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生態紡織,有利于突破綠色壁壘,提高我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有利于改變傳統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生產模式,減少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有利于資源優化配置,促進企業研究采用高新技術,推動產業結構升級,也可以為行業發展帶來不可估量的商業利潤。因此,紡織行業在當前的新形勢下,要努力抓住新技術、適應新形勢,繼續讓我國的紡織工業成為出口大戶、創匯大戶。
紡織品服裝業是我國第二大出口創匯行業,歷來以其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成本較低的勞動力優勢,在世界紡織品服裝生產和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2001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532.8億美元,占全國出口總量的20%,全年創造貿易順差395.60億美元,占全國商品貿易順差的175.5%。今年1—7月紡織品服裝又出口322億美元,同比增長9.1%。“九五”期間,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2215億美元,凈創匯1700億美元。因此,是我國凈創匯的龍頭行業。專家指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出口量大、對外依存度高的紡織行業是最大的受益者。樂觀的預測是,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將在現在的基礎上增長131%!
但是,就在中國紡織服裝行業一路凱歌,準備享受關稅和配額等壁壘逐步消除后帶來的好處,長驅直“出”,大舉進軍國際市場的時候,一道“綠色壁壘”的貿易保護屏障卻橫在了國內企業面前。
遭遇“綠色壁壘”
所謂“綠色壁壘”,就是一種非關稅性貿易壁壘,是發達國家為保護環境、保障人體健康和安全,通過立法制訂的嚴格的強制性技術標準。其目的是限制不符合生態環保標準的國外產品進入國內市場。因其具有合法性,近年來有加快發展、日益全球化的趨勢。
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的一份資料顯示,因不符合環保要求,中國每年有74億美元的商品出口受阻,其中23億美元的商品在數量和價格上受到影響。不久前,國內某服裝集團對德出口的內衣,因含偶氮染料而被迫終止出口,減少外銷額500萬美元;江蘇出口歐盟的茄克衫被迫回銷,原因是紐扣所含重金屬超標。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紡織品的出口貿易額每年將增加120億美元。而國際市場上近年來風行的對紡織品的生態要求,顯然對中國紡織出口提出了挑戰。據不完全統計,單是我國出口德國的紡織品,未通過“生態”檢驗的就約占15%。
目前,綠色消費已成為一股全球性的潮流。據聯合國統計署統計,1999年全球綠色消費的總量達3000億美元,84%的荷蘭人,89%的美國人,90%的德國人在購物時會考慮消費品的環保標準。世界環保浪潮的興起,對國際服裝市場的影響不言而喻,如今歐、美、日等發達國家都相繼通過制定各種環境標準、環境法律、法規,建立起一道道“綠色貿易壁壘”以限制和阻止外國紡織品進入本國市場,保護本國服裝的市場競爭力。
解析“綠色壁壘”
但是,客觀地講,“綠色壁壘”的產生和發展也有其必然性,一是綠色消費已經成為一種世界性的消費潮流,綠色產品已成為一種主要的市場導向;二是可持續發展戰略已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主題,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已引起各國的高度重視;三是在世界貿易自由化的發展進程中,隨著傳統貿易壁壘的逐步消除和弱化,綠色壁壘正迅速成為世界各國保護本國利益的主要的貿易手段。
目前,在國際紡織品服裝貿易領域,“綠色壁壘”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針對紡織品服裝從設計生產到報廢回收的全過程對環境的影響所設置的壁壘;另一類則是由于產品本身對消費者的安全和健康的影響所引發的,即要求紡織品服裝在使用和穿著過程中不對消費者的健康產生不利的影響。
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相繼立法,對進入本國市場的紡織品服裝實施環保認證及有害物質檢驗認證。如歐盟有關國家通過的OKO—Tex100紡織品環保標準,就對進口服裝的偶氮游離甲醛等100多種有害物質含量進行了限制;德國法律則規定,對用偶氮染料染色的服裝等日用消費品,一旦檢測出含有致癌芳香胺,全部就地銷毀,并向廠家索賠;日、美、歐盟等對進口羽絨制品則要求殘脂率在0.3%—0.5%以內,日本客戶還明確要求對我國出口服裝的縫針、大頭針、斷手針等進行檢驗。
構筑“綠色通道”
面對這種情況,作為全球紡織品生產和出口大國,我們該怎么辦?首先,應該認識到,“綠色壁壘”雖有阻礙貿易自由化發展、限制發展中國家出口的消極性的一面,但它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消費趨向和生產商、經銷商對全球掀起的綠色浪潮的積極回應,在世貿規則中,它是受保護和鼓勵的。因此,我們必須主動適應。必須通過立法,制訂與國際接軌的各類標準,設立專業權威的國家檢測機構,構筑自己的綠色保障機制。
更為重要的,我們還應積極開發和采用各種綠色原料,改進生產工藝,提高信息技術水平,清潔生產,大力發展生態紡織,以“綠色產品”突破“綠色壁壘”。我國“綠色”紡織的開發起步較晚,許多企業僅僅停留在面料色彩、款式設計、工藝革新等層面上,熱衷于紡織服裝品的多功能開發,對國際“綠色壁壘”知之甚少,很少從安全環保的角度來考慮生產,極少有廠家將產品送到有關機構進行檢測。專家指出,盡管2005年我國服裝出口額可望達到430億美元,但如果不走生態產業的道路,那么所有預測中的利益將可能如海市蜃樓般遙不可及。因此,認識生態紡織的重要性,探討在勞動力優勢逐漸減弱的形勢下如何繼續保持紡織出口大國的優勢,迫在眉睫。因為,這將關系到紡織品服裝出口的創匯水平,關系到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這也符合當前我國“環保、節能、開發綠色產品”的產業政策,將對我國加強環境保護,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起到強有力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