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可增加國內黃金儲備而又無需占壓國家更多的建設資金
-王堯基
“千呼萬喚始出來”,上海黃金交易所經過長達近一年時間的模擬運行,于本月底開始正式運行。黃金市場的放開是相對于黃金管制而言的。我國對黃金實行管制政策從1949年
開始,已長達半個世紀有余,不僅延續時間長,而且是從生產到流通,再到消費全過程的管制。隨著經濟體制的轉軌,舊的體制越來越凸現出其弊端。它不僅致使國內黃金價格僵化,不能反映市場供求關系、導致黑市猖獗并誘發了嚴重的走私活動,還對我國的黃金生產、流通、消費產生了嚴重的消極影響,不利于資源的有效配置。
例如,以前黃金生產企業產出的黃金都要交售給人民銀行,如果交售價格低于國際金價就不利于調動產金企業的積極性;如果高于國際金價,就會出現象1997年那樣的黃金收購量超常增長的情況,即境外黃金非法走私入境交售央行,使央行蒙受經濟損失。與此同時,由于缺乏風險轉移機制,我國產金企業還不得不承擔由于金價起伏帶來的巨大風險。這不僅有礙于我國整個金融市場體系的進一步改革和發展,也不利于我國居民投資渠道的拓寬及國內黃金儲備的增加。
雖然金交所正式運營后,還不能直接走到“個人炒金”的那一步,但會員單位銀行很快就可以實現直接向個人出售金條、金幣、金塊等黃金產品,并提供黃金存折、黃金代保管等服務。個人投資者可通過銀行購買黃金,然后存入銀行,達到保值增值。銀行將不時公布、計算存金利息,定期打入個人黃金存折。黃金市場放開后,金價將隨著國際市場的變動而隨時變動,可避免象以前實行周報價時出現的價格滯后情況,這就為投資者提供了獲利的可能性。
隨著黃金市場的放開,我國民間藏金量的大量增加對于國家也大有裨益。黃金儲備仍然是保障國家金融安全和經濟穩定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在應付危機、戰爭和災變時,黃金的作用更是巨大的。如亞洲金融危機期間,黃金曾在韓國、泰國等受金融危機沖擊較大的國家和地區發揮了相當重要的抗擊作用。特別是韓國的“獻金”活動收集民間藏金250噸,幫助該國成功地解決了債務危機。
我國的黃金儲備自1981年以來一直保持在394噸,與其他主要國家相比,處于相當低的水平。況且我國還是經濟實力尚待大力加強、金融市場不夠發達、金融體制不完善的發展中國家,故更需要在適當的時候適當增持黃金,以備應付不測事件之用。但僅由我國國家職能部門集中儲備大量的黃金以“應急”,則資金占壓成本太高。而放開黃金市場、增加民間藏金則可以“兩全其美”,既可增加國內黃金儲備而又無需占壓國家更多的建設資金。目前發達國家的人均黃金擁有量是8克,對于擁有13億人口的我國來說,只要民間藏金能達到人均5克,就幾乎相當于把我國的外匯儲備增加近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