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郭曉軍
“北京每天大概有30—40個左右的保單被香港的外資保險機構簽下。”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郝演蘇6月27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這位中國權威的保險學者透露,去年香港壽險市場大約有1/3的保單來自內地,而香港的外資保險公司迄今為止沒有一個獲準在內地銷售保單。
洋保險暗地搶灘
盡管直到今年6月份,北京保險市場才迎來第一家洋保險———美國友邦保險公司。不過,一些北京居民對洋保險已經并不陌生了———一些未經中國保監會許可的外資保險公司通過種種渠道向北京市場銷售各類壽險保單已是保險業內公開的秘密了。據了解,私自進入內地保險市場展業(賣保險)的保險公司主要是在香港和澳門的外資保險公司。新華社的資料顯示,這些海外保險機構近些年在福建的晉江、石獅及廣東的汕頭、中山、深圳等地招攬業務,搶灘吸保已取得“驕人”成績:每年單從福建泉州等地收取的保費就高達上億元。
同內地合法的保險公司相比,港澳保險機構在內地搶單,選擇的客戶群主要集中于高收入的私人業主等富裕人群,所簽多是年繳保費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元的大額保單,據中央財經大學保險系主任郝演蘇教授稱,這些地下洋保單保費至少是5萬美元以上。在廣東中山、汕頭、珠海等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除海外保險公司業務員偷偷推銷其人壽保險外,前些年還出現一些未獲準入的海外保險機構以各種隱蔽手段,乘內地保險市場監管力量薄弱之機,潛入這些地方非法開展保險中介活動,在當地招募業務員展業。郝演蘇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透露,去年香港壽險市場1/3的保單來自內地,而迄今為止,香港地區沒有一家外資保險機構獲準在內地營業,也就是說,由內地流入香港保險市場的地下保單竟占到香港壽險市場的三分之一。郝教授還透露,在北京市場,平均每天有30到40張保單被香港的外資保險機構簽下。
外部攻城 內挖墻腳
由于內地保險公司因外匯管制還不能承做美元保單,無法滿足這類人士的需求,由此引起一些到內地工作的外籍人士必須在港澳保險公司購買保險。不過這種方式慢慢地演變為一些在外企工作或與外籍人士接觸較頻繁的高級白領。郝演蘇教授介紹,這些高級白領,或者有海外親屬關系的,以及滿世界坐飛機出差的人士已成為這些地下洋保單的主要客戶群。而北京目前已成為國際跨國公司駐扎最密集的城市,為數眾多的高級白領們自然成為外資保險公司眼中的一塊大肥肉。
因為這些外資保險公司在內地沒有獲得經營牌照,而內地又有這么大的市場需求。因此,這些外資保險公司通過各種手段向內地輸出保單。香港法律規定不保護在香港管轄以外地方簽署的保單,因此,這些保險機構多派業務員來內地進行推銷,然后在香港成交。許多保險公司通常采取組織這些準客戶去香港旅游的方法,在香港將保單一手簽訂。去香港的路費均由保險公司支付。更為厲害的是,這些保險機構已漸漸盯上內地保險公司的王牌業務員,通過這些手中握有大量優質客源的業務員,地下洋保單的拓展速度得以提速。“內地居民在香港買保單并不違法,不過,這些沒有營業牌照的外資保險機構在內地的推銷活動卻是違法的。”郝演蘇指出。
中資保險暴露軟肋
盡管中資保險公司近年來在保費規模和機構擴張、產品開發方面均比前幾年有大幅度地提升。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迄今為止,所有的中資保險公司均沒有開設外幣保單業務。
郝演蘇教授進而指出,有那么多的人在購買這種保險,從另一個方面說明我們內地的保險市場是存在一些問題的。首先,內地保險公司至今沒有開設外幣壽險保單,這樣對那些長期去海外工作或學習的人來說十分不方便,再加上我國保險公司在海外的經營網點奇缺,使保險賠付成為難題。對此,郝演蘇建議中國保險監管機構應該允許中國的保險公司開設外幣保單。二是允許中國保險公司出國設立機構,增加網點。郝演蘇認為,目前采取與海外保險公司建立戰略結盟關系是比較現實的途徑。
地下洋保險暗流涌動已引起了中國保監會的重視。中國保監會國際部主任孟昭億指出,近期某些香港保險機構特別是壽險機構未經我國保險監管部門批準,頻繁到深圳及珠三角地區開展保險業務,是違反我國現行金融法規的嚴重違法行為。
6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頒布了《外資金融機構駐華代表機構管理辦法》,該辦法對未經央行批準擅自設立外資金融機構駐華代表機構,由央行依法予以取締;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且5年內不受理其提出在中國境內設立代表機構或其他營業性機構的申請。
盡管如此,地下洋保險仍然在內地與港澳之間流動,因為這塊市場太大了。當然,隨著中國保險市場的日益開放,更多的外資保險公司將體面登場,到時候,地下洋保單必然日益減少。不過,正如郝演蘇教授指出的那樣,只有中資保險公司做強做大了,填補了外幣保單這塊空白,相信地下洋保單會越來越少,而這個時候正是中資保險公司壯大和成熟之時。
《京華時報》(2002年7月1日第A23版)
動感短信、閃爍圖片,讓您的手機個性飛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