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不良、內憂外患,情急之下22家保險公估聯名上書保監會尋求法律地位,“特許經營”救局保險公估?
記者于冬霍中彥發自北京
“我們打算通過行業協會制定一個保險公估的保護價,惡性競爭的情況不能再這樣持
續蔓延。”11月21日,北京一家保險公估公司的總經理對記者說。這位總經理同時兼任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他表示,今年底到明年初該辦法將出臺。
弱勢地位下的惡性競爭讓保險公估的處境雪上加霜,但這仍只是“皮外傷”,真正的“心腹大患”,則是保險公估人的法律地位不明。“《保險法》修改之后,‘保險公估’的法律地位仍沒有明確規定。”這位人士憂心忡忡地告訴記者。
為了擺脫“內憂外患”的局面,中國的保險公估業正進行著一系列“破局”的努力。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項,即是要求保監會給予保險公估公司明確的法律地位,甚至“保險標的只能由保險公估人評估”的“特許經營”要求。
外患
11月初,上海天衡保險公估公司接受委托,赴張家港對一船進口大豆進行保險標的檢查。當地商檢公司要求船長拒絕天衡的檢驗人員上船。上岸之后,天衡的員工還被阻攔在糧油公司之外,最終使得該項業務流產。
天衡總經理張露堂認為,利用行政權力排斥公估公司的壟斷行為、地方保護主義的現象比較普遍,保險公估因此“非常艱難”。
北京大陸保險公估公司的一位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也表達出類似的看法。而目前中國保險公估業外部環境的艱難,更直接地體現公估人對保險人業務的依賴上。這位負責人直言不諱,“現在的狀況就是靠保險公司的朋友關系支撐業務”。一位業內人士預計,今年深圳民太安公估公司的保費收入將達到1000萬元,廣東方中近600萬元,北京大陸近400萬元。
“只有個別的大業主才會通過律師找公估,可是往往被保險人找到保險公估人的時候,都已經和保險公司發生了嚴重的分歧,甚至面臨訴訟,這樣的業務我們又不敢接了,”他表示,“這時即使我們作出公正的評估,保險公司也不會接受,這樣非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使問題擴大。”他的言外之意是,被保險人不僅不能得到應有的賠款,公估人還有可能為此丟掉保險公司這位“大客戶”。
事實上,“大客戶”也常常出現搖擺不定的姿態。一家公估公司的負責人分析說,一方面是保險公司本身就有一支定損核賠隊伍,受價格競爭困擾的保險公司本身利潤就非常薄,怎么會再額外拿出一部分資金來聘請公估公司?另一方面,就不少保險公司而言,防止客戶過高要價,甚至通過第三方來拒賠也是一種普遍心理。
內憂
截止到今年7月,中國保險公估企業已發展到22家。數量不能算多,這個市場中發生的競爭卻是異常慘烈的。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在兩個月前廣西人保一個項目的招標中,保險公估公司最高報價達24萬元,最低只有9000元,最后后者中標。
一家保險公估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樣的報價遠遠低于成本價,可是做總比不做強,現在公估公司為了擴大業務規模只能放棄利潤。”
不過,即使制定了行業保護價,又能維持多長時間呢?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的這位人士承認,“保護價”在定價時難度就非常大,22家公估公司每家反饋的情況都不一樣。
人才匱乏是制約公估公司發展的深層次原因之一,“公估人的門檻太高,真正能考取的比例很小。”據了解,保險公估人資格考試在2000、2001年各考了一次,但通過的人多數是保險公司員工,而保險公司的員工通常不會到公估公司做事。學生考過了也很難直接到現場勘察。
破局之路
為了改變相對于保險人的被動地位,11月12日,17家保險公估公司與江泰保險經紀簽訂了合作協議。
11月22日,張露堂表示,他已經打算向張家港市政府提起交涉,目的是為了給自己的張家港業務討個說法。
11月21日,董惠臣向記者透露,今年8月份,22家保險公估公司的負責人已聯名上書保監會,請求給予保險公估人以法律地位。保險公估公司認為,由于《保險法》未對保險公估作出明確的規定,使得《保險公估機構管理規定》缺乏明確的法律依據,而缺乏明確法律依據的行政法規并不具有法律效力的。
不過,“破局之路”并非坦途。來自監管層面的聲音卻給保險公估人的熱望潑了一瓢冷水,修改后的《保險法》仍未將保險公估列入其中。“從監管層面上看,公估業受到幾個部委的管理,具體到每個環節上,保險公估又離不開各個行業,因此公估業有其一致性,是否需要單獨給予保險公估以地位值得商榷。”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認為。
“而保險公估公司出具的公估報告能否取信于保險人和被保險人?保險公估報告的法律基礎又在哪里?從國外的情況看,公估人的地位是市場自然形成的。中國保險公估的地位確立,關鍵還是靠自身實力的增強”他表示。
而即便保險公估人的法律地位會逐步確立,整個保險公估業的發展也要依賴于保險市場的整體改革———在保險公司的相關業務剝離之前,在保險有效需求與供給相對平衡之前,保險公估業的發展注定要走過一段艱難的路。
相關鏈接
保險公估機構是接受保險當事人委托,專門從事保險標的的評估、勘驗、鑒定、估損、理算等業務的單位。其秉承的基本原則是“客觀、公正、公平”。2001年,中國首批5家公估公司獲準設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