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人物》欄目編導 高瑩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的詩吟誦了1200年了,時至今日無數的工地和塔吊告訴人們,仍然有許許多多的人在追尋這個理想。作為建筑行業的一員,廣廈建設集團正是由這句詩而命名的。盡管今天在北京我們還很難看到它的身影,但是它在業界卻是響當當的。短短的18年的時間,廣廈集團從一個地方的建筑隊發展成中國最大的民營
建筑企業,今年它又成為建筑行業中首家進京控股國有企業的外地民企。廣廈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迅速成長和擴張的歷史,書寫這部歷史的人就是廣廈建設集團的董事會主席樓忠福。
2002年的5月11日,位于北京百萬莊大街8號的大樓上掛出了北京市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牌子。至此,全國首例民營企業進京控股國有企業的資產重組案告一段落。廣廈建設集團以56%的股份成為新的二建公司最大的股東。這家全國最大的民營建筑企業開始出現在北京人的視野里。它的董事會主席樓忠福,這位小個子的浙江東陽人,在這一過程中顯得格外的引人注目。
時隔半年之后,我們在這被稱之為天堂的杭州,廣廈集團的總部采訪了樓忠福。此時的樓忠福依然是爽快的,說話、做事風風火火。事實上,他并不沖動,他做出的每一個決定,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建筑業有“得京滬者得天下”之說,對于喜歡擴張的樓忠福來說,進軍北京市場顯然是圖謀已久的。
樓忠福:搞建筑也好、搞經濟也好,你在我們中國自身的經濟文化中心是首都和上海都沒有,國內還有什么呢?
其實廣廈進軍北京更是迫于市場的壓力。北京有著全國最大的建筑市場,加上2008年的奧運會,又為北京創造了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誰不想在這里搶占一席之地呢?但是對于地方保護主義相對比較嚴重的建筑行業來說,廣廈作為一家民營企業想單獨打進北京市場的難度也是可想而知的。對于樓忠福而言,怎樣進入北京市場才是他考慮最多的問題。
樓忠福: 怎么介入北京市場?我不用北京公司也可以介入。(但是)為什么我不抓住改革的到位、改革的機遇,我去用其它的方式,用資本換身份,來解決建筑行業的矛盾。(這樣)保護(的問題)我就解決。我肯定是要建設進駐北京的。
“跳出建筑做建筑”、“以資本換市場”是樓忠福一貫的方式 。借著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時機,樓忠福以民營資本注入,一方面推動國企實現改制,另一方面達到自己進入當地市場的目的。早在三年前,樓忠福就在北京收購了一家建設部下屬的中的建筑公司。但是顯然這家公司并沒有達到樓忠福的要求。北京申奧成功迫使他必須加快進軍北京的步伐,這一次他瞄準了北京二建。
武國起:(北京市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廣廈缺的是北京地區的品牌。北京地區提到浙江廣廈,知名度還是欠缺一些。我們二公司的品牌,一提北京二建大家都知道,提廣廈的話知名度就小一些。廣廈通過這個途徑控股北京二建,在北京擴大品牌的知名度,是非常好的一個思路。另外趕上2008年奧運會,通過二建公司在北京承攬一些標志性的建筑,間接的來宣傳廣廈,這是他們當初進來的整體思路。
樓忠福: 這就是企業原來的信譽和品牌。誰相信你呀?北京二建是老國營企業,在北京做了這么多作品。它的社會資源已經很好了,我肯定要看到這個問題。所以我改革這個北京二建是為了在北京今后的發展。選北京二建就是因為北京二建原來在北京的信譽和資源。
經過縝密的分析和思考之后,樓忠福決定了的事就會毫不猶豫的實現它。這一點也是樓忠福長子樓明感觸最深刻的。
樓明:(樓忠福之子)他想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有思考。他不輕易表態,做是經過深思熟慮,但決定的事就會轟動產業界。
正如樓明所說,樓忠福與北京二建的聯合在建筑業又開創了先河。在我們采訪時樓忠福又回憶起半年前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字的那一時刻。
樓忠福: 我的(當時的)心情又復雜又高興。復雜呢,在購并當中真的很難很難, 然后(要考慮)購并以后怎么發展, 因為北京不是其他(地方)。我的對方股東是北京建工集團, 如果沒有他的支持,他要封殺我, 我也很累,我怎么不知道這些道理呢?我怎么取得它的理解支持,這個我很高興 總算下來了, 這么多年的一個夢, 我是北京人了就這樣進京了嘛。我是不是很高興。
樓忠福一向比較樂觀。但是作為民營企業去控股北京的國企,這其中的難度也是可想而知的。
樓忠福:最困擾的問題就是觀念,對民營經濟的認同,實際上是對民營經濟的不認同)對的,就是這個道理,我認為我最困惑的問題就在這里。 他們就認為你民營企業并購我,你還要聽我的話。有些問題我們按照公司法章程運作,他們就不高興.所以我們很留意,(現在的名稱)是北京二建,沒有廣廈加進去。為什么,我們這是無所謂的。我要順利的購并,達到我的目的。是不是應該做點放棄呀?我什么都要你要怎樣呢?為什么我,你現在這個不要,后面自然而然就是我可以加的。他搞什么?以后股份公司是我說了算,可以表決了。這都要用長遠的眼光去看,為什么在小事上爭論呢?沒必要嘛。
一方面是無奈,另一方面樓忠福很實際。因為他清醒的認識到,控股新的北京二建公司對于他和他領導的廣廈集團的發展和擴張無疑是個新的里程碑。樓忠福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樓忠福: 所以廣廈會在三年以內不是民營的概念,是中國建筑業的概念,最起碼是前三位,我自己就是這樣的定位。
樓忠福的這個理想是否能實現,今天還很難斷言。但是回顧歷史,廣廈集團從一個地方建筑隊發展成中國最大的民營建筑企業;樓忠福從一個包工頭發展成業界頗有影響的企業家也只不過用了十幾年的時間。
這里是位于浙江腹地的東陽,也是樓忠福和廣廈集團起家的地方。據說東陽建縣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了。山多地少,南北兩江旱澇迭起,古時候百姓常為衣食所苦。當地百姓只得走南闖北,四處拜師求藝,以謀生路。唐宋時期手工業已成雛形,明清時期逐步形成了木雕、竹雕、泥工、木工、石匠為主的百工隊伍。據1932年東陽縣志草稿記載,東陽以泥水、木匠為業的旅外者達二萬五千多人,足跡遍及全中國和東南亞。因此東陽就這樣成為著名的"百工之鄉"、"建筑之鄉"。早在上個世紀的60年代末,15歲的樓忠福就因為家庭的原因而輟學,早早的就成為這百工中的一員。但是他并不甘于命運的安排,因為這和他的理想相差的他遙遠了。
樓忠福:做點事業,做點像樣的事業這是我唯一的想法。叫我去做泥工我就從來沒有安心過。無非是沒有給我機會它給我機會我就抓到了。叫我老老實實勤勤懇懇去做小工,我不會。我運氣是比較好的。那時在錢塘江邊上晚上喝酒,包工頭問我“1:2的水泥沙怎么攪拌?用多少水泥多少石灰呀”我一講就講對了。他說,好了,你就當小工的頭吧。 我最大的一次平臺就是我們老總(給的)。原來木頭很緊,他叫我去東陽水庫去拆個祠堂。這就是我負責的。那是很麻煩的,從來沒有拆過祠堂,要把它拆下來、運出來,很困難。這個地方我一做就顯示了我的能力。我就很順利的把它拆下來運出來,他很滿意了,就給你平臺了。
事實上,對于樓忠福來說,最大的平臺是出現在1984年,這一年是他事業的起點,也是他人生的轉折點。這一年的秋天,他被任命為東陽縣城關修建社的經理。其實這次的機遇是樓忠福自己搶來的。
樓忠福:我這個老總是我搶來的,所以我這么爭氣。那個時候怎么會看重你?(怎么搶來的)他們不同意讓我當,我一定要當,就搶來了。 晚上一點多鐘把文件打好,都不知道的,就是副鎮長一個人知道。都知道就不支持我了,鎮長就不支持我。支持我的人晚上打好(文件),早上九點鐘陪我到辦公室主任那里,先把印把子拿過來就好了。
在東陽流傳著一個極具戲劇性的情節,樓忠福對著那枚搶來的公章,當眾就是三刀!并且宣布:"今后公章上有三條刀痕的我認賬,其他概不作數!"
樓忠福:我們做事業全面的責任我要承擔。但是由我開始就是由我個人承擔責任。以前對這個印是很敏感的,最大的分別就印里,承擔的是法律責任。我要做,我肯定是下了決心的。現在的責任就是,缺了三個口的就是我的,沒三個口的責任是你的。這是一種決心,我就是這個目的。
樓忠福的責任就是要使公司得到發展。沒多久,他將公司改名為“東陽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并且為公司制定了發展思路。
樓忠福:你要出去。一是國家的政策,加大基本建設投資,給你機會。第二你要看到你的設備不夠,我說過一句話“討飯也要有碗”。以前不管是有卷揚機、腳手架都可以,但是要必備。
樓忠福對于設備的投資毫不猶豫,他一下子就貸款了160萬購入新設備,這個數字相當于當時公司固定資產的2倍。有人認為,樓忠福實在是太大膽了。對于這一點樓忠福從來就不否認,而且還說自己大膽是一貫的,從小就大膽,但是他大膽卻不盲目。
樓忠福:我20歲的時候,我跟老婆他們家吵架,不肯嫁給我,所有的 人全部在那里向我要人。我說干嗎?婚姻自由你懂嗎?我晚上就結婚,我有基礎,法律作保障。 你憑什么大膽,你要有個心理前提。20歲我懂什么?但是我懂法律自由婚姻。
對于事業的大膽其實顯示了樓忠福的氣魄。事實證明,有了160萬的高額投入,東陽三建一下子變得兵強馬壯了。樓忠福開始向外擴張了,他找準了寧波市場。但是困難很快出現了,由于個別人的違規操作,東陽三建要被清除出寧波市場,這對于剛剛起步的東陽三建來說無疑是一場滅頂之災。多年后,樓忠福向我們道出了渡過難關的奧秘。
樓忠福:困難再大,我有一個信念。困難來了,你在那里哭,能哭出來嗎?你總是要想辦法把它解決掉,這就是我看到困難不是困難的問題。 寧波清退等于面臨著寧波就沒有了市場,你應該怎么做?人家想不出來呀。我第一要想到在寧波爬起來。這是我的個性。第二你要爬起來,需要本錢,你要有基礎。所以我就找了我的朋友,你要在文件下以前,你要給我簽協議,給我任務,這是基礎。等他文件下來,要清退我,我已經在做了。我已經做好了四五百萬的工程項目了。這樣我就爬起來了。
東陽三建在樓忠福的帶領下很快在浙江確立了自己的地位。而樓忠福也開始為下一步的發展、擴張做準備了。1992年,在原來東陽三建的基礎上,樓忠福創立了浙江省第一家建筑企業集團——廣廈集團。從這一時刻起,樓忠福的事業發生了質的飛躍,而樓忠福本人也開始從一個包工頭向企業家轉變了。盡管樓忠福本人并沒有覺得自己有什么變化,但他他的發展思路和發展目標跟以前不一樣了。廣廈集團進入了快速成長的時期。1993年,廣廈集團在全國數萬家建筑企業中,率先進行了規范化的股份之改造,利用社會資金壯大實力,并創下了同行業中組織結構改造和經營機制改造的兩項第一。隨后,它又率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成為全國建筑行業中的首家上市公司。
樓忠福:我們在92年的時候只有5000萬總資產。股份公司成立就了一億資本。93年的一億對企業的發展意味著什么?是很大的一個作用。5258 企業要發展必須要有資本。融資是第一重要。第二,像這種企業沒有監督機制,是永遠提不高的。我老是公開說的,什么事情都由我說,我肯定不自覺的。所以說回過頭來,廣廈的股份公司對廣廈的發展時期道舉足輕重的關鍵的作用。
樓忠福的這一些列舉措促使廣廈迅速發展,也為使它的擴張進入了新的階段。樓忠福走出了東陽,將廣廈的總部搬到了杭州。
樓忠福: 第一,建筑業,東陽有什么建筑業?你要發展嗎,你有多大市場,你必須占領全國市場。第二,你建筑業發展了最后區域的局限性還是有的。廣廈95年不到杭州怎么行呀?一個市的財政是有限的,所有加起來60億、50億給你一個企業都不夠你怎么辦?企業要發展就要出來,就要到大城市來。這個肯定是這樣的思路。
廣廈遷到杭州后,開始大量招募人才。樓忠福很坦誠,他說,“廣廈”的快速擴張急需一批高素質的管理人才。事實上在廣廈內部也確實有不少高學歷者,但是從樓忠福個人的經歷來看,做一個企業的領導者似乎并不需要太高的學歷。這一點卻遭到了樓忠福強烈的反對。
樓忠福:從我自己的體會是沒有辦法,是時代不讓我讀書。但是你在發展過程中你的學歷就很大的作用。其實某種程度講就是你提高管理水平的障礙。我在當老總85年開始讀書讀到89年,每一年兩個月,你沒有增加一定的理性知識怎么來提高你的經營水平?知識永遠都是很重要的。
樓忠福很重視人才,這一點王明和深有體會。他是東北人,留在廣廈正是因為樓忠福個人的因素。
王明和(廣廈杭州建工集團董事長):樓總比較坦率。不是先安排工作,而是先讓看看。我寫稿子,提意見,樓總很重視。尊重別人的意見。樓總不護短,我感覺樓總是做事的。
王明和幾乎參與了樓忠福后來所有的并購活動。
鄭可集:廣廈的成功是用人的成功,擺脫家族企業的束縛。
樓忠福的人才戰略顯然是在為他今后的擴張積蓄力量。他開始并購其它公司了,這對于廣廈的發展無疑又是一次飛躍。樓忠福把并購的起點選擇在了重慶,那時候重慶剛剛設立直轄市。
樓忠福:對直轄市的概念要有數。直轄市必須要有直轄市的要求,國家來扶植他們。怎么給你個直轄市就算了呢?第二給你直轄市你要完成直轄市的功能和標準。現在基礎很差。基礎差我就有機遇了。
1998年廣廈集團成功地購并了重慶第一建筑工程公司。這在廣廈是第一次,也是當時我國建筑行業最大的購并個案。“廣廈”購并重慶一建后,自身的實力大大增強。嘗到了甜頭的廣廈集團開始加快購并國企的步伐。1998年12月,“廣廈”購并了中國南京國際技術合作有限公司,1999年10月,控股了北京中地建設公司,2000年8月,兼并控股了上海國通電信,2000年7月,出資2.08億元購買了華僑飯店……到今年廣廈控股北京二建,已經是第十次了,廣廈每次選擇的對象都是國有企業。
武國起:他(樓忠福)覺著國企里蘊藏著人力資源、品牌,是非常重要的。他一直抓國企,這是樓總在理念上抓得非常好的。這一點他非常聰明,樓總腦袋瓜肯定夠使。樓忠福:在國有企業的問題上我講得非常清楚,我購并了人才。國營企業的人才的培育是超過我們的。他為什么不能發揮呢,完全是機制問題。廣廈有什么稀奇呢?什么總工程師、高工多得很,是我自己培養起來的嗎?我自己那有這么快,都是他們那邊過來的嘛。這就是改革給我機遇了嘛。我分析的距離就在這里。他的距離就是適應市場經濟的體制不完整,我的距離就是我的高素質人才不夠。
廣廈在屢屢與國有企業的聯合中一方面擴充了自己的實力,另一方面也為國有建筑企業深化改革、轉換機制的提供了一條新路。
王忠明:(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兩者強強聯合之后很好的借助了廣廈這種運行機制管理機制所以它的活力大大加強了。體現在經營管理者上能上能下,體現在員工就是能進能出,整個是一河活水,能夠培育足夠的競爭力,在市場經濟當中有獲勝的可能。現在國有企業的改革要是很好的借助于民營企業的一些優勢、民營經濟的一些資金積累,對于國有企業來說是一個能夠比較快捷的,并且比較平穩的完成改革、完成深化改革的任務,同時邁向更大發展的一個非常好的途徑。建筑業本身是競爭性領域。如果要從國有經濟戰略性改組的角度來講,它(國有企業)應該盡可能退出,讓民營經濟充分發揮它具有無盡活力的一面。按照這種角度廣廈集團用這種大幅度介入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式來擴張自己的實力,為社會做更大的貢獻是非常可行的一條道路。
作為最大的民營建筑企業,廣廈集團有今天的發展與樓忠福個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之一點幾乎是沒有什么疑義的。
樓忠福:實實在在說,就廣廈而言現在這個企業而言,如果不是我的話,可能不會發展這么快,真的不會這么快。因為多有的同事都在我邊上。自己對廣廈的作用是起了一個帶頭作用,發展、改革的帶頭作用,是領路的作用。王忠明:他對于市場經濟的天然的適應性、捕捉能力、敏感、直覺,包括逐步成熟后的理性判斷,都決定了他能夠駕馭這個廣廈之船駛向廣闊的市場經濟海洋。 徐征宇:(廣廈投資集團副總經理) 廣廈的發展有個人的關系。民營企業的發展有個人密切相關。樓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如果不是樓總,可能是另外的風格。
就像所有的民營企業一樣,它的成功往往依賴于個別的企業家,企業家的性格決定了企業的發展方向。優秀的企業家可以帶領這個企業走向成功,如果沒有他這個企業可能會走向另外的方向。因此這也成為民營企業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廣廈集團也不例外。沒有了樓忠福的廣廈是否還會持續健康的發展呢,樓忠福是否能夠為了廣廈的未來真正擺脫家族觀念的束縛呢?今天我們恐怕還難以得到答案。
2002年11月25日晚22:00首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