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鉆交所無奈百億大餐
鉆交所進退失據,起因于對稅收政策的不同理解。“用腳投票”的結果表明,折中方案沒有競爭力。
在經歷了近2年有場無市的?尬之后,6月1日,上海鉆石交易所(以下簡稱鉆交所)終于
啟動,70多家會員企業可以進行境內外鉆石貿易。
啟動的標志之一是可以開具增值稅發票。
但這個消息并沒有帶來利好,鉆交所依然空空蕩蕩。業內人士分析說,如果不從根本上重建國內鉆石業的游戲規則,鉆石交易所依然前途難卜。
折中方案沒有競爭力
來自國際鉆石集團戴比爾斯的統計數字表明,1995年中國市場的鉆石消費額為24億元人民幣,到2001年該數字達到145億元。
1997年,上海市政府向國務院提出申請成立鉆交所,并于2000年2月拿到批文。
但是上海市政府還要邁一道坎,那就是稅收政策。
我國鉆石年產量僅2萬克,必須大量進口毛坯鉆,而毛坯鉆的進口需交納包括關稅、增值稅、消費稅在內總計33.9%的稅費。
高稅收導致了鉆石走私的猖獗。據估計,國內鉆石市場95%以上都是走私鉆石。
上海市政府要想改變這種狀況,把鉆石企業吸引到鉆交所進行正規交易,關鍵是必須拿到特殊的稅收政策,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2000年9月28日,上海市政府向國務院提交了《關于建議調整國家鉆石交易稅收政策的請示》,建議取消毛坯鉆進口關稅、進口環節的增值稅即征即退、免征消費稅并將其移至零售環節征收。
2000年10月27日,在還沒能爭取到新稅收政策的情況下,上海鉆交所掛牌開業。當時的預計是,1年內所內交易額能達到2億美元。
然而,新稅收政策遲遲不見下文。在接下來1年多的時間中,鉆交所處于停滯狀態。
直到2002年1月1日,新的鉆石交易政策才艱難出臺:毛坯鉆關稅由3%降為0;消費稅后移至消費環節,稅率由10%降為5%。而17%的增值稅則維持不變。
這個方案近乎折中,因為“無論和走私成本還是和國外鉆石交易中心的政策相比,新政策都沒有競爭力”。
業界用腳投票的結果是,今年5月份之前,上海鉆交所的進出口鉆石交易僅用保證金和保函形式作過7單,交易量為1160.56克拉。
減稅與增稅之爭
鉆交所的建議之所以沒有被完全采納,主要是國稅局一直不愿松口。
國稅局的顧慮是,減稅是否會造成稅收流失?
對此,鉆交所的回答是,減稅反而會增加稅收總額。
聯合管理辦公室主任方雄的解釋是,以2001年為例,國內鉆石銷售總額為145億人民幣左右,如果按過去的33.9%稅率征收,應該有49億左右財政收入,但實際上國家收到的稅僅500多萬。
因此,如果進口稅收降到比較合理的10%,大部分企業都會正常交稅,那么可以有14.5億元左右的稅收額,而且這14.5億還僅僅是進口環節的增值稅,不包括零售環節的消費稅。
走私鉆石的稅收成本是8%上下,如果把進出口環節的增值稅降到10%,那么大部分企業不會鋌而走險。
據業內人士透露,去年上海某鉆石飾品有限公司因為走私,被罰款1000萬人民幣;今年上海的一家金店因為同樣的原因也被罰800多萬。
但是,鉆交所的這個理由最終并未打動國稅局。
國稅局曾經考慮過一個折中方案,將17%的增值稅后移至消費環節。
但這個方案同樣令國稅局擔心,因為“移到后面就收不上來了”:零售商以打折、降價等為條件,不向消費者開具發票,只出具內部收據和質量證書,很容易成功交易并逃稅。
鉆交所能走多遠?
從5月下旬到6月份,鉆交所完成22單交易,截至6月30日,交易總額達到1768.04萬美元。
“最關鍵的是,在不到2個月的時間內,我們已經征收了近600萬人民幣的增值稅。而以前,全國每年毛坯鉆的關稅、增值稅、消費稅三稅相加總額也才500多萬元!狈叫壅f。
而70多家會員則顯得憂心忡忡。上海昭輝鉆石有限公司的王娜說,昭輝今年3月份進場以來,還沒有任何進出口交易。
實際上,有兩種商家更愿意到鉆交所進行交易:一是最近被查處過的商家,二是對某些高級鉆石需要出具美國寶石學院鑒定證書的商家。但前者多是為了應付工商、稅務,而后者比例甚小,交易量都是杯水車薪。
一份鉆交所內部資料稱,鉆石企業普遍持觀望心態,會員企業多是在境外交易后再通過鉆交所進口到國內。
事實上,留給中國的時間已經不多。由于歐美鉆石加工成本偏高,鉆石加工業正在向東南亞轉移。今年初,印度宣布毛坯進口全部免稅----對中國鉆石業來說,這是個壞消息。
附:上海鉆石交易所大事記
目擊者,親歷者,見證者,知情人――《焦點訪談》期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