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集
中國本土物流業,在長達幾年的蹣跚成長、積極轉軌之后,一直都波瀾不驚,最近卻有風云驟變之勢。對此,業界眼明心亮,皆因政策層面“一石”激起了千重浪。
不久前,外經貿部發出通知,明確將江蘇、浙江、廣東三省和北京、天津、重慶、上
海四個直轄市及特區深圳作為外商投資物流企業的試點。很明顯,這將是我國承諾加入WTO后在3年內逐步開放物流業的一個實質性動作,標志著物流業這個有著“第三利潤源泉”之稱的行業將正式對外開放。
雖然從外經貿部通知的一些細則中,很明顯可以看出,政策層在盡可能地為本土物流做著“細致的保護”,但明眼人都很清楚,既然政策閥門已經被打開,接踵而至的外資潮無疑會改寫中國物流的歷史。
一組最新的數字顯露出外資潮涌中國的跡象:今年上半年,外商在中國的直接投資的增速超過18%,照此增勢,官員預測,今年利用外資將突破500億美元,外資進入的領域將主要集中在金融、物流及民航業。而這不僅會將外商投資帶入恢復性增長期,同時也預示著加入世貿組織后之后新一輪引資高潮的到來。
就北京市而言,截至目前,北京市共有外商投資物流企業17家,住友、富士康、聯強國際等項目正在洽談中。嘉里京泰正在增加投資并逐步實現從簡單物流向現代化綜合物流的跨越。據不完全統計,單進駐深圳的跨國第三方物流企業就包括:世界排名第二的物流企業Exel公司、貨運量在全世界名列第三的近鐵公司、全球排行前六位的TNT公司、亞太地區最大的物流企業日通公司等。此外三九株式會社、YUSEN公司等早已捷足先登,分別以合資、合作等方式在深圳建立了輻射珠江三角洲及其它地區的物流網絡。
那么國內物流企業如何應對?眾所周知,本土物流企業多由貨代企業改型而來,大多仍處于自理物流層面。在外資潮涌之下,眾企業都充分意識到只有行動方能持續發展。不管如何行動,歸結起來無非是兩個方向的策略———對抗或聯手。雖然,現代物流業興起于美國,發展于日本,已有數十年的歷史,但直至今天才真正迎來了國際物流業的新概念整合。
不久前,《日本經濟新聞》的一條消息讓業界震動,歐洲最大的郵電、物流企業德國郵政進入日本市場。它將通過其屬下的敦豪國際在日本國內的郵遞網大量郵送廣告,并向企業提供廉價的服務。這類看似沒有硝煙的行動正在日趨增多,充斥著國際物流業。正像帶著為自己服務的國外第三方物流公司一起進入中國的沃爾瑪;主動實施本土化戰略、改造中國物流企業的寶潔;直接進入中國、主動為中外企業服務的日本通用株式會社等……越來越多的事實導引著中國的企業做出正確的選擇——是對抗還是聯手?這將決定中國物流業能否持續發展。相信勇于探索的物流企業能為中國物流業探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