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張紅雷
“形如琵琶,斷面紅白分明,香味清正濃郁,味道咸香可口。”這就是被孫中山先生題贈“飲和食德”的“華夏三大名腿”之一的云南宣威火腿。
早在民國初年,以宣威籍人士蒲在廷為首的火腿公司使宣威火腿進入了工業化萌芽時
期。
然而,經歷了20世紀80年代的輝煌后,宣威火腿目前卻陷入困境。在10月20日開幕的第二屆宣威火腿美食文化節上,記者聽到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消息:曾做了幾十年“龍頭”的宣威火腿集團公司(以前的宣威食品公司)陷入了想破產又破不了產的尷尬境地。
火腿集團的“改革”尷尬
1954年,宣威食品公司成立,在計劃經濟時代,它為宣威火腿聲名遠揚立下了汗馬功勞。1992年,為了把宣威火腿引上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宣威市政府在宣威食品公司的基礎上組建了宣威火腿集團,其所擁有的“宣字牌”火腿曾一度成了宣威火腿的代名詞。
從1996年開始,火腿集團開始虧損。據說目前其總資產只有6000多萬元人民幣,但資產負債率達到120%以上。火腿集團走到了破產邊緣。
公司總經理把這視為正常的“改革”。據他介紹,2002年4月,火腿集團本來想借曲靖市在宣威試點“改革”的機會實施破產,“但這需要銀行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他說,“如果我們破產,僅600多名員工的安置費用就要花1500多萬元,改革的成本很高,而政府又拿不出這筆錢來。”
可以說,火腿集團的經歷也是整個宣威火腿產業的“縮影”。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期,宣威火腿產業就出現了一些不良征兆,主要表現為廠家多、牌子雜。因為當時生產經營宣威火腿的門檻低效益好,只要買個包裝機就可開干,馬上賺錢發財,在整個宣威,注冊和未注冊的火腿生產經營企業一下子達到500多家,火腿品牌38個。后來,連周邊地區的會澤及貴州的威寧等地也冒出了“宣威火腿”。
由于企業間相互進行惡性價格競爭,宣威火腿的價格一降再降,宣威火腿的品質也隨之下降。1995年后,整個宣威火腿產業陷入被動局面。2000年,宣威火腿幾乎走到了歷史的最低谷,凡是經營宣威火腿的企業大多虧本。據說當年由于受外地火腿11元/千克的沖擊,火腿集團不得不將價格從20元/千克降到14元/千克,但仍然有幾百噸的火腿銷不出去。據一份資料統計表明,到目前為止,僅有“宣字牌”和“升達牌”兩家企業的年產值達千萬元;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也只有5家,總產值僅有3億元左右。宣威火腿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其實,縱觀宣威火腿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出,一直以來,其產業發育都不成熟。初期,宣威火腿處于工業化萌芽時代,就受到戰爭等原因的影響。后來,又受到計劃經濟體制的制約,沒有完成工業化發展和商品化升級兩個產業發展所必須經歷的階段,改革開放以后,直接在低層面上向商品化過渡。先天不足,加上市場混亂,造成了宣威火腿目前生產企業多、資產規模小、技術水平低、品牌意識差等問題。而部分生產經營者觀念陳舊,品牌意識、市場意識淡薄,不能緊隨市場潮流的變化開發適銷對路的火腿產品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這一系列的問題就如一個個“毒瘤”纏繞著宣威火腿。
原產地保護被鎖進“保險箱”
2001年3月23日,宣威火腿成為國內繼浙江紹興黃酒之后第二個通過國家原產地保護的品牌,這曾被視為拯救宣威火腿的一道良方。宣威市政府本來是想通過原產地保護的授權使用,達到扶持龍頭企業、淘汰弱小品牌、維護整個宣威火腿產業秩序與利益的目的。
然而,用火腿集團負責人的話說就是原產地保護未及應用就被鎖進了“保險箱”。當初曾為此做了大量工作的火腿集團,因為咽不下要向當地技術監督部門交10萬元費用這口氣,也只能望“原產地保護”興嘆。
宣威火腿通過國家的原產地保護后,它的授權使用交給了當地技術監督部門。技監部門隨之做出了凡是要使用“原產地保護”的企業必須交10萬元使用費的決定,這引起了眾多企業的不滿。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家企業肯出錢,也就是說,原產地保護沒有一家宣威火腿企業使用。
在這次宣威火腿美食文化節上,記者無意間聽到這樣一件事:昆明某超市即將開業,打算讓宣威火腿進入。但同生產企業接洽時,眾多企業卻支吾起來。原來誰進超市,得政府點頭才行。
外部資金的進入瓶頸
宣威火腿要想成為一個大產業,必須提高經營者的素質,同時引進資金。
10月21日,記者采訪火腿交易中心的一位老總,當問到其每年的產值時,他竟然說要問財務人員。其實現在生產經營宣威火腿企業老板的素質普遍都不高。
宣威火腿目前企業之間的相互混戰常常令外部財團望而生畏。過去幾年來,宣威市的有關部門曾組織宣威火腿生產經營企業商談統一的問題,但均未成功。不少國內國際的食品巨頭有意介入宣威火腿的開發和銷售,也有花無果。
2001年11月,宣威市經貿委、宣威經濟技術開發區就曾與中聯部西歐局意大利處達成合作意向:計劃投資1.5億元人民幣,年產火腿及系列產品1000余噸。雙方本想通過優勢互補,引進意方資金,借助意方先進的技術、設備、管理和健全的銷售網絡,帶動火腿產業
的發展。但是,時至今日,這一計劃并未付諸實施。
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是,到目前為止,宣威市都沒有出臺任何招商引資辦法,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對此的解釋是針對具體的企業商談。業內人士認為這是影響外資進入積極性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宣威市目前每年財政支出高達4億元,而財政收入每年只有2億元不到,無法拿出更多的錢用在土地、稅收等優惠方面。
有關部門的服務水平也影響到外資投資的積極性。一位在宣威投資的老總對記者說,選擇在哪里投資,首先考慮的是回報,并不會太注重所謂的優惠政策,但宣威市有些部門的服務水平仍然停留在上個世紀60年代,讓人實在不敢恭維。
走出困境需要龍頭
重塑宣威火腿輝煌究竟該怎樣整合資源?需要多少資金?記者在采訪中聽到了兩種不同的說法。
一方以宣威市林業局局長徐萬雄為代表。在他看來,宣威火腿的發展必須引進資金,逐步建立一個“利益共同體”,完成對火腿產業的整合與統一,這大約需要1億元人民幣。按照他的估算,建立生豬飼養基地大概需要投資四五千萬元,其他諸如產品開發、市場營銷以及流動資金等又需要四五千萬。
以宣威市經貿局局長丘學明為代表則在論證通過特許經營來實施宣威火腿產業化,這個過程需要大約1億美元的資金投入,這同徐萬雄估算的1億元人民幣的說法相去甚遠。其理由是,宣威火腿產業化的前提是必須建立大型的肉聯廠,因為火腿只占了整頭豬的一小部分,目前這方面的浪費非常嚴重。其他諸如品牌整合、市場拓展、飼養基地、產品開發等都需要大量的資金。
按照丘學明的觀點,僅整合品牌資源就需要大約4億元人民幣。10月22日,榮升公司同澳大利亞一家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僅“升達”的品牌就作價1800萬元人民幣。他們因此推斷,其他的品牌每個大約需要1000萬元人民幣,而目前宣威火腿總共有38個品牌。
盡管爭議很多,但宣威市上上下下對組建宣威火腿龍頭企業,進行產業化發展卻達成了共識。
曾經的“龍頭”火腿集團目前難當重任。另一家民營企業榮升公司以其“升達”牌在市場的良好走勢而被看好,成為“龍頭”的后備。但是,以榮升目前的資金實力、品牌實力等,離一統整個火腿產業還相距甚遠。
宣威火腿的發展目標是:2005年,火腿產量2.5萬噸,產值4.5億元,深加工1.45萬噸,加工產值5.8億元;2010年,火腿產量3萬噸,產值6億元,深加工1.8萬噸,產值6.48億元。但誰來帶領宣威火腿實現這一目標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