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隱隱14日北京報道】“今夏空調還能火嗎?”面對遲來的夏季高溫,空調廠商們心里仍在打鼓。眼看離空調銷售旺季結束只有不過10來天的時間,對于急待解套的空調廠商,一場關乎生死的比拼已經開始。
靠天吃飯的空調企業早在2、3月份就打好的如意算盤,在今年的涼爽初夏中徹底落空。即便近日天氣又熱了起來,在商場仍是問價的多掏錢的少。昨天是周六,記者在某商場了
解到其空調銷售量所有品牌加起來也不過10套。拿蘇寧集團副總裁孫衛民的話說就是“今年是空調業的災年”。
今年空調業的壓力主要來自庫存。上半年,中國國內空調行業的工廠庫存和流通庫存合計超過了1000萬臺,創下了業內前所未有的庫存高峰。進入3月份,部分地區的市場銷售活躍,加上“五一黃金周”呈現巨大需求態勢,各廠家由此相繼實施增產計劃。然而,天公不作美。4月至6月下旬,全國大部地區的強降雨過程使空調銷售嚴重受阻。華東地區除6月中、上旬銷售較好外,其余時間也沒有大的需求增長,廠家銷售不利,庫存大增。
同時,業內人士指出,國內空調庫存壓力,也與廠家在中國加入W TO后紛紛制定擴大出口計劃有關。國內廠家和在華外資企業均瞄準空調出口市場,使今年上半年中國空調出口達到550萬臺,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8%。但是在這股出口熱潮中,國內廠家今年上半年的空調出口量僅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而中國空調出口急劇增長主要來自外資企業,上半年外資企業的出口量占全國出口總量的58%。
另外,壓力也來自跨國公司紛紛加大在中國的空調生產力度。日本的日立、三菱、富士通將軍,美國的飛達斯等知名品牌的空調生產商已紛紛在上海、浙江擴產。除看重生產的低成本外,他們對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空調消費國這一巨大市場更是興趣有加。這必將加大對國內市場的爭奪。
由于空調旺季集中在6月底7月初,并且7月的銷量占到全年空調銷量的40%,據悉,為抓住最后的機會,7月廠家將競爭重點轉到渠道促銷上面,紛紛出臺優惠的政策極力拉攏經銷商,爭取大量出貨,“給消費者一個驚喜。”(15D1)
價格仍是殺手锏
【記者李銳北京報道】對空調廠家來說,不可抗拒的氣候因素,已經不能成為空調企業搶奪市場的主要因素了。
那么,決定市場占有率的因素到底是什么,是技術?是品牌?還是價格?抑或是促銷活動?
據了解,一些品牌的空調在整個行業不景氣的大背景下卻迎來了銷量的“豐收”。據悉,今年1至6月份,奧克斯空調銷量已逼近120萬套,業已完成整個年度計劃的80%,增長幅度幾近于去年同期銷量的一倍。奧克斯將自己的成功歸功于“質優價平”的戰略實施。
空調的技術壁壘并不高,空調企業基本上都是通過采購零部件裝配整機,即使海爾這樣已經穩居行業主導地位的企業,它的產品也是通過采購進行組裝生產。看來,技術并不能成為決定性的因素。
當前我國空調市場共有近400個品牌,品牌集中率較低。據零點調查公司對未來一年可能購買空調的消費者進行的一次調查顯示,海爾空調憑借所實施的規格多、型號全、產品結構多樣化戰略,確實吸引了不同層次的消費者的注意力,以28.8%的選擇率高居榜首,其它諸如日立、格力、三菱、美的均只有8.4%-7.2%的水平。
另據零點的調查顯示,在消費者選擇空調的時候,價格(52.7%)、售后服務(52.1%)、產品的使用效果(50.0%)成為消費者最為看中的三大因素;其次品牌的知名度(38.3%)對消費者的購買決策也有很大影響。可以看出,合理的價格,高品位的、高質量和高標準服務的空調產品將成為消費者的首選。
廣州松下空調器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宋木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現在的中國消費者已進入“理性消費”階段。這種情況下,即使廠家們在產品中加入了各種各樣的附加值,并進行轟轟烈烈的廣告宣傳,但如果產品價格與消費者的價值判斷標準不能統一,也是難于促銷的。如果廠家實行打折促銷,一味強調其低價格,但如不能達到消費者所認定的“價格底線”,也不會取得好的效果。
多年來,國內空調行業一直被分成四大陣營,這幾個陣營便是以生產規模、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來區分的。在空調業,行業的新秀們率先挑起了價格戰火,使得老的知名品牌感受到了很大的壓力。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低價策略必將使整個行業的清洗提前到來。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陸刃波認為:當前空調生產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最有效手段仍然是最大限度地降低生產成本,來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當前我國空調市場的價格戰在今明兩年還會愈演愈烈。
中國家電市場聯合調研課題組的專家認為,預計到2005年后,我國的空調市場將進入平穩發展期。那時空調在城市居民家庭的普及率將達到60%以上,國內市場銷售量將穩定在1500萬臺左右。(15D2)
1000萬臺庫存創新高
【記者綦書環北京報道】一份剛剛披露的統計報告透露,2002年1-6月中國國內空調市場需求總量約為600萬臺,和去年同期700萬臺的市場需求量相比,下降了15%。同時,整個行業的工廠庫存和流通庫存合計超過1000萬臺,創下業內前所未有的庫存高峰。
去年,國內空調市場主戰場因遭遇“涼夏”導致各大品牌損失慘重。因此,多數空調企業都把希望寄托在今年———他們推算,今年應該是天氣炎熱的“大年”。為了在“大年”把失去的市場份額找回來,幾乎所有空調廠家都對今年的產量做了不同程度的“大幅增長”的預算和安排。
然而,始料不及的是,一進入5月中旬,老天變臉了。從5月開始一直持續到6月份,華南地區陰雨不斷,中國西北、南方地區洪災不斷,華北地區先是涼爽初夏,后是陰雨連綿。各空調品牌的銷售相繼陷入低迷境況,庫存量迅速增加。
從6月中旬開始,嚴峻的態勢迫使各空調企業先后限產,許多企業甚至停產,上游壓縮機廠也已基本停產。而按照空調業慣例,以往這時正是企業加班加點出貨的時候,都是天氣惹的禍。
今年年初以來,國內各大空調廠家都制定了積極的出口計劃。今年上半年,空調出口臺數達到550萬臺,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8%。然而,其中外資企業出口量就達到320萬臺,占出口總量的58%,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8%以上。當初制定積極出口計劃而擴大生產的國內廠家空歡喜一場,這也是導致今夏空調庫存急劇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庫存猛于虎”,一位空調行業資深人士頗為感慨。高達1000萬臺的空調庫存總要尋找出路。不管是內資企業,還是在華的合資和外資企業,降價幾乎成了唯一制勝的法寶。(15D3)
目擊者,親歷者,見證者,知情人――《焦點訪談》期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