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吳江
市場淡靜時即便一點風吹草動都會引人注意,近期業界對科龍電器將出售空調業務的傳聞甚為關注即是如此。不過,在前日參加了股東大會后,空調科龍電器董事長顧雛軍以“沒這回事”親口回應了傳言。誰都可以把顧雛軍的這句話看做外交辭令,但眼下種種跡象表明,同時身為科龍電器和格林柯爾老板的顧雛軍,在廣東科龍基地之外,又在忙著排兵布子
……
北上江西再設廠
體現顧雛軍“野心”的,是格林柯爾近期在江西投下的重金“炸彈”———旗下格林柯爾資本有限公司總投資3.6億美元的“格林柯爾科技工業園”現已正式簽約入戶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這是目前江西最大的招商引資項目。江西有關方面稱,格林柯爾落戶南昌不僅帶來了首期3.6億美元的投資,而且會形成一個產業鏈,當格林柯爾科技工業園產值到了100億元的時候,配套企業的產值將達到80億元左右。
盡管顧雛軍對新項目幾乎未透露任何信息,但從種種渠道得來的信息顯示,根據雙方協議,格林柯爾公司在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首期購地2500畝左右,項目計劃在今年10月份前動工建設,明年3月份正式投產后逐步形成40億元銷售額,2006年形成100億元的生產規模,年產世界新型環保空調器150萬臺。
投下重資一場賭?
目前國內空調產銷矛盾非常尖銳:2001年國產空調2313萬臺,銷售2267萬臺,年末庫存達226萬臺,比年初增長26.2%。而在業界,相信至少有500萬的庫存空調的人士不在少數。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隨著近幾年國內的空調生產廠家猛增,產品的同質化問題隨著產能閑置的增多越來越嚴重,空調市場供大于求矛盾突出。
面對如此嚴峻的市場,顧雛軍仍砸下巨資顯然帶有豪賭的意味。“規模化是很重要的。”迄今為止,身為決策者的顧雛軍只用了這樣一句話作為進行整場“豪賭”的說法。科龍電器副總裁嚴友松昨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這個決策實際上是一種市場策略,預示著科龍要將空調進一步做大。
據了解,目前科龍電器空調產能為230萬臺,而國內空調行業的前三名海爾、格力、美的去年銷售量均在220萬臺以上。嚴友松透露,截至5月底,科龍空調的銷售量已達到去年全年水平,今年的目標是銷售150萬臺,而科龍空調在未來一到兩年內的目標是進入三甲,現有生產能力顯然是不夠的。
做大空調拼海外
顧氏是在“豪賭”嗎?業界人士認為,可能支持其決策的還有來自市場的原因。拓展海外市場一直是顧雛軍想要做的心頭大事,有消息稱其南昌基地所生產的環保空調相當部分將以外銷為主,這是顧氏要在空調領域做大做強的一個重要砝碼。
選擇江西南昌建設龐大生產基地,也是頗有考慮的。到華南地區甚至出口港澳距離很近,而江西毗鄰華東,具有有效輻射內地市場的便利條件;在勞動力、土地等成本方面也具有相當的比較優勢。對于降低空調成本,應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記者手記:顧氏懸念:另起爐灶?
客觀地講,在今年乃至今后的空調市場格局中,科龍空調要保住在二線品牌中的領先地位或沖進三甲,面臨的困難超過以往任何時候。格林柯爾投巨資在南昌打造環保空調生產基地,廣東科龍電器將處在一個什么樣的位置?這個問題眼下引起了各界高度關注。
在市場方面,科龍電器副總裁嚴友松認為,雙方不會出現兄弟相爭的場面。因為格林柯爾在南昌的基地應會以生產出口機型為主;即便是在國內,與科龍、華寶也是在一個大的集團下相互配合出擊市場,產生強有力的協同效應。對于新的基地會否使用科龍品牌,嚴友松很謹慎地表示應該不會。但如果以新的品牌沖擊市場的話,樹立品牌的時間和成本是否過高?這是一個懸念。
另外,顧雛軍同時作為兩個企業的老板,要稱霸空調業,整合科龍與格林柯爾的資源勢在必然,那么新基地所需資金、技術、人才會不會從廣東科龍抽調?新產品出來后是否需要借助科龍現有渠道進入市場?尚有太多的疑問需要解答。(吳江)
目擊者,親歷者,見證者,知情人――《焦點訪談》期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