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單繼林 劉樹鐸
“加速發展我國現代物流產業,是提升宏觀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率,更好地應對加入WT0后面臨的國際國內競爭的需要。”這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士銓在日前舉行的“中國國際物流高峰論壇”上說的一番話。
物流經濟發展問題頗多
上海海運學院的徐金玲說,目前我國物流業的發展還存在不少問題:沒有規范的物流定義和物流用語,物流與產業發展不相協調,物流產業效率低下,物流企業競爭力也很缺乏,尤其是基于電子商務發展而產生新的“物流瓶頸”。
徐金玲強調說,這些問題已不再是單個企業的問題,而是關系多方面的宏觀問題,政府在現代物流中應該發揮自己的作用,應著重培養現代物流業,使之成為新經濟增長點和“第三利潤源泉”。還要創造現代物流發展的宏觀環境,培育和發展現代物流市場,鼓勵競爭,支持企業聯合,解決好物流與環境和城市發展的矛盾。
張士銓說,我們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對物流要素進行整合,用信息技術提升傳統物流的檔次和水平,擴大從制造到零售中間的配送中心的地位,減少倉儲環節,形成新的流通模式。但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信息產業和信息技術憑借其技術特點和廣泛的社會需要,得到了快速發展,而資金流尤其是物流,卻由于存在體制和基礎設施上的某些障礙而不能適應供應鏈中流通環節附加值增長的趨勢。據估計,現在我國流通過程中所需成本大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5%以上,而發達國家如美國已減至10%。
對物流產業中存在的障礙問題,張士銓認為,由于現階段體制上的弊端,各部門從上到下一統到底,都有自己的物流體系、物流設施和資源,各部門為了各自的利益而難以形成物流合力,更不可能做出統一協調、能夠得到貫徹實施的物流發展戰略。
另外,地方保護的盛行也人為地阻礙了正常的物流運動。從本質上看,物流是一個“橫向”的運動,是各行業各部門由于分工而產生的經濟聯系的需要。現在物流發展的最大瓶頸就是體制,這個問題不解決,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發展一枝獨秀的局面將不可能持久,因為它不能起到帶動和改造其他產業尤其是傳統產業升級的作用。
張士銓分析說,在將來不長的時間內,我國將形成“制造業中心”地位,但這一地位就會和物流效率低下形成新的矛盾;以提高效率為目的的重整物流資源的問題就突出在我們面前;另外,我國雖已具備在總體上看相當可觀的物流基礎條件,但與經濟發展要求,實現物資高效率無障礙流動,與發達國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技術與管理水平低,物流作業效率不高;各種物流要素之間難以有效銜接和協調發展;信息應用技術水平低,系統建設滯后;交通運輸總體規模相對小,人均運輸密度網程度低。
另外,張士銓還認為跨國公司的競爭優勢與我國企業物流管理落后的矛盾將使我們面臨極大的挑戰。國際物流公司尤其是那些因市場不開放而等待已久的公司大舉進入中國,將使我國物流這個規模巨大、利潤空間極其廣闊的市場競爭空前激烈。
中國外經貿企業協會副會長蔡家祥說,隨著我國城市化的加速,社區化服務的完善,物流配送到社區,到門到戶這種“個性化”要求也會日益增強,需求的多樣化與物流配送方式也產生了新的矛盾。目前大多數的生產企業對現代物流服務的需求特別是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務的理性認識還不足,很多企業為了防止肥水外流,仍保持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擁有自己的倉庫和車隊。由配送中心根據顧客要求進行配送的商品品種很少,不同公司雖有自己的配送網絡,但批量大品種少,從整體上看并不經濟。
多方整合發展物流經濟
張士銓認為,我國物流產業發展的最大瓶頸是體制問題,而體制問題的核心即政府、企業和行業協會各自應承擔的職能、權利和利益的劃分和平衡。在物流產業經營上,應該按照市場規律和物流發達國家的經驗,全部由企業自主經營,政府負責制定政策措施、法律法規,規范企業經營的外部環境。
在體制建設和職能劃分上,張士銓建議“應該早做規劃”,比如怎樣打破部門分割格局,避免重復建場和條塊對立等,為物流產業的健康發展指明方向。有的可采取國家投資、企業經營、合理分利的做法。還需要有一個高層次的物流領導小組協調全國范圍內物流資源的重新組合。按照物流一體化要求,需要由專業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來進行重組,這比“穿新鞋走老路”要劃算得多。
張士銓認為,中國的物流企業可以廣泛的吸引外資。要在外資與內資的競爭中,努力提高我國的物流企業(包括合資經營)的國際競爭力;對于競爭型行業,應完全放開,使內資與外資、國內與國際企業全面進入參與競爭。有條件的物流企業可以且應該同跨國公司結成戰略聯盟,以推動我國物流產業迅速成長,使開放和競爭有序展開。同時,政府對物流企業的支持更多地應在政策環境的建設上而非資金。打造一種競爭格局,制定一系列競爭規則,并在政策上給予保證,將是今后我國物流產業發展中政府的工作重點。
動感短信、閃爍圖片,讓您的手機個性飛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