降”難度越來越大,困難和障礙也越來越多,不良貸款下降遲緩已成為當前金融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國有商業銀行進一步“抓降”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四家銀行的包袱也因此而沉重。按照四級分類(一逾兩呆)辦法,四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貸款為70000億元,不良貸款為17600多億元,不良貸款占25.37%,其中約有6000多億元將成為實際損失,占全部貸款的8%。
于是清收不良貸款就成了銀行的當務之急。作為中國銀行行長,劉明康曾多次利用各種會議、察看網點等時機與場合,對不良資產的清收做了明確要求:今年國內機構不良資產比率要確保下降3個百分點,力爭4個百分點的工作目標。
“地毯式”考核資產績效
“目標提出后,關鍵在于落實”,劉明康多次強調這點。其實,據記者了解的情況,今年上半年,中行不良資產比率較年初就下降了2.28個百分點,不良余額凈壓縮100億元。截至11月初,全行共收回現金261.45億元,完成清收任務第一目標(200億元)的131%,第二目標(250億元)的105%,提前兩個月超額完成年初確立的清收任務第二目標。
中行資產保全部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比較其他幾家國有商業銀行而言,中行關鍵是在全行范圍內對不良資產展開了‘地毯式’的排查和清收”的,為提高不良資產處置效益,中行開發了資產處置信息系統并投入使用,確立了以盡職調查、風險評審和問責審批為核心的授信決策機制。同時,該行通過對授信政策、決策體系、授信項目的后評價,提高風險管理體系運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與此同時,與后評價制度相結合,對產生的不良貸款進行深入分析和總結,并要求責任人主動離崗、限期清收。對于管理水平低下、不良資產攀升的轄內機構,暫停乃至取消其授信業務審批權限,并要求限期整改。
該行還加強了市場營銷。通過強化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的服務意識,優質業務和優質客戶得到了極大提高,在高質量的發展中逐步解決不良資產問題。同時,該行積極調整客戶結構,A、B類客戶所占比例較大提高,C、D類客戶所占比例不斷下降。上半年,該行進一步加大在石油化工、交通、電力等行業的投入力度,重點支持了中石油、中石化、國際航空公司、國家電力公司等優質大型客戶,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為加強資產質量監控工作,該行各級機構均設立了專門的不良資產監控科室或崗位,建立了“旬評、旬報、旬通報”制度,對不良資產比率仍在上升或下降不明顯的轄內機構予以通報批評,并視具體情況對其“一把手”進行警示性的戒勉談話。與此同時,該行為從嚴控制“新增不良和潛在不良”的發生,建立了不良貸款預警體系和大額不良貸款監控臺賬,一戶一策,逐筆落實清收、盤活方案。1至9月份,全行共處置抵債資產24億元,已回收資金7.6億元,另有5.9億元的未收款項,處置回收率達56.1%。截止10月底,已經上載資產849筆,金額達152億元,占全行抵債資產的95%。
四大難題急需解決
當然,“清收不良資產并非一蹴而就”,相關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就目前而言,相關法律法規及制度需進一步健全。商業銀行在盤活處置不良資產中遇到的諸如商業銀行參與資產重組的法律地位,企業兼并重組的法律規定,銀行債務減免的規定,擔保物和抵押物的評估、登記、變現及會計核算制度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度沒有明確,或者說存在空白和不完善之處,有待進一步健全。
同時處置手段和激勵約束機制需要創新。目前商業銀行在處置不良資產的手段上主要以催收、法律訴訟、以物抵債、呆壞賬核銷等傳統手段為主。諸如債轉股、資產證券化、包裝上市、打包出售等有效手段,由于受多種因素的限制,尚不具備條件,有待進一步創新。
市場瓶頸需要突破。目前,我國市場社會化、信息共享化程度不高,因而基層銀行在依法收貸中獲取的房地產、設備等資產被再次擱置。而在這個過程中,或由于更新換代,或由于自身折舊等等,導致資產價值逐漸下跌,結果是信貸資產受損。要突破這種障礙,除了要關注市場動態、市場信息外,各家銀行要以科技為手段,以信息經濟為導向,結合收貸的成本、效果,建立多層次、覆蓋廣闊的收貸信息網,突破市場的制約。
收貸范圍障礙需要突破。目前,多數銀行在收貸過程中局限于傳統的觀念,偏重于收現金或房地產、設備等實物資產,而忽視目前企業在市場上日益多樣化的其他資產,如股息、股權、商標等等。一般說,銀行起訴的企業大多是經營不善或暫時陷入困境的企業,如果偏重貨幣資金,不僅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也不現實。所以在收貸中,應以保全信貸自有資產為根本宗旨,以市場變現難易程度為標準,以收取貨幣資金為上策,兼顧實物資產、票據、無形資產、知識產權等,實現清資、活資,提高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