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8月30日消息:中外資銀行的短兵相接一直是業內外關注的話題,那么外資銀行到底是如何看待這一問題的呢?花旗銀行中國區行長施瑞德認為對于外資銀行的進入不必驚呼“狼來了”,中外資銀行可以共同創造新的更大市場,一起做大蛋糕,一起分享。
據經濟日報報道,施瑞德認為如果在中國把銀行業的競爭力以1至10的數字來衡量的話,中資銀行當在9。而整個外資銀行雖備受矚目,但目前規模小,產品有限,市場份額僅占
2%左右,并不存在所謂“威脅”,即使15年后,也不會越過15%,雖然那時候基數全變了,蛋糕會大很多,收益更穩定。
施瑞德認為,外資銀行只是促進中資企業更快發展的催化劑,使中資企業更加勤奮努力。
施瑞德一再強調,外資銀行的進入,帶來的更多是合作機會而不是競爭受損。首先中外資銀行各有千秋,可以互補也可以將大家的強項結合起來雙贏;其次銀行是個虛擬市場,互動越多,整個市場擴張越快,不存在搶走市場的結局,這是個與工業品市場很大不同的市場。他認為未來幾年中,外資銀行會和中資銀行有更多合作,既有資本滲透,也有技術轉讓,還可以是介紹外資銀行的商業實踐,他已看到中外銀行合作的態勢,他認為,這是符合花旗銀行利益的好事。
施瑞德認為三年來中國銀行已發生很大變化,在很多領域提供了很好服務,有充足的資金來源,本地職工業務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他對中國金融市場的未來非常樂觀。他說,當然,目前還有很多領域中資銀行沒有去開拓,如小企業,如個人銀行業務,如果大家共同來開發這些業務,提升利潤,未來的市場將足夠大,大到能讓所有中外銀行都能來分一杯羹。
施瑞德認為這要假以時日,滿足資本市場放開和貨幣自由流動兩個基本條件。很多跨國公司將地區營運總部移至上海,但財務中心還留在香港或新加坡,就在于在上海還無法實現更高效率的資金自由流動,這同樣取決于政府的放開步伐的進程。(沈則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