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走”思路存在根本性缺陷,這就是產權改革目標不到位,因此也就不可能使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建立起真正的現代企業制度
應宜遜
工、農、中、建四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資產總額及各項存款、各項貸款均占全國銀
行業(包括政策性銀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其他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的3/4左右,是目前中國金融業的主體,地位至關重要。因此,中共中央、國務院明確指出:對國有獨資商業銀行進行綜合改革,是整個金融改革的重點。
“三步走”存在缺陷
四大銀行現行的改革思路是“三步走”。第一步,改組為國有獨資公司,進而強化內部管理,調整分支機構設置、壓縮冗員,化解、降低不良資產,改善經營績效;第二步,股份制改造,成為產權多元化的國有控股公司;第三步,上市,成為上市公司。目前,關于改革推進方案的討論均是在“三步走”框架內進行的。
其實,“三步走”思路存在根本性缺陷,這就是產權改革目標不到位,僅僅停留在“國有控股公司”上,進而,也就不可能使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建立起真正的現代企業制度,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商業銀行,不可能實現前述的改革目標。
不難看出,“三步走”實際上是一些國有大型企業已經走過的道路。這些國有大企業,雖然股份化了,產權多元化了,上市了,但是由于是國有絕對控股公司,因而仍然未能“政企分開”,經營機制也未有實質性轉變,“中心”與“核心”的矛盾也仍然依舊。須知,“政企分開”,乃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必要前提,在國有控股的條件下是根本無法做到的。不要說絕對控股,相對控股也是如此。
明確定位“民營”
民營,是指以民間資本為主體,政府可以少量參股,但只是“搭便車”,而不是控股,控制權、人事權完全屬于“三會”。
“四大銀行”產權制度改革的目標之所以應當定位于“民營”,是出于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國際經濟實踐表明,凡是投機性愈強、風險愈大的領域,就愈要求企業的產權清晰、政企分開、預算約束較硬。而“民營”,正是實現產權清晰、政企分開、硬化預算約束的必要條件。商業性金融不但是競爭性領域,而且其投機性與風險明顯大于競爭性工商領域。因而,在發達市場經濟國家中,金融領域的國有資本比重均相當低。如美、英、日,銀行業的國有資本比重為零;又如奧地利,國有資本相當發達,鋼鐵、鐵路、發電、通信、郵政等行業的國有資本比重為100%,民航為75%,但銀行僅10%。
以“民營”為產權制度改革目標,意味著國有資本要逐步退出“四大銀行”。由于“四大銀行”是中國金融業的主體,國民經濟的命脈之一,因而有人擔心,這樣做是否會造成金融失控?這種擔心是多余的。一則,如果國家控制商業性金融的目的在于實現資金優化配置、提高資金效率,那么,依靠貨幣政策、法律法規、政策性金融機構、中央銀行及其他監管機構便足夠了。只要這些間接控制手段完善,其效果將明顯優于直接控制。二則,“四大銀行”實現“民營”需要相當的時間,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各種間接調控手段可以完善,而且其他各類商業銀行也將有較大的發展,“四大銀行”的壟斷地位將會有所削弱,金融競爭將會更趨完善,這也有助于約束改造為“民營”后的“四大銀行”的經營行為。
(作者為浙江省政協第8屆委員會委員。未完待續)
《國際金融報》 (2002年10月08日第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