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亞金融危機幾乎使得整個東亞地區國家銀行體系陷于崩潰的五年后,這些國家主管金融改革的政府部長們向《財經》講述五年間艱難重組的經驗和教訓。
特約研究員:許思濤 記者:王曉冰 李樹鋒 官青 朱曉超
第一篇:《韓國復蘇》
第二篇:《泰國:重新測速》
第三篇:《菲律賓:第二次金融重組》
第四篇:《印尼:依舊艱難時世》
后記一:《以韓、泰、印尼、菲律賓為鏡》
后記二:《亞洲金融危機大事記》
前言
5月12日謝幕的第三十五屆亞洲開發銀行年會上,始終彌漫著對中國經濟的樂觀情緒。來自東亞國家的財政部和央行巨頭們在會上交換的大多是對中國增長的贊美之辭。
然而,閉幕之時,媒體披露了國際著名信用評級公司標準普爾(S&P)的估算:中國的銀行系統不良資產超過中國官方數字的一倍(此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披露,按五級分類,中國的銀行系統呆壞賬率接近30%),銀行新貸款的質量同樣令人擔憂。標準普爾警告,中國必須迅速解決金融系統中的嚴重問題。
在贊美與警告的兩極背后,橫亙著所有東亞金融家與監管者們最真切的回憶——1997年開始的東亞金融危機——東亞國家們在經歷類似中國的多年高速增長后,遭受重大挫折。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許多國家多年的經濟發展成果蕩然無存,被迫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條件苛刻的援助。
如今,五年過去了,這些國家們是不是已經走出了昔日的泥淖?哪些新問題呈現出來?對處理這些問題特別是金融系統的問題有著什么樣的打算?《財經》記者專訪了前來上海參加亞行年會的韓國、泰國、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四國主管金融改革的政府部長們,推出有關這些國家金融改革的第一手報道。
看看別人治病用的藥方是否靈驗,我們期待著能夠對沉疴已久的中國金融系統有所裨益。泰國、韓國、印尼的經濟系統都曾先后被金融危機沖垮,都接受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大量援助,但由于每個國家原本的體質不同,病因不同,相似的藥方產生了不同的療效。為什么韓國復蘇如此迅速?為什么韓國消費熱會在惡劣的外部環境下持久?為什么泰國現在寧愿犧牲經濟增長速度,也不愿重背外債?為什么“亞洲病夫”菲律賓能重獲投資者青睞?為什么解決印尼金融危機最終要政治、經濟改革并行?我們的專訪從這些疑問一一開始。看看別人治病用的藥方是否靈驗,我們期待著能夠對沉疴已久的中國金融系統有所裨益。泰國、韓國、印尼的經濟系統都曾先后被金融危機沖垮,都接受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大量援助,但由于每個國家原本的體質不同,病因不同,相似的藥方產生了不同的療效。為什么韓國復蘇如此迅速?為什么韓國消費熱會在惡劣的外部環境下持久?為什么泰國現在寧愿犧牲經濟增長速度,也不愿重背外債?為什么“亞洲病夫”菲律賓能重獲投資者青睞?為什么解決印尼金融危機最終要政治、經濟改革并行?我們的專訪從這些疑問一一開始。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