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豪門只是價格問題,并沒有影響中國啤酒業老二的戰略布局。但僅僅資本的布控,難免令人不對寧高寧的手腕質疑
本報記者劉冬
華潤身上一向不乏媒體的目光,通常也表現出任人評說的氣度,但近來它卻坐不住了
。坊間華潤啤酒收購豪門失敗的傳言令它不滿,華潤啤酒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群終于站出來說話:華潤并沒有在收購豪門上失分。
有關達能撤資豪門啤酒的說法在業界已經傳言很久,一種最普遍的說法是華潤將接棒達能。但就在6月4日,法國最大的華人企業陳氏兄弟公司突然對外宣布已經成功收購了達能在豪門的所有股份,并且雙方已完成所有的收購手續。
豪門啤酒1996年與達能合資的時候總投資為6億元人民幣,年產啤酒30萬噸,是中國河北省最大的啤酒企業。陳氏兄弟公司那時擁有該集團10%的股份。華潤與達能在豪門啤酒的問題上分道揚鑣,被外界渲染為華潤啤酒收購豪門失敗。
與達能談崩,陳氏跟進
事實上,華潤啤酒與達能溝通始于兩年前。
由于在啤酒市場難有作為,產量位于世界啤酒前20位的達能決定放棄,轉向其現有三大支柱:奶制品、水制品和餅干。
早在2001年上半年,達能就將集中在法、比、意三國的啤酒業務組成新的釀造公司售出。因此,中國的啤酒業務也在退出之列。
恰巧此時,急于整合啤酒市場的華潤也希望用自己旗下的廣東省知名品牌怡寶純凈水來置換達能下屬的豪門啤酒。在一開始與達能的談判中,雙方達成了一項保密協議,實際上就是排除了第三方的介入。但由于價格問題,雙方沒能談攏。
但華潤啤酒沒有放棄,轉向武漢的東西湖啤酒(簡稱東啤)——它也是達能運作的項目。
上世紀90年代初,達能投資3.2億元與武漢東西湖啤酒股份公司合資,擁有60%的股權。
目前東啤的年產能已達40萬噸,產銷量30萬噸左右,連續13年位居湖北省同行業榜首。
按照華潤的意思,將東啤和豪門作為一攬子計劃捆綁起來與達能談,潛臺詞就是“在價格上將不做太大的計較”。但達能似乎沒有聽懂,堅持與東啤單獨談,豪門和怡寶的置換作為另外的項目。于是華潤就先和達能談判東啤項目,在今年3月順利接手東啤后,轉而回頭談豪門的歸屬。
而在長時間的拉鋸戰中,豪門和怡寶兩個企業內部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一方面是華潤的怡寶發展順利,銷售和利潤增長較好,華潤已不想從純凈水中退出;另一方面,豪門的經營狀況這兩年卻下降得很厲害,它的設備狀況與華潤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未來華潤還要破費進行改造。這樣,雙方差距就更大,于是談判迅速結束。
華潤一直認為談判無果只是價格問題,并不是收購失敗,華潤和陳氏之間也并不存在競爭關系,因為在當初的保密協議中,只有達能和華潤兩方在談。陳氏是在華潤退出之后才進來。
更何況,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華潤沒有能夠收購豪門,卻購得了東啤。湖北九省通衢,其戰略作用甚至超出了華北的天津等地。
除了資本,還有別的?
事實上,當這個懷揣資本利劍的大鱷鯨吞南北30家啤酒廠,以近400萬噸的產能一舉成為啤酒業“老二”時,就有輿論稱,華潤對啤酒市場格局的布控,是資本對品牌的暫時勝利,而資本并不是萬能的。
面對質疑,寧高寧曾表露過這樣的心情:“認為我們只是有錢,沒有管理,是對我們不了解。”他想說的是,在資本光輝之外,華潤還具有著一個強勢企業的戰略設計和管理技術。
因為在國際資本市場的監視下,華潤必須遵循著收獲——贏利——回報股東的原則行事。在華潤的決策者看來,并購的目的就是為了整合。據王群介紹,華潤啤酒每年都要做一項頗為龐大的工作,就是將中國所有主要省份按照一定的指標進行綜合評估,分為優先進入區域、可以進入區域和暫不進入區域,之后再依此指定收購戰略。
華潤的整合不僅僅是資金注入。寧高寧曾對媒體說:“我們真正帶進去的東西,一是資本,更換了設備,提高了產品質量;二是體制優勢,華潤出身香港;三是專業管理能力,我們收購后,90%的企業要換一把手,換上的人很多就是我們招來的職業經理。”
王說,從華潤來講,啤酒是作為一個行業進入的,不是短期行為,所以,華潤投資啤酒行業的8年間,股東沒有從境內拿走一分錢,它所有的現金流量都放在了國內。整個用來并購的資金不到40個億,但用于改造設備、提高生產效率差不多已經花掉了15億元,這和只做并購的企業不一樣。
不做品牌“空降”
至少目前,華潤還沒有形成一個叫得響的全國啤酒品牌。據稱,華潤內部有個思路:東南西北四處播種,適當時再連起來。這個思路的核心在于品牌“滲透”而非品牌“空降”。寧高寧認為,中國的消費文化最終會形成全國品牌。啤酒企業的價值應該更多地體現在品牌上,而不只是機器設備上,特別是長遠價值,大麥消耗了,沒有了;水電消耗了,沒有了;而推廣費花掉了,卻會形成比它的費用更高的價值。
目擊者,親歷者,見證者,知情人――《焦點訪談》期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