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上午10時16分,上海黃金交易所試營業首日,北京菜市口百貨股份有限公司準確估價,以低于對手一分錢的報價,成功地買入了3公斤黃金原料,敲定了上海金交所第一單。而這也是黃金市場幾十年來,首飾零售商首次從交易市場上自主報價購得的第一筆黃金。
本月30日,隨著上海金交所正式開業,中國黃金市場幾十年來的“統購統銷”政策將
宣告結束,黃金流通領域的神秘面紗被徹底揭開。
第一單成交——菜百
“我有一種真正被松綁的感覺。”金交所108家會員中惟一的商業零售用金單位——菜百總經理王春利顯得格外興奮。
菜百素有“京城黃金第一家”之稱,公司每年的黃金用量達2噸。然而,“以往黃金屬于專項管理的物資,零售、批發、加工都需要許可證,菜百沒有許可證,無法從央行直接購買黃金,只能從批發商那里購買,而且價格也是國家規定的配售價格,毫無討價還價的余地。”
“現在,我們可以直接在市場上購買黃金,而且是隨用隨買,買多少可以因需而定。另外,在價格上,由于金交所黃金價格直接與國際金價接軌,因此,會更合理公道。等到金交所的磨合期過了,商家提金、用金、買金將更加方便。比如菜百計劃到深圳加工首飾,就可以通過遠程交易在金交所買金后,拿著打出的單子,直接到廣州指定的金庫取金,再不用隨身帶著金子了。”
生產原料供應面的制約沒了,菜百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今后,菜百要成立自己的加工基地,在加工出的首飾上打上‘菜百’的標志。讓‘菜百’從原來的服務品牌轉變為真正的產品品牌。”王春利躊躇滿志。
最先受益——首飾行業
菜百取得黃金第一單透露出的信息是,黃金市場的放開,最先受益的是首飾行業。
金交所開業后,首飾行業獲取黃金原料的成本將有所降低,與市場的接軌將促使企業生產高工藝、款式新、高附加值的產品。王春利說:“也許用不了多久,國內黃金首飾將像日本一樣,不再以克計價,而是論條賣。”
目前,中國是世界黃金第四大消費國,據不完全統計,2001年中國首飾消費超過600億元人民幣。但事實上,近幾年來,計劃經濟的束縛已使得黃金首飾的消費連年下降。
中國黃金協會秘書長呂文元說:“在統購統銷制度下,所有的產品都賣給中國人民銀行并由其定價,與市場的脫節使企業缺乏推廣黃金產品的動力。另外,價格競爭導致企業利潤微薄,無力采用高檔的首飾加工工藝。”
目前,國內首飾行業一般投入黃金加工的費用僅為每克1.5元。而在同一家企業加工首飾的港商卻愿意付出每克3.5元的大價錢,其工藝間的差距可見一斑。
最值得期待——個人炒金
中國素有“藏金于民”的傳統,以首飾為代表的民間黃金消費的提高,只是黃金開放以后的一個表象。無數投資者都在像王春利那樣憧憬著金交所開業后的炒金熱潮。“除了從金交所購買實際用金,我們還要進行投資性經營。”王春利說。不論對個人還是企業,黃金都是一種重要的避險、保值工具。
“金交所開業后,會員單位可以進行買賣黃金。初期是實金交易,將來還會啟動黃金期貨,企業可以通過套期保值交易,回避未來的價格風險。而有一天,個人投資者也能走進金交所。”
對于金價的走勢,王春利十分看好。“受到‘9·11’后國際緊張局勢的影響,今年的國際金價已上升到每盎司320美元,在回報率上是一個相當吸引人的數字。業內都普遍看好今年黃金的走勢。”
呂文元則分析說:“美國56%的外匯儲備是黃金,中國的黃金儲備也達到了456噸。國際流通性決定了金價在全世界是一致的,不可能被某個行業或區域操縱。在走勢上,黃金與股市、債市、匯市等投資市場呈反向運動。”
最終發力——誕生“航母”
與一些黃金產業發達的國家相比,國內黃金企業還處于幼稚期。“雖然我國是世界第四大產金國,擁有1200家黃金采礦公司,但多數是小企業,并且效率低下。而世界第一大產金國南非全年的產金量為400噸,全部是由兩三家公司生產的。”中國黃金協會秘書長呂文元說,“以金交所開業標志著的黃金流通領域的真正放開,將為整個黃金產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
呂文元告訴記者:“目前,國家鼓勵發展大型黃金企業集團,以中央財政撥款為注冊資本金、以中國黃金總公司為母公司的超級航母——中國黃金集團正在籌備之中,等待國務院的批準成立。”
據記者了解,中國黃金集團將以中國黃金總公司為基礎、合并中央相關的直屬和控股企業而組建。集團成立初期的主營業務為上游產品,預計初期產量將達到全國產量的20%至30%。目前,該集團已將良性資產重組,成立了中金黃金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上市計劃已申報中國證監會,正等待在國內上市。
晨報記者袁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