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業內人士對銀行的不良資產狀況早已心知肚明,但是對于普通百姓來說,銀行在心目中的形象始終是“富有”的。不論在大都市還是小縣城,銀行大樓總是最氣派的,在銀行工作的人,也是讓人羨慕的。銀行的總體實力無可置疑,但也有壞賬和不良貸款。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兼金融研究所所長謝平日前透露,在今年6月或者8月份,四家銀行將按有關規定披露2001年經營信息。
他是5月10日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舉辦的“中國-西班牙國企改革研討會上”說這番話的,并不是一次非常正式的新聞發布,但可以相信,謝局長是不會隨便開這個玩笑的。
信息披露對于西方銀行業已經是很正常的事情,央行對此也早有意向,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一年前在參加中國國際投資論壇時就有承諾,國有銀行要加強信息披露提高金融體系透明度。既然央行有決心讓國有商業銀行上市,那么就得加快改革,加速建立現代商業銀行的運行機制。如果不公開披露公司業務狀況,就無法滿足作為上市公司的基本要求,因此,突破點是必須先讓傷口見太陽。
雖然自揭傷疤是件痛苦的事,但其中也并不是沒有甜頭。2001年,中行行長劉明康在東京首次提起了中行的“不良資產”問題,結果反映強烈,“說實話”的中國銀行給外界留下了不錯的口碑。也許正是因為這探明了水有多深,今年年初,中行按國際慣例要求公布了年報,而連鎖反映是,4月29日,工行在《金融時報》全文披露了2001年的不良資產和收益。
謝平指出,這不僅僅是會計問題,而是制度問題。建立信息披露制度,說明四大在透明度方面已經開始突破,接受了由于透明化所帶來的風險和好處。
目前,除中國銀行正在操作中銀香港上市事宜外,近日提及上市問題較多的當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工商銀行行長姜建清近日表示,工行準備用五年左右的時間解決不良資產問題,優化公司治理結構,推進股份制改革,并爭取于2006年末上市。他同時也指出,上市不是目的,主要是通過優化公司治理結構來改善公司經營狀況,全面提升公司質量。多年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運轉的銀行觀念、體制、管理、隊伍素質、科技水平等很多方面都已經不能適應經濟轉軌時期的要求,追求上市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這些方面的改革和優化過程。最近工行主動按照國際同行的五級分類標準公布了資產質量狀況,這是向規范化運作邁出的第一步。工行已經聘請了國際著名的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對上海和浙江分行的資產質量和經營狀況進行了審計,今后還將擴大審計面,并最終涵蓋全行。
看來,央行拋出的“上市”這一誘惑讓國有銀行加快了改革的速度。吳曉靈在去年的估計是,準備用兩年時間使國有銀行如實披露不良資產狀況和財務狀況,用3至4年的時間,使所有存款類金融機構達到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看來,這一時間表有可能提前。改革的難度與速度之間不知是一個什么關系,但長痛不如短痛這個道理,也許不僅僅適合解決那些需要解決感情問題的普通人。
本報記者 韓曉靜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