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洋聯盟”再搶喝中國啤酒
記者黃蓉實習生黃蕾發自上海
7月30日,世界最大啤酒生產商美國安海斯·布希公司(Anheuse-BuschCos.,簡稱AB)與擁有中國啤酒市場11%份額的青島啤酒簽署了排他性談判協議。
據了解,協議一經有關部門批準,AB將增持現有青啤4.5%的股權至25%。
目前,青啤的出口量占全國啤酒總出口量的50%以上,經過近年來的系列并購,青啤在全國17個省市已擁有48個啤酒生產廠。
作為世界最大的啤酒生產商,AB的主品牌百威已成為世界銷量第一的啤酒品牌,AB要加大在中國的投資,迅速展開在華業務,與青啤的合作被業內廣泛認為是真正的“強強聯手”。
同樣也是2002年熱辣的7月,比利時啤酒集團英特布魯(In鄄terbrew)與中國第三大啤酒釀造商珠江啤酒集團正式簽訂框架協議,英特布魯成為即將成立的珠啤股份公司的發起人之一,將擁有該股份公司24%的股權。
而排名世界第二的南非啤酒集團(SAB)2002年4月也宣布了一項向其在華合資企業華潤啤酒再投資1億美元的計劃。
此外,有消息稱,麒麟啤酒公司將在年內與設在上海周邊地區的澳洲啤酒企業和臺灣統一公司進行資本合作,擴大在中國大陸其他主要城市的銷售。
洋啤酒公司卷土重來并積極尋求與中國大陸本土有實力公司合作,成為90年代外資啤酒公司搶灘中國市場,因水土不服大部分遭到淘汰出局后,日前中國大陸啤酒市場呈現的新氣象。
啤酒業面臨洗牌
有關統計資料表明,目前中國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啤酒消費市場。業內人士預計2002年中國將會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啤酒消費市場。
面對這樣誘人的市場,早在90年代中后期已有眾多洋啤酒企業蜂擁而至。據統計,僅1993年在中國生產啤酒的外國品牌就有28個,中外合資的有92個。
但經過幾年的“群魔亂舞”后,洋啤酒企業連同當時數目龐大的本土啤酒企業開始銷聲匿跡。業內人士指出,洋啤酒撤退的原因主要是成本高、價格高,在市場占有率上沒有明顯優勢。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專家向記者表示:“這種‘本土稱霸’的現象背后有著政府保護、地方保護的隱憂。加入WTO后,如果洋啤酒企業重新殺回中國,本土公司將面臨更大的競爭。”
據統計,2001年全國啤酒本企業約500家,年產百萬噸的大型啤酒公司只有燕京、青島和華潤3家。而世界前十名的啤酒企業平均年銷量均達五百萬噸,小輩啤酒廠根本無法與之制衡。
中國啤酒業的兼并整合浪潮一時間可謂風高浪急,以青啤、華潤、燕京為代表掀起了新一輪的“大魚吃小魚”,國內啤酒市場正面臨著重新洗牌。
“土洋聯盟”各取所需
此時,一批當時迫于無序競爭而無功告返的洋啤酒果真再度探索中國市場。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批洋啤酒企業不再特立獨行,采用“土洋聯盟”策略謀求發展的迂回戰術。
AB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長PatrickStokes說,從戰略上說,中國是一個重要的全球啤酒市場,公司迫切希望在這一市場中占據有利地位。南非啤酒公司則稱,“在非洲的經驗告訴我們,與一個強有力的當地合作伙伴一起進入一個新市場是非常有益的。”該公司還表示,它將從資本市場抽吸更多的資金投資中國。
而青島啤酒公司董秘袁璐向記者表示,選擇AB主要是看中其管理著旗下48家企業的成功經驗,青啤在保持產品口味一致性方面技術還不成熟,AB可以在管理、技術、人才等方面為青啤帶來借鑒。
興業證券酒類行業的一位分析師向記者表示,除了資本優勢,“洋啤酒”企業擁有更為重要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優勢。要面臨國際競爭的國內啤酒及早與外資合作,好處不言自明。
《國際金融報》(2002年08月02日第八版)
熱力推薦摩托羅拉 三星 三菱 松下手機圖片專區,最炫、最酷、最流行!
和心愛的她養個短信寶寶,體驗浪漫虛擬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