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議限定進口原料最高價和出口產品最低價
●記者王禮發自北京
記者11月6日從中國麻紡行業協會了解到,中國34家亞麻企業已經開始執行一項新制訂的限價協議,以規避由于競爭激烈而導致的原料價格過高、產品出口價格偏低的現狀。
中國麻紡行業協會理事長張世平表示,此份限價協議由中國麻紡行業協會征求亞麻生產企業意見、結合近年亞麻生產原料和出口價格草擬。包括哈爾濱亞麻集團、溫州匯浩亞麻紡織、浙江金達、新疆伊犁天一亞麻等34家國內亞麻骨干企業將執行此協議。
張世平表示,亞麻產品幾乎占到整個麻紡行業的半壁江山,而執行限價協議的34家亞麻企業更是占據了亞麻市場85%以上的份額,因此限價協議的執行情況對于整個麻紡行業的前途影響巨大。
限價協議包括兩部分:亞麻進口原料最高限價和亞麻出口產品最低限價。中國亞麻生產原料的缺口較大,進口原料占到了總量的60%,加上亞麻生產企業在歐洲和埃及等亞麻原料大國一直以來都是單兵采購,這種方式直接導致原料采購價格越來越高。
而中國同時又是亞麻生產和出口的世界第一大國,為了開拓海外市場,100多家亞麻生產企業競相壓價,雖然亞麻產品的出口額逐年攀升,但整個行業卻未因此受益,企業自身也越走越難。101至127厘米的亞麻布,出口價格已由原來最高時的2.5美元/碼降至接近2.0美元/碼,“一旦降到2美元以下中國的亞麻生產企業就會難以承受了,整個行業會因為價格而變得十分艱難。”張世平說。
中國麻紡行業協會表示,此次限價協議并沒有規定違約賠償金等強制措施,執行情況主要是依賴各個企業的行業道德和企業實力,所以才會選擇骨干企業。行業協會還會將執行方式和執行效果與各個企業繼續磋商,以維系“聯盟”效果,而限價協議的具體價格也會根據市場的變化而逐步調整。
中國麻紡行業協會表示,全國亞麻行業的100多家企業多以出口為主,只有將近20%的產品內銷。這主要是由于麻產品價格較高,而在衣物處理上比較麻煩,同時國內也一直沒有用亞麻產品的文化習慣。而張世平認為,更多地開發國內市場則是擴展行業發展的途徑之一,同時也可以有效避免“左手打右手”的惡性競爭現狀。
《國際金融報》(2002年11月07日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