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王堯
不知今天是不是溫州商人王均瑤特意選定的日子?“8·18”,在這個商人看重的日子,中國東方航空武漢有限責任公司掛牌成立。值得關注的是,新誕生的這家中國航空公司里,有著均瑤集團18%的股份。這是國內首家民營企業參股國有航空運輸業。
35歲的王均瑤,因此成為“民營資本進入航空業第一人”。盡管今天均瑤集團的總部已經在繁華的上海,但是王均瑤的成長是一個經典的溫州商人案例:一個16歲輟學的青年,最后成為讓資本“飛”上藍天的企業家。
王均瑤的故事告訴太多渴望成功的年輕人:只要敢想,只要努力,就能飛上天。
1991年,一句玩笑改變了王均瑤的生活。那時他只是一個在湖南長沙討生活的溫州小商人。
那年春節前,他和一幫溫州朋友從湖南包“大巴”回家過年。在翻山越嶺1200公里的漫長路程中,他無意中說了句汽車太慢了,一位老鄉開玩笑話挖苦:“飛機快,你坐飛機回去好了。”是啊,我為什么不能包飛機呢?想到就要努力,王均瑤就這樣邁進了湖南省民航局的大門。
經過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難,王均瑤居然把飛機包成了。這是1991年7月28日。25歲的王均瑤首開中國民航史私人包機的先河,承包了長沙至溫州的航線。一架“安24”型民航客機從長沙起飛,平穩地降落于溫州機場。
老百姓這樣評價“中國私人包租飛機第一人”的王均瑤:“膽大包天”。媒體評論說:“他叩開了自計劃經濟以來中國民航格局森嚴壁壘從不向私營企業撬縫的大門。”就連美國《紐約時報》記者也預測,王均瑤的膽識和魄力,將引發中國民營經濟的騰飛。
“包飛機”包出的第一桶金,王均瑤選擇投在了奶業。他判斷:“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一個白酒年消費量超過牛奶的國家,年人均喝奶不足7公斤。富起來的中國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愛喝奶。”1994年,均瑤乳品公司成立。今天,更多普通百姓是通過超市里的“均瑤”牌牛奶,和這個溫州商人建立了聯系。
1998年,他在家鄉溫州以平均每輛70萬元拍得了上百輛出租車的經營權。他的賬是這么算的———讓每個到溫州的人總能先見到“均瑤”。滿地跑的是“均瑤”的品牌,就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但到了2001年,王均瑤卻以平均每輛80萬元價格拍賣了百輛溫州出租車經營權。因為,王均瑤明確了發展主業———航空+乳業。
當溫州全城人都知道王均瑤是誰的時候,他卻在上海買地蓋樓,把總部搬到了這里。
30多歲的他解釋:“如今我已經四五十歲了,像溫州一些老板,這輩子吃吃喝喝都有了,一年再賺個一兩千萬元,出出國,不是挺好的嗎?可是我一到上海,就像一粒沙子掉到了一堆石頭里,太微不足道了。在溫州閉眼都認路的我,上了上海高架橋總下不來。為什么到這里?上海太像美國的紐約,它的人才資源和信息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當年輟學的王均瑤今天有個大專文憑,但他還沒夠,還在學M BA。他以為,不一定要拿文憑,但至少要學好英語。“每周都要與國際經濟界的朋友交流,本來我表達的內容很多,但翻譯一兩句就說完了。我要親自說……”
2002年,王均瑤說,在他1991年包機成功后,還有一句話是他久久不能忘記的———“當時,有記者問我,王均瑤你今后會不會組建航空公司?”
今天,8月18日,王均瑤又一個飛上藍天的夢實現了。為了這個夢,他的均瑤集團和武漢航空談判了一年多。為了這個平等競爭的夢,中國的民營企業也等了太久。
“從叩開航空業的大門到真正進入,這是一個大突破!好多民營企業的朋友打電話來祝賀,也是為民營企業的被承認高興。”王均瑤,一個普通的溫州商人這么說。
(本報北京8月18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