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石家莊9月3日電(新華社記者梁棟)
有人提出要不斷強化我國制造業國際地位,把我國建設成為“制造強國”。然而,要想提升我國制造業競爭能力,必
須擁有相當數量、具有較高素質的技術工人。目前我國企業技術工人短缺,素質偏低,外流嚴重,已經難以適應當前需要,任
其發展下去,將難以撐起未來制造業強國的重任。
以河北省勞動、統計部門對全省不同類型企業抽樣調查結果為例,目前管理人員、技術工人、普通工人比例為0.6
:4.4:5,技術工人比例明顯偏低,總量不足。另外,據對91家企業“目前技工隊伍總量與實際需要數量差額”問卷統
計,多數企業,尤其是困難企業認為技術工人緊缺,優秀人才難留,年齡偏大,學習鉆研技術的積極性不高,部分企業甚至出
現了技術工人斷檔現象。1972年創建的山海關船廠,目前技術工人大多都已年近五十,從事崗位多是高空作業,而且苦臟
累險。盡管企業采取向一線傾斜的分配政策,仍有不少技術工人由于年齡、身體原因希望到二線工作。由于有些技術工種出現
斷檔,為完成某些重點工程,企業不得不從外邊雇請技工。
近些年,一些國有企業成了外企、私企技術工人的培訓和輸送基地,尤其是虧困企業中有學歷的年輕技術工人很不穩
定,技術尖子、技術骨干及后備人才調走不少。據保定一家國有企業廠長反映,以前企業里搞水印、雕刻的特殊技術工種的有
十多個人,近幾年,被別的企業高薪挖走4人。據調查,技術工人外流的主要原因是,勞動得不到社會應有重視。在河北省總
工會最近對技術工人的問卷調查中,在“您對目前從事的工作崗位是否滿意”的4項選擇中,填“一般”、“不太滿意”、“
不滿意”的技術工人占到54%。某國有企業技術工人反映,目前多數技術工人滿足現狀,不思進取,原因是誰學得多、掌握
技術多,誰就干活多、受累多,掙錢卻不多。不少技工反映,目前企業普遍執行的標準是給予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每月20
元至50元的工資補貼,技術高低在待遇上差別不大,起不到激勵工人鉆研技術的作用。
從記者了解的情況看,我國一些企業工人整體素質低、專業技能單一、文化程度偏低的狀況,已經影響到企業發展。
在近幾年企業發生的事故中,因職工崗位技能造成的占一半以上。有的企業由于技術工人隊伍不能適應形勢發展需要,已經面
臨有訂單缺技工的窘況。一位國有虧損企業的領導說,現在企業是沒活盼著有活干,來了活又保證不了產品質量,形成了惡性
循環。
確實,不論是從制造業占當前我國國民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的比重講,還是從將來擴大就業及我國擁有的產業比較優
勢講,未來數十年,制造業肯定是我國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來源。一流的產品需要一流的技術工人來制造。要想擴大制造業對
外貿易,加速出口產品升級換代,就需要數量越來越多、素質越來越高的技術工人。所以,全社會都應關注對技術工人群體的
培養,政府和企業要逐步建立一套有利于技術工人成長的機制,努力營造一支能夠提高我國制造業水平的技工隊伍。(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