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單繼林
中國第一例采用BOT方式建設項目--深圳市廣深沙角B電力有限公司35.23%的出資權益將于10月29日拍賣,這是全國首例拍賣電力出資權益。而此前的深能源A股、深南電A的異動也引起了眾多業內人士的關注。
業內人士指出,電力體制改革、國家電力公司分拆、新市場格局的形成將使得電力上市公司進入大重組時代,地方控股的電力公司也將在其實力雄厚的大股東的支持下積極發展、參與競爭。
中國電力重組方案11月正式公布
對日前相關媒體的“電監會、五大發電集團和兩大電網公司構架初步確定”的報道,記者求證于電力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的一參與改革方案的知情人士。
該人士透露:“具體方案已經定出,有一小本涉及大批人員設定和資產分割重組的方方面面。對已經透露的內容,本該早向新聞界發布,但因種種原因,還是要再過一段時間。”該人士對記者說,現在的方案是一種過渡,已經設定的人員也是處于考察期,具體的對外公布方案還要等到11月底。
“國電公司電力資產重組一旦付諸實施,發電市場新格局就會形成。”一專業分析人士這樣對記者說,這樣國電系上市公司和地方系電力也將面臨并購重組的黃金機會。
在重組完成后電力生產資產和電網都將進一步精簡整合,拆分后五大集團的核心企業如華能國際、山國電、北京大唐、國電電力和中電國際都有實力在全國收購更多的電力資產,其他的國電上市公司也有可能整合為地區性、專業性發電集團,或者可能成為殼資源注入非發電類資產。地方系中的粵電力、深能源以及外資控股的南方電力資產、國投系的湖北興化也面臨重組機會。
如香港中華電力在大規模介入西電東送電源建設和回購中信泰富15%的股份后,先后取得云南滇東電廠80%的股權和貴州安順二期600兆瓦燃煤電廠項目70%的權益,并進一步搶占南方市場。
深圳能源集團的股權轉讓招標也正在進行中,包括華能國際電力股份、美國MeiyaPower、法國電力等能源巨頭和香港的知名企業長江基建、中電控股、合和實業,此外還有日本丸紅、日本住友集團、亞洲興業發展基金等大機構等競逐其25%的股份,中標者將在南方電力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求“網電”發展意味深長
據悉,本次拍賣的深圳市廣深沙角B電力有限公司35.23%的出資權益原屬于廣東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沙角B公司”總估價超過25億人民幣,而按35.23%股權來看,該部分估價約在8.8億元以上,而起拍價估計就在這個價位上下浮動。
本次拍賣對競買人做了幾個嚴格的規定:首先只有在中國大陸范圍內設立的法人方可競買,但國外以及港澳臺地區的法人并不能參加競買;其次必須具有以貨幣形式一次性支付拍賣成交價款的資金能力;再次具有管理相應規模電廠的經驗等。
深能源A董秘胡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該公司也在積極準備參與此次競標,但具體詳情不便透露。
據深圳能源集團一余姓高級工程師分析,在電力體制改革提倡“廠網分開”的勢頭下,“廣電”要全力發展“網電”而逐漸把一些發電站如沙角B、黃埔、云浮等發電廠以拍賣、協議轉讓等形式轉讓,再將資金及人員等資源有效整合來全力發展“網電”。為了最大地實現市場價值,有關部門決定先以拍賣形式轉讓沙角B發電廠,如果成功,則可給其他的發電廠起到示范作用;而發電廠的轉讓并不影響附近居民的用電情況,這對各方都是可以接受的。
“此次拍賣可能很具影響力。這可能在‘十六大’前為國有企業改革造一定的輿論聲勢。”該位人士同時透露,由于35.23%的股權只是一個出資權益,并非等同于收益權,除了收益權外也要負擔該股權有可能承擔的債務,加上出資權益方自身的考慮因素,可能更多考慮的是國內企業來參股。電力資產整合深入地方電力
有資料顯示,深圳市能源集團有限公司2001年實現銷售收入46.6億元,利潤總額達到了11.07億元。公司在1991年至2001年,累計實現利潤43億元,負債率也逐年下降,由1991年的81.6%下降到2001年的39.1%。深圳市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是深圳市首批向國際招標的試點單位之一,持有深能源55.28%的股權。
電力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的該位人士猜測,將來買走深圳能源集團25%資產的極有可能是華能國際。此前,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小鵬曾表示,華能國際在未來仍將會有收購電力資產行動,收購是華能國際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無論是境內外,只要有合適的并購對象,都會考慮對其進行收購。
而近日有種種跡象表明,出售給外資電力公司將是粵電力以后的發展出路。
日前,粵電力發布的公告表明,收購新豐江等七座省屬水電廠及水電檢修中心資產擴張的努力受挫;同時,該公司與中國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簽訂協議,由建行向粵電力提供為期3年的100億元綜合額度授信,用于公司新建和收購電源資產,為公司進一步擴張作好了資金上的準備。
有分析文章指出,在無法繼續做大的情況下,轉讓粵電力的可能性正在增大。通過出讓粵電力股權,引進實力外資股東,一方面可以套現部分資金,用于電源和電網建設;另一方面,新股東進入可以加快電源建設,緩解廣東長期以來電價遠高于其他地區,影響投資環境的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