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自去年11月11日中國簽署加入世貿組織的議定書,轉眼,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年。一年前,人們曾紛紛預測,“入世”將對中國經濟帶來史無前例的影響,有些行業(yè)會遭到外資的沖擊,有些行業(yè)的競爭力則會因國門的開放日益顯現出來。事實究竟怎樣?本報將從今天起推出“入世一年間”欄目,對滬上各大熱點行業(yè)在入世后的變化作全方位報道。
本報訊(記者劉芳)“入世”前曾被人預計將要發(fā)生激烈大戰(zhàn)的銀行領域,戰(zhàn)事究竟如
何?記者昨天從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獲悉,入世第一年中,中外資銀行的市場份額并沒有發(fā)生明顯變化,雙方業(yè)績都有顯著增長。第一回合較量的結果是:打個平手。
據統(tǒng)計,目前滬上共有4家國有獨資銀行、11家股份制銀行和53家外資銀行。根據入世協(xié)議,入世第一年中國將對外資銀行完全開放外幣業(yè)務,允許在滬外資銀行在上海辦理外資企業(yè)的人民幣業(yè)務,并允許外資銀行設立同城營業(yè)網點。這意味著,從今年起,外資將涉足更多原本只有中資銀行才能經營的市場,一部分市場從中資銀行手里分流到外資銀行,幾乎是必然的事。
而在將近一年的較量中,市場分流的情況并沒有如預期般出現。據人行上海分行提供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本市國有商業(yè)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外資銀行的本外幣存款增長率分別達到了18%、21%和25%。雖然外資銀行在這一領域的增長上拔得了頭籌,但是在本外幣貸款的增長率上,卻是中資銀行絕對領先: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增長率分別為10%和25%,外資只有600萬美元的增幅,增長率不到1%。
在盈利情況上,各家銀行可以說皆大歡喜:截至9月末,國有銀行完成了上年利潤的81.75%,股份制銀行達到了去年全年的106%,外資銀行則達到了去年全年的137%。與此同時,上海各家中資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繼續(xù)下降,整體水平已經走到了全國前列,其中國有銀行下降了1.38個百分點,為9.13%,股份制銀行下降了1.97個百分點,為5.33%。
比較下來,市場份額更多是在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之間流動,中外資銀行的力量對比并沒有發(fā)生明顯變化。以外匯貸款的市場份額為例,中外資比例反而從去年6月末的51.4:48.5變成了53:47。與此同時,外資銀行的資產總量增長也沒有出現預料中的加速勢頭,前三季度的增幅反而下降了6個百分點。
當然,入世第一年,外資銀行更多地是在醞釀。真正的較量還在后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