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所有人都預料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銀行業的日子不好過,但是很少有人想到,中國銀行業在加入世貿組織后半年內的“生活”這么富有戲劇性。
中國銀行業的加入世貿組織體驗猶如意料中的一場戰爭:有跑馬圈地,花旗、匯豐等外資銀行開始在更多的城市安營扎寨;有短兵相接、“愛立信倒戈”凸顯客戶爭奪戰足夠火爆;有厲兵秣馬,四大國有銀行已制定了降低不良貸款的時間表;有合縱連橫,中國銀聯整
合分割的銀卡支付體系,做大全國統一信用卡市場。
對銀行間的“戰爭”,普通中國人原本樂觀其變,畢竟,更多的競爭總是帶來更好的服務。但是,很快就有人坐不住了,因為銀行業加入世貿組織似乎不僅僅是銀行家需要絞盡腦汁的事,也牽連到了每一個需要與銀行打交道的人。
先是上海一名律師將花旗銀行告上法庭,因為花旗要對小額存款收費;接著又傳出有中資銀行要提高存款的門檻;然后又是多家銀行要對提前還貸收取違約金。盡管央行表示,中資銀行不能對儲蓄設置門檻,盡管銀行對違約金一事只說沒做,但這一切還是足以讓中國的老百姓揣摩好久。
有調查顯示,有98%的儲戶對銀行提高門檻說“不”,但在國際慣例的旗幟下,銀行無須把每一個客戶都看做是“上帝”,而是要對客戶區別對待。當然,如果銀行能在服務水平上也能與國際接軌,則善莫大焉,因為調查還顯示:城市居民對國內銀行滿意度只有50%。
誰能帶來利潤,誰才是真正的客戶。收費所引發的爭論還在繼續,不論銀行的做法是否合情合理,以贏利為目的,中資銀行能有這樣深刻的認識,某種意義上說是一大進步。
的確,在“官司”、“倒戈”、“收費”等關鍵詞背后的,是銀行經營理念的調整,是中國金融改革與創新的迅疾步伐。
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吳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國內的銀行已經認識到,不改變目前的狀況,很難與國外銀行競爭。
吳軍認為,中資銀行尤其是四大國有銀行,過去只重視批發業務,現在注重零售業務,注重中間業務,以及還受金融管制限制的一些其他金融創新業務。
中資銀行的經營理念、經營機制都在發生變化,連不夠靈活的國有商業銀行也在積極準備股份制改革并且上市,也不斷推出諸如淡化行政級別等新的改革措施。
加入世貿組織促競爭,開放促改革。中國銀行業在加入世貿組織半年內能弄出很大的動靜,并且引起全社會的關注與討論,這至少意味著銀行業加入世貿組織有了一個不錯的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