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9日消息:國際保理商聯合會秘書長杰倫.康思坦日前在上海呼吁,中國人民銀行應盡快放開政策限制,讓眾多中小企業真正享受到保理業務的實惠。
據解放日報報道,康思坦透露出的情況表明,目前中國人民銀行的政策限制束縛了保理業務的發展。
在國際貿易中,出口商不但可以通過國際保理業務提前收回賬款,獲得融資支持,還能免除相應的出口信用風險。正因為能為出口商免除后顧之憂,近30年來,保理業務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迅速發展,去年全球保理業務量達到7200億歐元,比五年前增長了兩倍以上。從9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率先將保理業務引進了中國,中國的國際保理業務量已從1996年的1200萬歐元上升到去年的12億歐元。但在康思坦眼里,中國保理業務的發展遠遠沒有滿足市場的潛在需求,其手腳也被太多來自于央行的硬性制度所束縛。
據康思坦介紹,目前國際上的保理業務大多由專業保理公司從事,他們中90%以上是國際保理商聯合會的會員,有著相同的行業準則和標準化的業務平臺。而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規定,我國只有銀行才能從事保理業務,保理業務到目前為止只是銀行的諸多中間業務之一。這就意味著,保理業務涉及的融資標準必須服從于商業銀行發放貸款的要求,最需要獲得保理支持的中小企業實質是被排除在銀行高高的門檻之外。康思坦認為,中國人民銀行應盡快放開對保理業務的種種限制,讓保理業務從銀行中獨立出來。
一同接受采訪的國際保理商聯合會前任主席、臺灣迪和應收賬款管理公司董事長簡茂男則認為,如果因為政策的原因,保理業務目前還無法從銀行中分離出去的話,那么,至少銀行應辟出專業力量、成立專業部門、遵循獨立的規則、進行獨立操作,這一點至關重要。
據了解,中國銀行業已經認識到保理業務獨立的重要性,有關方面正籌劃建立中外合資的專業保理公司。但因為嚴控不良貸款已成銀行業當前的頭等重要大事,人行迄今沒有放開政策限制的跡象。(劉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