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記者 朱偉東
背景1993年8月18日,四川省廣播電視實業開發公司與美國百事集團公司正式簽訂了《四川百事可樂飲料有限公司合作經營企業合同》,合同規定公司的注冊資本總額不少于420萬美元,其中中方占73%,外方占27%,對方分紅比例為中方68%,外方32%。
1994年1月,合作公司四川百事依法注冊登記,并與美國百事集團公司簽訂了剩余兩個協議和合同。
1998年8月18日,四川百事正式建成投產。
2002年8月2日,美國百事集團公司和百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向瑞典斯德哥爾摩商會仲裁院提出仲裁,要求終止與在四川成都設立的合作企業--四川百事可樂飲料有限公司的所有合作合同和協議,并要求合作企業中方就其違規行為給予經濟賠償。據百事中國方面稱,仲裁申請當天就收到了受理的回函。在百事中國方面給本報發來的傳真顯示,在這份仲裁申請中,百事公司提出要終止的合同包括:商標特許合同、濃縮液供給合同、百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與現在的中方合作企業的合作合同。如果這三部分終止,將意味著百事公司要脫離與四川百事中方的一切合作。
當百事公司要求提請仲裁后,四川百事反應頗為強烈,先后在四川、北京召開三次新聞發布會,以求“明了真相”。而百事中國方面以理據爭,“四川百事風波”產生,并迅速成為業內關注的熱點。
謎團1:四川百事中方為何突然更名?
最近,有媒體報道稱,四川百事的中方四川省廣播電視實業開發公司(以下簡稱“廣電實業”)實現了與四川省廣電局脫鉤,并更名為四川韻律實業發展公司(以下簡稱“四川韻律”),造成了“正常的體制內產權變更”,惹怒了百事中國方面。
據百事中國有關人士稱,中方在股份和股權上出現了變化,導致了實際控制權出現變化。如果合同在廣電系統,控制權沒有變,我們也不會提出仲裁申請。其高層人士稱,百事中國反對“更名”,他們從來就不承認四川百事的中方是新的“四川韻律”,依舊認為“廣電實業”是他們的合作方。
但是四川百事卻稱,他們在新公司辦理完工商登記手續后,就已經根據雙方合同的有關條款正式函告百事中國。事情發展到此已進一步僵化。在2002年8月23日,四川韻律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其負責人口口聲聲只提其更名后公司的名字,對原有的“廣電實業”少有涉及,似乎廣電實業“脫離”四川廣電局已成定局,而且“四川韻律”已名正言順成為四川百事中方的新名。
但天有不測風云,記者經多方了解獲悉,四川廣電局對下屬公司突然的“背離”很惱火,他們在給四川經貿委等單位抄送的《關于四川省廣播實業開發公司被變更投資主體及公司名稱情況的復函》中表明了態度,聲稱廣電實業的“突然更名”不僅“侵犯了投資者的合法權利,也違背了中外雙方簽訂的‘四川百事合作合同’”,并“通過合法途徑,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利和‘合作合同’的嚴肅性”。
據悉,四川百事是1994年1月由美國百事可樂公司與四川省廣播電視實業開發公司合作成立的,當時注冊資本為400多萬美元,廣電實業占73%的股份,百事中國占27%的股份,雙方各有3人進入董事會。同年四川百事得到百事公司授權許可生產罐裝百事可樂系列產品。
謎團2:四川百事贏利如何分配?
四川百事是百事中國在大陸的14個罐裝廠之一,年銷量約2000萬標箱,年利稅總額超過7000萬元,在14家罐裝廠中利潤水平穩居第二。更重要的是,在世界上所有“兩樂同城”同時有百事可樂與可口可樂生產工廠的區域內,四川百事是僅有的幾個“百事可樂市場占有率超過可口可樂”的企業,自然也成為百事重點“看守”的對象。為此,業內一直關注四川百事經營多年來的利潤分配情況。
從記者手中掌握的資料來看,四川百事成立至今,其利稅年平均增長率達到了88.18%,累計實現利稅總額為2.36億元人民幣。而據有關權威媒體的報道,“截至1999年底四川百事累計可分配利潤5217萬元。由于百事可樂1994年用250萬美元又增購了5%的分紅權,故按中方68%的實際利潤分配權計算,廣電實業可分回利潤3547.6萬元。再算上2000年的分紅,廣電實業可分得的利潤高達5600萬元。而根據廣電實業報告,公司截至2000年實際分得的利潤僅1280萬元,上交廣電總局更只有160萬元,并且這160萬元全部在四川百事管理費中列支。”可以看出,作為四川百事原先的合資中方主管單位四川省廣播電影電視局只獲得區區的160萬元。更有意思的是,四川百事的中方即現在的“四川韻律”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時宣稱,“截至目前,百事集團已可分得利潤4650多萬元,在合作公司所有權達到了5218萬元”。但是記者從百事中國方面獲悉,他們只獲得了640萬元利潤。最讓百事中國不滿的是,四川百事中方認為百事可樂在“合作之初美方投入的資金只有100多萬美元”。
看來真正從中撿了大頭的應該是四川百事的中方,而不是其原先的合資中方主管單位四川省廣播電影電視局以及百事中國方面。有關人士則稱,“四川百事風波”的背后其實就是一場同四川省廣電局、百事可樂、四川百事中方利益切身相關的控制權“激戰”。
謎團3:百事中國為何提起仲裁?
據介紹,百事中國在中國的合資和全資企業達到了40家,他們之間都要簽訂三個協議,其中包括《商標許可證合同》。據協議規定,四川百事要想生產和銷售百事產品就必須經過百事的特許授權。而現在百事之所以申請仲裁,要求終止這項特許經營的合同,就是因為四川百事方面沒有經過百事同意,偷偷在川外設立了三個辦事處。按內部人士的話來說,就是“跨地域經營”。這違背了當初簽訂的協議內容,后來在百事中國方面的干預下,雖然取消了兩個辦事處,但剩下的一個最終也沒取消。
據悉,四川百事飲料有限公司是百事中國與中方廣電實業合作成立的。按理講,今年年初,四川百事董事會任期滿,應該換屆產生新的領導管理層。但是四川百事拒絕召開董事會產生新的領導管理層,這也引起了百事中國方面的不滿。
據媒體報道,在8月5日北京的那次記者會上,百事可樂大中華區總裁朱華煦和百事中國投資公司總經理李春佳,言語間均多次提及了“四川百事風波”中原廣電實業及四川百事董事長胡奉憲的“特殊作用”。四川廣電局的知情人士也證實,自四川百事成立至今,胡奉憲確實一直是四川百事和廣電實業的實際控制者。
其實,引發百事中國不滿的原因不止這些。據百事中國有關人士透露,1997年百事中國同四川百事中方管理層還發生過一次糾紛,當時百事中國發現,有四川百事高級管理人員開辦一家廣告公司,從事四川百事的飲料廣告業務。該人士稱,這些都是百事可樂國際化財務規則所不容許的。同樣,1999年8月中旬,四川省廣電局決定在廣電實業成立黨支部,同時負責四川百事的黨建工作。但是,“因為廣電實業擅自指定臨時招聘人員成立了另一個‘黨支部’,以此與局黨組組建的支部抗衡。使得該工作至今受阻。”
此外,新產品的開發以及濃縮液價格問題上,雙方不歡而散也是引起百事中國方面不滿的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