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禮 吳天一發自北京上海
日前,國家經貿委貿易市場局局長黃海在“第四屆中國連鎖業會議”上表示,在今年國內商業大環境增速下降、外資商業進入形式有所改變的情況,今年連鎖商業的增幅不大,這樣的情形在一直高速發展的連鎖業領域還是首次出現。
統計顯示,今年國民生產總值同比增長超過7.8%已成定數,但今年全國商品消費總額的同比增幅很難達到9%,而去年的數字高達10.3%,其主要原因是零售業受到了商品價格下降的影響。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今年全國連鎖企業的增長幅度也有所趨緩,例如北京市場連鎖企業銷售額占全市商品零售總額的比例,在去年是8.1%,今年上半年則是8.6%,全國市場更是變化不大,這對于一直高速發展的連鎖商業來說,并非一個好現象。
零售巨頭蜂擁中國
黃海認為,在今年全國商業增速趨緩的情況下,外資商業企業進入中國的步伐卻越走越快。
今年上半年國家共批準了8家外資企業在中國新開28個門店,這個速度與去年上半年基本持平,但8家外資企業均為商業巨頭,其中包括來自國外的家樂福、歐尚、百安居等世界巨頭和來自臺灣的統一、香港的華潤。同時,下半年還將繼續對沃爾瑪、麥德龍的新店計劃審核批復。因此,今年獲準在中國開設新店的外資商業企業雖然數量上并無太大變化,但實力明顯更加強大。
黃海認為,隨著進入的程度日趨深入也開始有所變化,前兩年外資商業的開店申請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今年則更多的向中西部地區縱深發展。例如沃爾瑪之前一直在華南地區開店,現在不但涉足東北,甚至已加緊布局中西部省份,這些都表明具有較多發展潛力,且市場相對空白的二級城市已經成為爭奪焦點。
據了解,在上半年新批的28個門店中,有24個是大賣場,營業面積都在1萬平方米以上,外資商業開設的百貨店只占其開店總數的6%,其余則為超市和便利店,其中,大型賣場無疑取得了中國商業最為火爆的銷售業績。
外資零售戰略新動向
業內人士同時指出,隨著外資并購準入限制的逐步放寬,外資并購商業上市公司將成為國際商業資本進入我國商品零售市場的主要途徑,未來較長的一段時期內,外資并購將成為零售業的熱點。
在爭開大型綜合超市的同時,步伐較快的外資零售商已在拓展其他業態模式,以進一步擴張在中國業務,外資零售在華經營將呈現立體化模式。
家樂福旗下折扣店運營商DIA在華的高層日前曾向媒體表示,計劃明年在北京和上海開設DIA折扣店。
據了解,北京首聯集團已與DIA簽訂了合作意向書,合資成立北京迪亞首聯零售有限公司,并將從明年開始在北京及其他北方省份開設首批20家到30家折扣店,此后每年發展50家。而在上海,上海聯華超市有限公司與DIA目前已正處于合資公司的報批階段。一旦年底前或明年上半年獲得批準,雙方將馬上開出首批20多家折扣店。
《國際金融報》(2002年11月28日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