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2300萬人口的臺灣地區,媒體存在的密度之高令人嘆為觀止。據統計,正式登記的報紙共有445家,雜志6641種,通訊社260家,出版社近7000家,廣播公司176家。
無線電視臺共有5家,分別是臺視、中視、華視、民視和公視,此外還有數百家有線電視臺,比較大的包括東森、中天、緯來、三立、聯意(TVBS)等。林林總總,數量雖然不少,但規模大的并不多,每一領域都只有幾家真正形成規模效應。
為了在眾多的同行同業中突出重圍,提升知名度,提高收視、收聽率,增加發行量,各媒體無不使盡渾身解數。
新聞內容嚴重雷同
對電視臺、電臺等非平面媒體的新聞臺而言,在第一時間搶到第一手新聞是衡量本臺是否優秀的基本標準。因此,臺灣電視臺、電臺的一大特點就是新聞雷同率太高,稍微重要一點的新聞都會同時出現在各家媒體。
政治新聞、社會新聞和名人八卦是各新聞類媒體報道的三塊主要組成部分,以一節新聞而言,政治新聞和社會新聞約占2/3以上,但如果遇上重大或突發事件,則這類事件極可能占據絕大部分時間,像“9·21大地震”、“總統選舉”乃至“立委”選舉等,各臺都以不間斷的方式進行現場直播,其他新聞很難插入。但另外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臺灣居然沒有外文新聞節目。
據調查,雖然各電視臺為新聞搶得頭破血流,但竟然沒有一家媒體愿意在晚上播出半小時的英語新聞。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英語新聞市場小,純屬有投入無產出的項目,不能增加本臺在島內的收視率,更無法帶來廣告等經濟效益。相對而言,平面媒體在這方面就處理得好一點,各大報系都有自己的英文版,像自由報系還專門聘請外國專家參與編輯《Taiwan Times》。
競爭手段五花八門
在電視節目中,目前臺灣各媒體的主要競爭手段包括:第—,美女帥哥戰術。與美國CNN以及英國BBC等國際知名新聞臺相比,臺灣的新聞主播幾乎清一色都是外表漂亮的美女,雖然也有不少主播的專業素養相當不錯,不過更多的人都只是扮演著花瓶的角色。但不可否認的是,臺灣獨特的觀眾品位對“靚女帥哥”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不少主播利用在電視臺打響的高知名度,轉而進軍其他領域,常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種是名人戰術。幾乎所有電視臺都設有評論性節目,此類節目基本由各領域的名人主持,像知名作家李敖、無黨籍“立委”陳文茜等都曾應邀擔綱時事評論節目主持人。
第三種被稱為“叩應”戰術,它與西方電視臺常用的“脫口秀”非常類似,只是內容多局限在政治領域,基本形式是邀請幾位代表不同意見的嘉賓,就某一議題進行討論,并現場接受觀眾的電話提問。
但近幾年來,“叩應”節目有濫用的趨勢,而且在討論政治議題時,各黨派壁壘分明,甚至會針對各電視臺的節目專門成立所謂的“叩應部隊”,由選好的人以觀眾名義為各自立場辯論。第四是獵奇、獵艷戰術。無論是報紙、雜志等平面媒體,還是電視臺,都經常使用這一招數。例如許多電視臺專門制作了半真半假的所謂“靈異節目”,配以攝人心魄的聲音特效,大玩“神鬼”游戲,幾乎可以亂真。而在平面媒體上,各種香艷圖片出現頻率相當高,即使報道內容與此無關,也會配上一些令人耳紅心跳的圖片。
如果上述各種手段還算可以接受的話,那么另一趨勢則對社會大眾造成了十分不良的影響。各媒體為了在競爭中勝出對手,除盡一切力量深挖各種內幕性、陰暗面的新聞線索外,還將目光盯在名人的私生活上。客觀而言,過去臺灣媒體在這方面尚有一定的自律,但在開放報禁后,競爭日趨激烈,加上外部媒體“入侵”,逐步走向無序。尤其是去年以報道名人隱私而聞名的香港《壹周刊》進入臺灣后,臺灣“狗仔隊”文化迅速崛起,第—期就因報道某知名女星的私生活幾乎出現“洛陽紙貴”的脫銷情況。在《壹周刊》的壓力下,其他雜志也開始改走揭短路線。
去年下半年,《獨家報道》以配售光盤的方式,獨家報道了璩美鳳復雜的性愛關系,結果形成—股強烈震撼。《時報周刊》雖然沒有捅出這么大的風波,但該雜志每期都配有大量“清涼照片”,內容也多圍繞名人、藝人和奇聞打轉。今年前“立委”黃顯洲大玩性派對丑聞被曝光后,該雜志曾專門制作了對詹姓關鍵當事人的報道。近期如TVBS電視臺女主播薛楷莉“削凱子”風波等,《時報周刊》也都進行了連續追蹤。就連政治性刊物對此也不能免俗,《新新聞周刊》就曾因披露陳水扁緋聞而卷入官司。
面對這種媒體間惡性競爭的“狗仔隊”文化,臺灣名人個個自危,擔心弄不好哪天自己就上了八卦雜志封面。像臺灣著名主持人吳宗憲就因被媒體盯上,被迫公開承認已婚并生有數名子女。
媒體也有自己的苦惱
媒體間的競爭達到白熱化到底是好是壞,不能一概而論。首先,這種競爭在客觀上推動了臺灣的新聞自由,對臺當局和各種惡勢力也造成了不小的壓力。像李登輝動用“國安局”基金私設秘密賬戶就是在媒體的努力下才曝光的。陳水扁對此也是心有余悸,他在《世紀首航一—政黨輪替五百天的沉思》一書中要求媒體“不只做報道痛苦的烏鴉,也能做報道歡喜實情的喜鵲”。
其次,媒體為了生存,過度關注“垃圾文化”,使電視上充滿暴力和色情畫面,對社會負面影響很大。由于媒體緊逼盯人,令許多新聞事件的當事人也是狼狽不堪。近期臺媒體相當關注一軍官私自離開臺灣事件,使該軍官的母親自殺;過去發生的藝人白冰冰之女白小燕被綁票事件,罪犯陳進興竟然成為各媒體的“紅人”。
財團掌控和政治干預
在臺灣,除《中國時報》和《聯合報》等少數獨立媒體可稱為“專業媒體”外,絕大多數都備受財團的政治干擾。臺灣某知名報紙編輯曾對筆者坦承,該報根本不是“報人辦報”,他只是覺得薪水不錯才在那工作的。在電子媒體中,過去國民黨一統天下的情況正在發生改變,隨著民進黨宣稱要清算國民黨黨戶,國民黨也加快了媒體釋股進程,已逐步釋出中天電視臺、“中國電視公司”和“中國廣播公司”的股權。
但曾—再聲稱“黨政軍退出三臺”的民進黨卻在當政后反其道而行之,加緊“綠化”媒體。“臺獨”元老“立委”蔡同榮目前兼任民視董事長、“立委”張俊宏兼任環球電視董事長。此外,陳水扁還安插親信接管“華視”和“臺視”兩大公營電視臺。上述幾大電視臺都屬無線電視,臺灣還有為數眾多的有線電視臺,基本上也都由財團控制,如東森臺由王令麟家族掌控。需要指出的是,許多有線電視業者“來路不正”,常受黑道控制,但近年情況有所改觀。
作者:李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