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訊無論中國郵政多么不愿意看到這樣的狀況,但事實并不容回避。電腦寄信這一被寄予厚望的新業務,自正式開辦以來,卻遭受市場冷遇。日前,記者對北京的幾家郵局調查,得到的除了描述“慘淡”就是茫然不知此業務的回答。而據國家郵政局的一位知情人士昨天向記者透露,從這一業務的全國業務量調查來看,盡管也在增長,但遠未達到開辦時的預想。
據記者了解,從去年11月,中國郵政開始在全國18個省市試開辦這一新業務。今年7月15日,電腦寄信、混合信函業務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開通,但只限于省會級城市,涉及全國6萬個網點。電腦寄信被中國郵政認為是傳統業務與新興信息產業相結合的最好業務,國家郵政局對此寄予厚望。但就目前而言,業務開展并不樂觀。
昨天,記者分別對北京市的建內大街郵局、東四郵局、和平里郵局進行了調查。有“神州第一局”稱號的建內大街郵局介紹,從外埠寄來的電腦信函,通過北京市郵政中心局以及各區局的專用信函打印封裝機打印、封裝,再按平常信函進行投遞,而用戶寄信必須購買一套486元的“桌面郵局”軟件和50元面值的郵資卡。東四郵局反映,支局只有一兩套該軟件,但無人問津,而和平里郵局根本沒有這套軟件銷售。
據知情人士透露,該業務在全國開辦前,業務部門曾對18個試點做過調查,結論是有緩慢的增長趨勢,但推廣難度較大。目前,還沒有對全國電腦寄信的總體業務量進行具體統計。
有關專家分析,信函業務逐年萎縮的現象值得研究,中國郵政開辦電腦寄信也是適應趨勢,用心良苦。但出現目前的現象,原因之一是在業務宣傳推廣、準確定位等細節上做得不夠到位;其二是中國郵政把這項新業務所需的桌面郵局軟件的開發、推廣、銷售等交給了新速公司,受制于人的同時也表明郵政對這一新業務的不夠積極;此外,近500元的軟件、每封信至少2元的郵資以及網費都影響了市場的啟動。
據記者了解,與美國每人年平均800封信、日本每人年平均300封信相比,中國每人年平均才6封,信函市場的增長空間確實誘人,而拉開差距的正是混合信函量。但中國郵政目前推出的這項業務遭受市場冷遇,值得急需在新業務上尋找經濟增長點的國家郵政局深思。據悉,明年電腦寄信業務有降價的打算,預計最低價在1.2元。諸俊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