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崔毅趙平汪靜
近日,中石化表示,計劃在年底前將成品油庫存降至470萬噸左右,就在一個多月前,中石化的這一庫存量還高達530萬噸。
時值中東局勢日益緊張,各大石油進口國紛紛調高石油儲備,而在中國國內占有“半
壁江山”的中石化,卻“逆勢而動”。業內人士認為,這一“巧合”說明,國內石油公司對“呼之欲出”的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制度至少是準備不足的。
石油公司:“我們沒有義務買單!”
從單純的市場經濟的眼光看,中石化此次削減庫存本無可厚非。近一個月以來,國內成品油價格不斷上漲。目前全國汽油平均批發價格已達到3508元/噸,超過國家計委發布的規定價位3500元/噸,與9月中旬相比,平均每噸上調58元。
聯合證券研究所分析師張弘認為,每年春耕和秋收時節是成品油銷售旺季,中石化此時削減庫存,是純粹的企業盈利行為。由于前一段時間,國際原油價格偏低,中石化的成品油加工成本相應較低,而此時,逢國內成品油高價時出貨,中石化的獲利會相當可觀。粗略計算,每噸成品油多賣50元,中石化僅第四季度就可獲利3000多萬元。
然而,從大局觀點看到不是這樣中石化置國家石油戰略儲備于不顧,借機“小賺”一筆的“純而又純”的企業行為,還是遭到諸多非議。
“我們并非故意漠視國家的石油儲備制度,但以追求股東權益最大化為根本任務的上市公司,沒有義務,也沒有能力為這一尚無定論的制度買單。”中石化董事局有關負責人對外界的議論滿腹委屈。
全國政協委員王彥對記者說,石油戰略儲備從本質上講,應由國家牽頭,并在國家的宏觀指導下,由單獨成立的石油戰略儲備公司負責日常經營管理,三大石油公司可以參與儲備公司的建設,但并沒有承擔儲備責任的天然義務。
資金瓶頸延宕石油戰略儲備制度
事實上,雖然早有專家學者呼吁建立中國的石油戰略儲備制度,但時至今日,具體方案尚未步出“襁褓”。
石油問題專家江紅告訴記者,石油戰略儲備制度遲遲沒有出臺的原因很多,比如:以前,我國對石油的依存度不高;煤炭一直在一次能源的消費結構中占主要部分;對石油安全和戰略儲備的重視不夠等等。
但是近年來,中國對進口石油的依存度已經由1995年的6.6%上升到2000年的25%,預計到2005年這個數字將變成32.5%。而目前,我國的石油戰略儲備幾乎為零,生產性周轉庫存儲備也極有限,石油系統內部原油的綜合儲備天數僅為21.6天,與國際標準(90天)相去甚遠。
雖然在十五規劃中已明確提出:中國需要建立總量600萬~700萬立方米的石油儲備,并爭取到2010年全國的石油儲備量達到1500萬噸。但國家經貿委行業規劃司劉玉岐表示,由于資金瓶頸,這些規劃目前很難實施。
劉玉岐介紹說,建立國家石油戰略儲備投資巨大。以石油儲備啟動規模800萬噸計算,每桶20美元,預計需要原油資金100億元,同時,儲備、運輸設施建設資金估計100億元,總計需要200億元。而一次性基礎設施投入后,日常的經營管理費用也近乎天文數字。
以美國為例,從1976年到1999年底,美國戰略石油儲備累計投資212億美元,其中159億美元用于購買原油,53億美元用于儲備設施,其中,日常經費開支達4億美元之多。
“如此巨大的開支,不可能完全依靠政府投入。具備硬件設施的石油、石化企業,應該承擔相應的儲備義務。但由于我國目前尚無《石油儲備法》,企業義務并無法律規定,企業自然避之不及。”劉玉岐最后說。
來自2001年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的年報顯示,三大石油公司“囊”中并不“羞澀”,中石油更是以純利468.08億元人民幣,博得“香港乃至亞洲最賺錢的上市公司”稱號。但三大公司均對記者表示,作為境外上市公司(其中,中石化同時在A股上市),公司已在本質上成為公眾公司,國家也只能以股東身份參與公司決策,并不能完全左右公司決策。對于耗資巨大的“石油戰略儲備制度”的建立,公司必須站在投資者利益角度考慮問題。
石油戰略儲備其實有利可圖
難道參與國家石油戰略儲備,真的只是義務嗎?
中國工程院院士韓大匡認為,探討這一問題不能過于絕對。嚴格意義上講,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分為兩部分:一是“硬性儲備”,即不到萬不得以(戰爭與自然災害),不能動用的石油儲備;二是“調控儲備”,這一儲備是在我國日益成為世界重要的石油進口國的背景下,國家為平抑國內石油價格而預留的儲備。由于儲備石油價格與國際油價之間存在價差,所以這一儲備可以在一定限度內進行市場化操作。
據了解,自1993年開始,我國已逐漸成為石油凈進口國。據統計,2001年,我國的石油進口量已由1993年的980萬噸增加到6500萬噸,平均每年遞增約800萬噸。石油進口依存度將由2000年25%上升
到2010年40%、2020年50%以上。
與此同時,國際油價卻一直處于不斷波動之中。以近幾年為例,1999年1月,國際原油價格跌破10美元/桶;2000年10月,價格漲到36美元/桶;2001年11月,跌落到18美元/桶,最近重新上漲至30美元/桶。隨著我國石油、石化企業的日益國際化,國際油價對國內經濟的影響不斷顯現。有統計表明,由于我國缺乏調控石油價格的戰略儲備,在近幾次國際油價的暴漲暴跌中,中國已損失了近10億美元。
而“調控儲備”的建立,可以有效緩解國際油價變化帶來的壓力。從理論上講,“調控儲備”的建立與運行,完全可為參與其中的企業帶來經濟效益。比如,在國際油價下跌時,負責“調控儲備”的石油公司可以借機吸貨,當國際油價上漲時再拋售。
至于這一石油儲備公司的組建渠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陳淮認為,完全可以利用市場力量,實現公司組建渠道的多元化。
首先,政府可以引導三大石油公司拆分出一部分剩余庫存共同組建“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公司”。這樣,既可以實現初期投入最少,也不至于牽扯境外上市公司,解除了三大公司的后顧之憂。
其次,政府還應積極鼓勵包括民間資本在內的各類資本投入“第三方儲備”,即:扶植一部分非石油、石化企業專門從事石油儲備。政府在給予這些公司石油儲備與經營權的同時,也將儲備的初期投入和后期管理風險合理轉嫁出去。
最后,石油期貨應盡快實行。這樣,無論是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公司,還是第三方儲備公司,都可以以非實物形式儲備石油,為最大限度規避國際油價波動風險提供又一選擇。
附錄關于石油戰略儲備基地、品種和方式
石油戰略儲備的基地應該以進油和出油方便為原則,考慮靠近煉油廠。
石油戰略儲備應以原油為主,因為原油比任何成品油和天然氣產品都易于運輸和儲存。
在儲備方式上,山區可以利用巖洞,沙漠地區可以建設地下油罐,海湖地區可以建立浮動式船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