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北京國際金融展上,國內卡商明華澳漢宣布進入一直被國外卡商所把持的高端金融卡市場,一場中外卡商的市場之爭由此拉開帷幕。
背景 50億卡市潛力巨大
自1985年第一張銀行卡問世以來,銀行卡作為基本的支付工具已在我國發展了17年。
銀行卡業成為當今銀行發展最快、普及面最廣的業務。尤其是近幾年,銀行卡的發卡量更是以幾何級數增長。不過,以銀行卡為代表的金融卡市場在國內形成規模還是近兩年的事。
據了解,截至去年底,我國銀行卡的發卡量近4億張。“一家市級商業銀行每年光是用于內部使用的各類卡就達20萬張,這還不包括向終端客戶發的各類信用卡。由此你可推算國內這塊市場有多大!”北京至誠市場研究所的一位研究人員向記者說道。據這位人士估計,目前國內卡市的規模至少在50億張左右。
現狀 高端卡市外商壟斷
在美國,以磁條為介質的銀行卡,憑借發達的通信網絡和良好的信用度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客戶信息齊全,便于管理。在歐洲,以IC卡為介質的智能卡一統天下,IC卡憑借其安全、脫機運行、無源等特性顯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
在中國,從以磁條卡為介質的銀行卡發展開始,至今為止在金融、社會保險、郵電、教育校園卡、加油、交警等許多行業,智能卡市場發展勢頭強勁。
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國內金融卡市場主要由處于低端的磁卡、中端的普通IC卡、高端的帶有CPU芯片的卡片組成。由于技術、資金等因素的限制,像明華這樣的國內卡商一直只能在低端產品磁卡市場有所作為,而中端和高端市場則基本上被捷德、斯侖貝信等國外卡商所占據。
搶入理由 1CPU卡革命
“大約有95%的市場份額在國外卡商中,而且這一塊市場利潤又是最大的。”明華澳漢的公關部主任唐北雁向記者介紹,一張普通的磁卡價格大約只有2—3元,而一張帶有CPU芯片的卡價格一般在數十元到數百元不等。“磁卡向帶有記憶功能和處理功能的CPU卡發展是必然趨勢,如果國內卡商還一味地停留在低端市場,依靠數量取勝,那對國內整個制卡業的發展來說是很不利的。”唐北雁擔憂地說。
據她介紹,磁卡相對于帶有CPU的卡而言,除了保密性不如后者外,CPU卡片還有相當的信息處理能力。在國內銀行普遍實現電子化和網絡化的今天,磁卡被CPU卡所取代只是時間問題。“更何況國內的浦東發展銀行已推出了這類帶有芯片的信用卡,留給國內卡商的時間已不多了。”唐北雁坦稱明華澳漢進入高端市場就是要在這塊被國外卡商壟斷的市場上分一杯羹。
業內人士也認為,基于芯片的智能卡正逐步取代以前的磁條碼,成為新的支付手段。智能卡時代的來臨,國內企業必須拿出與之相適應的各種配套設施、易于使用的終端、更快的通訊以及一個更加靈活的交易處理環境,這樣才能滿足電子支付系統的大規模市場應用。
理由 2突破技術瓶頸
國外卡商之所以能在國內銀行卡市場占據絕對的市場份額,和其長期扎根中國市場以及技術導入的策略有很大關系。“不少國外卡商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進入了中國市場,許多銀行的內部系統都是他們提供的。在這種情況下,許多銀行當然愿意使用他們的卡片,畢竟金融行業安全性最重要。”唐北雁認為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國內卡商在產品研發和新技術使用上與國外卡商相比還有一段距離,所以在許多銀行的招標上國內卡商處于劣勢。“國內卡商一直都是與狼共舞,之所以能活到今天,很大程度上還要感謝這些洋卡商。在和他們的競爭當中,國內卡商的產品研發能力快速提升,所以今天我們才敢向洋卡商叫板。”
業內人士認為,國外卡商向客戶提供的各種終端卡產品,其實許多國內卡商都能提供。之所以少有國內卡商進入到高端市場,主要還是品牌和資金的原因。
對于上述觀點,明華澳漢有關人士表示同意。不過他同時認為,國內卡商雖然在技術等方面和國外卡商存在一些距離,但技術因素已不是國內卡商不及國外卡商的主要因素。“因為國家對金融卡產品確立的相關標準現在幾乎所有國內卡商都能達到。”國內卡商雖然有不及國外卡商的地方,但也有自己的優勢,如對市場的反應更快,在產品的售后服務上也有較為明顯的優勢等。“憑借這些優勢,國內卡商完全能在高端市場取得一定的市場份額。”這位人士最后說。?
“明華澳漢進入高端市場的主要目的,就是想通過與外國卡商在高端市場的競爭,在搶占市場的同時提升自己的產品研發能力,進而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推動整個國內制卡行業水平的提高。”唐北雁說。信報記者 廖奇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