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馬璐瑤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中國民航連續發生兩起空難,這兩次空難中,平安保險在緊急啟動急難援助計劃、特別是與國際著名的急難援助機構SOS合作提供海外急難援助的同時,也對由此引發的話題進行了總結。平安保險市場總監潘宏源認為當前百姓的保險理念存在四個誤區。
保險意識亟待提高
據來自權威部門的統計結果:“4·15”空難中,在北京購買機票的21名國內乘客無一人購買航空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購買率為零;只有兩名國航機組人員,分別投保了一份人身險和一份財產險;“5·7”空難中,根據目前最新的統計資料,103名遇難乘客只有45人購買航意險,購買率只有43.6%;平安、太保等所有保險公司個人壽險的客戶數量總共大概為30個左右。
潘宏源認為,兩次空難的低投保率表示百姓缺乏風險防范的觀念,這與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人均5-7張保單、航意險購買率95%相比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反映百姓的保險意識亟待提高。長期以來,大家習慣于把手中的閑錢存進銀行,或者投入股市炒股,對保險這一保障、投資工具沒有充分的認識。
保險生態有待改善
潘宏源認為,在當前國內保險業發展的生態環境中,還有些人對保險業務員抱有一種錯誤的偏見。他們認定,凡主動前來向自己介紹和提供服務的業務員,目的都很明確———“賺我的錢”,于是便對其產生戒心和敵意。這實際是對保險這種讓客戶免于風險恐懼、今日為明日規劃的營銷方式的巨大誤解。
不久前,航意險遭到某些人的詰難,把它貶之為保險公司賺昧心錢的“搖錢樹”,是暴利買賣。雖然中國保監會出面鄭重聲明,這一詰難沒有事實依據,但其在社會上造成的負面影響卻不容低估。兩次空難,航意險購買率如此之低,與近期“航意險暴利”的聒噪可能有一定關聯。實際上,保險公司開發、銷售航意險本是國際慣例,其根本目的就是為廣大航空旅客提供更加充分可靠的保險保障。一旦發生意外事故,可以使身故者的親人和家庭多得到一份保險賠償,也可使身體致殘者多得到一份殘疾保險金。
產品結構待優化
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一些針對少兒、婦女、老人等弱勢群體的險種往往更為暢銷,潘宏源認為,這暴露了客戶選擇保險產品的不合理之處。比如,在“5·7”空難中遇難的王先生于1997年4月份在長春為其子投保了5份少兒險,隨后為其愛人投保了人身保險5萬元,而恰恰沒有給自己投保。保險公司在最短時間內為其做好了少兒險豁免賠案,豁免保費1萬余元;同日,保險公司查實,遇難的一名北京旅客李女士于1997年為她剛出生的孩子投保了25份少兒險,年交保費9000元。保險公司將根據保單的規定豁免其應繳納的剩余10年的保險費,共計9萬元,而孩子仍將享有各項保險利益,但她自己卻沒有為自己購買任何保險。很可惜的是,王先生、李女士作為家庭經濟支柱的身故,給家庭經濟帶來的損失卻得不到應有的補償。
這兩個例子說明,中國客戶購買保險還存在著一些理念上的偏差:究竟為誰買保險?潘宏源介紹,因為主要經濟來源者往往都面臨著比較大的職業、健康、意外等方面的壓力與風險,在保險業比較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家庭主要經濟來源者往往是投保的主要對象。這樣,一旦出現任何意外失去這個支柱,維持家庭生活、保證孩子學習等基本家庭需求可以得到一定的保障。潘宏源認為,人們購買保險產品時一定要認識到,購買保險是每一位投保人對自己和家人,甚至更多是為家人準備的一份關愛和責任。
意外附加險需加強
潘宏源還認為,目前客戶購買保險時,存在一種過于追求投資、理財等功能的傾向,對規避風險的最初目的認識不夠。這兩次空難事故中意外險的投保比例低就是一個明證。
有關統計資料顯示,意外事故的死亡人數占所有死亡人數10.37%,成為僅次于惡性腫瘤的第二號“殺手”。工業意外、交通意外無時不在威脅人們的安全。潘宏源介紹,意外險具有參保年齡廣、保障范圍寬、保費低廉、無差別費率等特性。國際上的一般情況是,主險和意外險的購買比例是1∶5,假設購買20萬元的主險,那么一般附加購買的意外險的保額在100萬元左右。
潘宏源最后說,正是因為客戶的保險理念有各種各樣的偏差,才更應該重視對客戶投保理念、知識、技能的培育,確保保險業健康、穩健、高效的發展。(17C1)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